成都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感到十分荣幸。评委老师的精彩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评委的聆听与点评!

B. 顾客朋友们,您来本店购物,就是对我们的莫大奖赏,全心全意为您服务是我们的责任,请给本店留下宝贵意见。

C. 陈局长在会上说:“我们要加大服务力度,鼎力相助企业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好企业的得力助手。”

D. 以上是我在学习上的收获,这些收获,都是老师耐心教诲和同学们热情帮助的结果,与先进同学相比还有较大距离。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描述黑洞理论,霍金讲过一个故事:鲍勃和爱丽丝是一对情侣宇航员,在一次太空行走中,两人接近了一个黑洞。        。由于越接近视界,时间流逝得越慢,鲍勃看到,爱丽丝缓缓地转过头来,朝着他微笑。那笑容又慢慢凝固,定格成一张照片。而爱丽丝面临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引力的作用下,她飞向黑洞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被巨大的潮汐力(引力差)撕裂成基本粒子,消失在最深的黑暗中。这就是生死悖论。爱丽丝死了,可在鲍勃眼中,她永远活着。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起这段生死悖论,突然哽咽。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爱丽丝不是别人,正是霍金自己。          ,用尽力气微笑。

①突然间

②他转过头来

③他见过最深的黑暗

④依然怀有巨大的勇气

⑤经历过最彻底的绝望

⑥她被黑洞的引力吸引

⑦在万劫不复到来之前

⑧爱丽丝的助推器失控了

⑨飞向黑洞的边缘(视界)

A. ①⑧⑥⑨③⑤④⑦②

B. ⑦⑧⑥⑨②④③⑤①

C. ⑧①⑥⑨⑦③④②⑤

D. ⑧⑥①⑨⑦③④②⑤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香港春节既沿袭着世代相传的中国传统习俗,也融入了很多国际化因素,营造出别具一格的“香港年味”。

②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小男孩,有着天籁一般的嗓音,他只要张口发声,就会让听者如沐春风 ,沉醉其中。

③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自1993年首次出现以来,“任仲平”总会在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发生时,发出黄钟大吕之声。

④经过十余年的沉淀,如今他的沙画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他对艺术的追求仍然没有停滞。

⑤注目着雄奇壮美的自然风物,人类很难不慨叹自身的渺小和平凡: 登高自卑本乃人之常情。

⑥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很多公司提出更隐蔽的歧视条款,对前来应聘的女性 敬谢不敏 ,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再次遭遇到了性别歧视。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4、下列诗句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人。(唐·王维)

⑤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

A. 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寒食节重阳节

B. 中秋节元宵节春节寒食节端午节

C. 元宵节中秋节春节重阳节寒食节

D. 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寒食节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因12月8日要参加市作文竞赛,不能拨冗参加当天的校学生会第四次会议,特此请假,恳请批准。

B. 诸位远道而来,令寒舍蓬華生辉,只是寒舍条件有限,足下只能略备薄酒,聊表寸心,还请诸位海涵。

C. 李教授,本周我欲惠临府上,献上拙作《艺海拾贝》,请您斧正,不知您何日有空,还烦请告知。

D. 刘兄,来信收悉,能受邀参加令堂八十大寿寿宴,我深感荣幸,届时,我一定携内人赴宴祝寿。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绣鞋

一大早,七婶就起来了。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麦苗出嫁的日子。她想简单地弄点饭吃吃,就到“黄瓜园”——贵他姑家去。她想躲过这一天,免得自己看到麦苗出嫁伤心,也免得麦苗难受。

刚刚做好饭,麦苗就一头撞了进来。麦苗进了屋冲她叫了一声“婶”,就到西间里去了。

她没有往西间里去。平日她就不常往西间里去。那是贵住的房间,贵参军前就住在西间里。

过了一会儿,麦苗从西间里出来了。七婶抬眼看了一下麦苗,见麦苗脸上竟是出奇的平静。她知道麦苗是个挺有主见的闺女,就放心了。

麦苗说:“婶,做饭了没?”

七婶说:“做了,刚做好。”

麦苗说:“婶,我来晚了?”

七婶说:“看你说的。今几个是啥日子!”

麦苗麻利地将平日吃饭的小方桌用抹布擦净了,又在桌边放一把小靠椅,就拉七婶往上坐。

七婶明白麦苗的意思了。七婶明白麦苗的意思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肯往上位子上坐。七婶说:“苗儿,你看你。”

麦苗说:“婶,你上坐,你上坐。”

七婶说:“这妮子,你看你。”

麦苗说:“婶你上坐,我有话说。”

七婶说:“这妮子,哪能那样哩,不兴不兴。”

到底没有麦苗的力气大,被麦苗连推带拉按到了小靠椅上。

七婶说:“屋里有爹有娘的,那可不兴。”

麦苗不答话,麻利地抹了一只碗,盛了一碗红薯稀饭,又拿了一个馍,一双筷,小心地来到七婶面前,庄重地跪下。

七婶仰起头,闭上了眼,眼泪却止不住地淌了下来。

麦苗说:“娘,吃饭吧!”

麦苗说:“麦苗今儿个就要走了,再给娘端一次饭。”

麦苗说:“往后,娘再想吃麦苗端的饭,就难了。”

七婶只好睁开眼,将饭接过来,放到桌子上。抬眼去看麦苗时,见麦苗早已哭成了泪人儿。两个人遂抱在一起,畅畅快快地哭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七婶首先止了哭,又扳起麦苗的头,用手给她擦脸上的泪。

七婶说:“苗儿,今儿个是你的喜日子,高高兴兴地走。”

七婶说:“啥也不怨,怨俺贵没福。”

停了一下,又自言自语地说:“一个团一千多号人,人家都平安回来了,偏你……”说着说着就提高了声音:“人家都知道有爹有娘有老有小你个龟孙啥都不知道哇我的傻儿我的憨乖乖……”

又大声哭了起来。

麦苗也跟着哀哀地哭。

隐隐约约地,远处传来了欢快的音乐声。七止了哭,细细地听。麦苗也细细地听。

欢快的音乐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楚。

又响起了一阵噼哪叭叭的鞭炮声。

七婶说:“苗儿,快回吧,人家来了。”

麦苗点点头,刚走了两步,又转回来说:“啥我都给麦叶交待过了,担水、劈柴……”

音乐声和鞭炮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

七婶推着麦苗往外走。走到大门口,七婶看到一辆披红挂彩的汽车正从村街北头开过来。

麦苗凑近她的耳朵大声说:“娘,你回吧,过了三天我回来看你。”

七婶一把将麦苗推出门外,转身“哐”的一下将大门关上,一时间脑子里一片空白……

不知过了多久,音乐声和鞭炮声终于停了下来。

七婶踉踉跄跄地走进屋里。她想给贵说几句话。

掀开门帘,七婶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桌子上,贵的遗像面前,是一片耀眼的红。

那是一双新鞋。

那是一双红绣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以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暗示了七婶的伤感。

B.小说重视在对话中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且大量使用短句,语言通俗易懂。

C.小说对麦苗和贵的故事的叙述,使读者感觉到女主人公与命运的抗争,并艺术地阐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

D.小说文笔简洁细腻,背景设定只是七婶家中,人物不多,写作空间有限,但却写出了丰富的意味,富有创意。

2小说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文章最后写到了“红绣鞋”,这样处理是否合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的诗句是:“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进行探寻,并发出疑问的句子是:“_________。”

(3)《离骚》中,以香草为喻,表明白己因为品德高尚而被贬黜的句子是:“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亮”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亘古不变的经典意象之一,众多诗人因月生情、借月表情。苏轼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借月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健康长寿,共赏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聚沙成塔”“聚水成涓”“集腋成裘”等阐明了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荀子在《劝学》中劝人为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开头“__________”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__________”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一句,则直抒胸臆,悲叹人生短暂易逝。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加冠之后,因为“__________”,加之身边没有优秀的学者老师,曾奔赴百里之外,只为“__________”。

10、①辛弃疾借赵简子之典寄寓希望自己被重视,得以施展抱负的理想;曾借“浴乎沂,____________,咏而归”寄寓了儒家的政治理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借“ ____________________”寄寓了对天伦和乐的向往。寄寓了对天伦和乐的向往。

②《千年调》词人以月起笔,开往写道“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它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触发情感的作用,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 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一文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阐发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升序》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出入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2)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告诉人们在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①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③。我为④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⑤长啸:长叹。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2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

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3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骥

刘禹锡

⑴伯氏佐戎于朔陲,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秕,饮之污池。厩枥也,上痹而下蒸;羁络也,缀索而续韦。其易之如此。予方病且窭,求沽于肆。肆之驵亦不知其良也,评其价六十缗。

⑵将剂矣,有裴氏子赢以求之,谓善价也,卒与裴氏。裴氏所善李生,雅挟相术,于马□尤工。睹之周体,眙然视,听然笑,既而抃随之。且曰:“久矣吾之不见于是也,今夫马之德全然矣,顾其维驹藏锐于内,且秣之乖方,时用不说于常目。及其齿备而气振,则众美灼见,上可以献帝闲,次可以鬻千金。”裴也闻言竦□。居无何,果以骥德闻。

⑶客有唁予以丧宝,且讥其贸也微,予洒然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马翘陆也,谓将蹄将啮,抵以挝策,不知其蹑□。昔之嘘吸也,谓为疵为疠,投以药石,不知其喷玉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客谡而竦。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德蕴乎心者乎?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

[注]①矧:何况。

1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乎  也  焉  耳 B.者  也  焉 于

C.也  焉  耳  乎 D.者  焉  也 于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3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A.本文通过叙述作者得马、售马以及裴氏识马、养马的过程,抒发了内心的感触。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

C.本文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以理服人的力量。

D.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生动传神,无论是描写马还是人都很到位。

4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例阐述。

5文中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类似相马之事是“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举例阐述。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阖家团圆的节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恐慌与感动交织。时隔17年,84岁的钟南山再次挂帅出征,奔赴疫情一线。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90后医护人员自愿请战,小时候,他们被白衣天使保护;长大后,他们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一样,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

……

但,这不是人类面临的第一次流行病,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而在未来的疫情里,我们是将要成为“下一代拯救者”的人。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请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封给青年的信。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