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   ,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 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 ,时至今日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   ,犹如亲闻。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名言方能经久传世。

A. 打磨  摆脱  金玉良言  一清二楚

B. 磨蚀  摆脱  一家之言  一目了然

C. 打磨  挣脱  至理名言  屈指可数

D. 磨蚀  挣脱  真知灼见  历历在目

2、下列词语中,画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bēi) (hèng) (bì)   离析(bēng)

B.(liáo)  (páng)   怀(miǎn) 手旁观(xiù)

C. (xuē)  (bù) (gān)   词夺理(qiǎng)

D.(qiǎng)  (zhuò)   (diàn) 暴风 (zhòu)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这段文字主要的描写手法是动作描写。 B.从视觉方面写豆麦、月色、连山、渔火。

C.从听觉方面写笛声。 D.从嗅觉方面写豆麦和水草发出来的清香。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军曾在我们村安营扎寨

B. 人们正在散步时,突然天降大雨,真是大煞风景

C. 儿童时代的事至今仍历历在目,使我回味无穷。

D. 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B.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C.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文名句积累。

(1)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作者博大的济世情怀和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的《马说》中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蜚声中外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__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小说的主人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拓展阅读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有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

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⑤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儿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难能可贵。

⑦我不禁问女娃:“跟你妈卖瓜呢?”女娃点点头。“咋不上学呢?”女娃一笑,没看我,还是擦着桌子,说:“暑假呢。”

⑧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甚至还说到意义。

⑨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月牙泉。

⑩一汪泉水,清澈如仙女的清泪,周围任何一座沙山倾泻下小小一角,都会把月牙泉埋掉,但是棱角分明、曲线妩媚的沙山就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安然无恙。

风忽然来了,裹着黄沙,打着脸和眼。眼当然紧紧闭住了,心里却在想,不说沙山下来,就这风裹的沙子往月牙泉里一落,不到十天半月,月牙泉不被沙子填满才怪。

脸上没有沙子打了,便睁开眼,却发现那阵裹沙子打我的风是一个庞大的风团,灰苍苍的风团已经吹到沙山底部,然后昂着头,竟然直直地朝上吹去。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卷了起来,帽子和沙子被风裹着,很快就到了山顶,转眼之间,就翻过山去了。

我不禁感叹:“月牙泉的风有灵性,沿着沙山往上走。”

同行的朋友认真地说:“不是什么灵性,月牙泉周围的山势,决定了不管多大的风,一旦进入月牙泉区域,必然往山上走,不但能带走风里的沙子,甚至能裹挟沙山上的黄沙。”

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

这种反省持续到回去的路上,不禁想到了瓜棚下的母女。她们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让戈壁滩不再枯燥的微笑,也许就如这向上的风,是本性,所以才那么平实真切。

风,向上的风,正因为很难遇到,所以让我难以忘怀。

1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⑧段中写道:“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概括让“我们”产生特殊感觉的原因。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15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17段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一句 的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