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的学者最近发现,老年痴呆症并非基因突变所致,而是由于脑部的一种蛋白酶活性过大,使得大量淀粉蛋白在脑内形成块状沉淀造成的。
B.我们只要认准美丽中国的远景目标,聚合全社会重视生态、投身环保的正能量,奋发有为地干下去,就会打破环境问题的坚冰,迎来生态文明的春天。
C.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经过两年多的考古研究,一些文物证明至少在百万年前,重庆主城区就已经有了远古人类的活动。
D.京剧艺术如今成为了部分北京城区小学的校本课,有些小学已把京剧课列入正式课表,学生要学习20个京剧选段。
2、下列各句中加下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的很多农民即使生活再贫苦也不愿意安土重迁,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家乡。
②我原先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我这一身过于奇异的衣装反而令人难以接受。
③这本书系统叙述了蒙古族的起源、繁衍、生存、战争迁徙、天文地理、人间万象、生命领域、哲学世界等,其蒙古研究的领域无所不至。
④ 曾几何时,作为奴隶和商品,女子只能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哪里有自我的自由和人权的?
⑤海滨仲夏的夜晚,街市上灯火阑珊,热闹非凡,常常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④⑤
3、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露珠驮着阳光/在晃动的枝条间奔跑
B.芦苇是虛怀若谷的/它低下谦卑的头颅
C.雨一直落,每朵云/都是失去速度的降落伞
D.柳树已亭亭玉立/生在河边,饮水却成了一辈子的难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惊险小说《暮光之城》,一经推出便成为畅销书,仅在美国本土,销量就超过了5000万册,被誉为后“哈利波特时代”的魔幻巨著。
B. 一些地方干部爆出的“雷语”尽管千奇百怪,背后折射的却是权力膨胀乃至异化的现象。
C. 截至今年3月底,除了体育器材和校园绿化两项任务的进度没有超过90%外,学校其他各项任务的进度都接近完工。
D. 上海已开通全球第一个智能汽车试验区,试验区用摄像机、通信基站和雷达系统来协助智能汽车在近30个模拟环境中行驶。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然,作为一位普通女性,对于丈夫莫扎特的伟大,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只是后来从社会上许多人的态度中,她才__________。
②和朋友闲聊到极具攻击性和破坏性的西洋剑时,李小龙__________:“原来,中国剑术最有效、最具破坏性的技巧可能就是‘截击’!”
③如果你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抑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_____,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A. 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B. 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C.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
D. 豁然开朗 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凝固火焰
张承志
我坐着里铁甫的毛驴车,已经在火焰山转了两天了。我们这是要到葡萄沟去。
由于我不懂维语,他不懂汉语,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总是沉默着。
天气实在太热了,热得让人有气无力,近乎崩溃。我发现理解吐鲁番盆地好像用不着读那么多书,只要在这片土地上曝烤几天就够了。①白晃晃的蓝天上只剩一个烧成白炽的球,撒在戈壁滩上的阳光噗噗地溅着轻飘不落的灰。漫野摊开的青灰色砾石吸尽了光亮,黑沉沉地像是一片烧烫的铁块。只有火焰山依然鲜红地壁立路旁,一道道颤抖般弯曲的深沟交相拧扭着向上挣扎,在利齿般参差的山顶一线攒成一个个凸起的赤红的尖。
这真是一道不可思议的山。没有植被,没有河水溪泉,没有矿藏,没有能够耕作的土壤。但是有惊心动魄的鲜明的红色,无法理解的焦渴的红色。
青毛驴踢踏有致地踩着碎石小道,拐进了一个沟口,两侧鲜红浓重的山崖猛地挤压过来,我觉得眼帘里充斥的红色强光立即刺伤了脑子深处的什么地方。
“里铁甫江!”我把书本和电影里的知识用上,试着加上了一个尊敬称谓“江”。
“唔?”他在浓眉下挑起眼角瞟着我。
“里铁甫江…yol①—?”这是去哪里的路呢?
“…murtuk。”他回答说。
murtuk,道路通向木头沟,我想。不久,只见木头沟的山崖笔直地曳出一条斜坡,均净的细红沙平平滑滑的,像一面斜斜撑起的红镜子,引逗着人想往上爬。在这面红镜子顶端,那些鲜红吓人的沟壑又颤抖着上升起来,一股股一道道地纠缠着,拧挣着,前后在一个圆圆的失山头上汇攒成一团拱起的火苗。
艰难地过了木头沟,火焰山依然在路侧一字排开,万道沟壑直直竖立着,在蓝白的眩目阳光下颤栗。它真的是火焰,我想。谁知道远古时代的事情呢?我猜那时这里一定曾经燃着一片疯狂的火。一定是因为什么原因骤然变冷,熊熊的一山火焰还在闪跳着,就原样凝固了,变成了这样一条不可思议的山脉。一定是这样,我想,除此无法理解。我盯着烈日曝烤下的这道低低的山脉,觉得那战栗着颤跳着的火苗纹理使我心里无法平静。
“里铁甫江!”我唤道,“火焰山!”
我望着这道低矮的压抑着的鲜红的绵绵连山,忍不住想和里铁甫交流一番。里铁甫转过头来,也望着那道绵绵连山。我看见在他眼里流闪着亲切忧郁的神情。
“火焰山,”他应道,“火焰山yahxi②。”
火焰山好,可是为什么呢?我叹了口气。我们两人只凭着几个单词无论如何是无法交流的。就像我和这火焰山一样,只凭着这颤抖的鲜红颜色,是无法交流的。
每一个山尖都是一簇熊熊的火。当它正战栗着激动地燃烧的时候,突然不知什么使它凝固住了。但它一定拼尽全力地挣扎过,所以造成了这些密密的垂直纹理。它也连满心痛苦,我想道,它也许饱含希望。它也许永远死了,它也许暗蓄着伟大的力量。我心里掠过一股空空的遗憾。我失败了吗?也许我失败了,我想。它只是神秘莫测地向我露出一派跃动灼眼的红色。
我忍不住扯住里铁甫的肩,狠狠地对着他做了一个表示绝不能理解的姿势。
他似乎懂了我的问题,但他迟疑着,谨慎地打量着那鲜红的山脉,久久没有说话。我觉得我的同伴知道得很多,他和这山之间隐藏着一种理解。
后来,他终于开口了:“火焰山—yahxi。”
这答案让我失望得愤怒,可是我没说什么,因为我听出他的这个格言似乎很复杂。
又走了几天,我们终于看见了葡萄沟的浓浓绿荫。
习惯了火焰山的眼睛,突然间酸疼难忍,仿佛那一条狭长的浓艳绿色反而刺眼难看似的。但当毛驴车一摇一摇地靠近了那片绿荫以后,我又觉得一切都是和谐的。
后来又看见了渠水。一条白浪在渠道里哗哗喧嚣着,向前面的村庄流去了。
我不断地扭过头来,曝着兀立在一旁的那条赤红嶙峋的山脉。我愈来愈觉得怅然若失,我知道这渠水正向我告知着一个终结的信号。在这静悄悄的焦旱的鲜红山脉里,我已经跋涉了六天,我已经体会过了我应该经受的残酷烤晒,可我得到了些什么呢?
里铁甫也时时转过脸打量着我,表情安详又漂亮。我在心里苦笑着,回忆着我们之间那几个可怜的共同语词。戈壁滩在远方浩荡地伸展着,茫茫无际又平坦得出奇。火焰山渐渐移向侧后,开始变得遥远。
渠水边出现了一株茂盛的大树。
这时里铁甫开始活泼起来,他勒住车,爬上了树。原来这是一株根深叶肥的大桑树。他在树上勤奋地摘着,明晃晃的阳光从树缝里倾泻下来。
我也爬上一根枝叉,摘下一颗水嘟嘟的白桑,我的手指立即湿了,又湿又黏。接着,我们两人就大吞大嚼起来。我们彼此递过一些特别饱满的肥大桑,成捧成把地填进嘴中。②叶缝里泻下的阳光被搅乱了,在我们的手上,在碧绿的叶子上,在里铁甫的肩头上,忽明忽暗,闪烁着。我突然心花怒放了。
“里铁甫江!”我快活地喊起来。里铁甫转过脸,大睁着眼睛,像个贪馋的孩子一样笑着。
“kun!③”我乱嚷着。
里铁甫快乐地笑了,露出雪白的牙齿。
“哈哈!yol!”他也喊道。
我又喊道:“火焰山!”
他大笑着回答:“yahxi!”
阳光在枝杈树叶间闪烁着,疯狂地从一片叶子上跳到另一片叶子上。我捕捉不住这阳光飞行的路线。我大嚼着甜蜜的吐鲁番白桑椹,不时瞟着那道鲜红醒目的山脉。火焰山依然一言不发,默默地逆着骄阳向上挣跳,每一丝火苗都历历可教地凝固着。我心里突然掠过一阵难过,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我和这道坚韧的山脉已经有了深深的爱情。
(选自《草原无边》,有删改)
(注)①yo1,维吾尔族语,意为“路”;②yahxi意为“好”;③kun意为“太阳”。
【1】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①
②
【2】结合画波浪线的句子,简析作者用猜测的方式写火焰山的作用。
【3】根据语境,简析里铁甫三次说“yahxi”时的不同心理。
【4】理解“凝固火焰”的多重意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以璀璨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贴切又形象。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说明了黄鹤、猿猱这样会飞、善攀爬的动物都难越过蜀道,从而突出了蜀道的高峻。
(3)陆游《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南宋初期的农村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曹军战舰连绵、旗帜蔽天的军容。
(2)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用心精一对身体虚弱的蚯蚓产生的结果。
(3)《论语·述而》中形象地表述孔子对富贵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应坚持同一标准。
(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出潭中鱼儿游动的情态,好像它们要与游玩者嬉戏玩乐。
(3)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思而不学则殆”都强调学习实践的重要性。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解释。
(2)《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虽遭权贵排挤,仍信心不灭,希望有一天被朝廷起用,为国效力。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庄子·逍遥游》中,点明列子虽能御风而行,但仍然达不到逍遥游境界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② 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追先帝遗诏。 (诸葛亮《出师表》)
③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 _____________,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⑤ 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⑥ 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 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2】下面诗句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心境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B.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
C.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
D.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3】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同样是写渔夫,明代的孙承宗有《渔家》诗写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相较于柳宗元的《渔翁》,你更认同哪一种渔夫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渔家》一诗中“好作寒江钓雪图”就是化用了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柳宗元的《渔翁》中“岩上无心云相逐”句,也有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①“________,_______”两句的痕迹。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两句诗:②“________,________。”可谓:自古人入,又古人出,翻意出新,从而不断有新境界。
既然渔夫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伴随渔夫的“渔歌”也就常常为文人所青睐。比如《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③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表达了面对明丽之境的欢乐;而《滕王阁序》中④“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既传递出身临其境一般的深切感受,又仿佛状写出一种难以用文字刻画的情境,虚实结合,妙不可言。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赞字元辅,幽州蓟人。父延寿,尚兴平公主,至枢密使、忠武军节度。
赞仕周。世宗南征,初遣赞率师巡警寿州城外,俄命为淮南道行营左厢排阵使。世宗归京,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迢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会吴遣骁将鲁公绾帅十余万众溯淮奄至,跨山为栅,阻肥水,俯瞰城中。时大军已解围,赞与大将杨承信将轻骑断吴人饷路,又独以所部袭破公绾军,为流矢所中。
世宗再征寿春,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濠人果至,赞令强弩乱发,杀获甚众。及世宗移兵趣濠 以牛革蒙大盾攻城,赞亲督役,矢集于胄,虽被重伤,犹力战,逐拔其羊马城。世宗诏褒美之。淮南平,以战功多,授保信军节度。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居民便之。
宋初,加检校太师,预平维扬。岁余,改镇廷州,受密旨许以便宜行事。将及州境,乃前后分置步骑,绵绵不绝,林莽之际,远见旌旗,所部羌、浑来迎,无不慑服。
乾德六年秋,以赞为邠州路部署。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太祖数劳问,赐良药傅之。
太宗即位,进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二年,来朝,未见而卒,年五十五。赠侍中。
赞颇知书,喜为诗,容止闲雅,接士大夫以礼,驭众有方略。其为政虽无异迹,而吏民畏服,亦近代贤帅也。
(节选自《宋史•赵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B. 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脾睨者/
C. 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橡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脾睨者/
D. 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本指仰攀婚姻,后来专指娶公主为妻。古代表示婚嫁的词还有“适”“归”“嫁”“娶”“聘” “妻”等。
B. 胄,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胸部、四肢的装具,材质一般为铜、铁。“甲胄” 常作为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
C.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与此意相近的说法还有“知”“下车”“掌”“执事”等。
D. 路,是宋代的最高行政区划名,略似唐代的“道”,仿唐代的道制而置。如姜夔词中有“烽火扬州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赞多次随主征讨,骁勇善战。赵赞先后在后周和北宋为官,他多次随君主出征,冲锋陷阵,斗志昂扬,勇猛无比。
B. 赵赞为政注重宽简,善政安民。赵赞在朝廷做官时,以与民方便为宗旨,废除全部苛政,处理政务从宽从简,恩泽百姓。
C. 赵赞建立赫赫战功,颇受器重。羊马城大捷后,周世宗下诏褒奖他;攻打晋阳,与并州军苦战负伤后,太祖多次慰劳问候他。
D. 赵赞注重自身修养,儒雅有度。赵赞虽为武将,但读书很多,举止文雅有度,按照礼节接待士大夫,称得上一代儒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
(2)并人乘晦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15、认识到知识的局限性是否和不断求知同样重要?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