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piān 褶皱 然而止消声匿迹

B. 羁畔 流水cóng 人情事故

C. jiān   斡旋 相通mò   楔形文字

D. guī    箬篷 风雪zài   怡然不动

2、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  ),与其消极悲观、(  ),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  ),但是绝不能失去(  )和精神力量。

A.体会   怨天尤人   关怀   信心

B.体会   游手好闲   关怀   决心

C.体验   游手好闲   关注   决心

D.体验   怨天尤人   关注   信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零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B.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

C.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D.在习总书记的倡导下,使我国节约之风有了很大的起色。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的形式。

2这六小节主要写________

3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4“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________

5“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的关系。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

(5)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9)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1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1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石潭记》中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桥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的主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________________

位梦华

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⑥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令人谈虎色变。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1阅读全文,根据本文说明的中心,给本文拟写一个标题。

2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3第③自然段中“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6米每秒”中的“常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本文第④自然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析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极科考队队长贝德在前行途中要求每个队员坚持写日记,记述阳光下美好的景物。返回时,因出现特殊情况,科考队不得不滞留在极地度过一段漫长的极夜时光。这难熬的时光让队员们几乎要发疯。这时,队长让每个队员朗读各自的日记,于是阳光下的美好景物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伴随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一个人在碰到困难、心情灰暗的时候,多么需要沐浴温暖的“阳光”啊!这“阳光”可能是浓浓的亲情、友情,也可能是一种信念、理想,还可以是一则名言、一句劝慰、一株小草、一个眼神……这“阳光”成为鼓舞人们战胜挫折、奋然前行的精神力量。

你在生活中拥有这种“阳光”吗?请以《拥有阳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出真情实感;(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