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日月忽其不兮(久留)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谣言)

伫乎吾将反(久久) ④回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

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做官) ⑥忍尤而诟(排斥)

⑦宁死以流亡兮(突然) ⑧余情其信芳(苟且)

行迷之未远(等到) ⑩椒丘且焉止息(驱马疾行)

A.①④⑤⑦⑩

B.③⑤⑦⑧⑩

C.②④⑥⑧⑨

D.①③④⑥⑨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约有67.3%左右的国民认为应当召开读书节。

B.做好复学复课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密切配合。

C.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鼓舞我们勇敢向前。

D.新时代青年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窗花就是那些人人__________的剪纸,这些看上去平平常常的人物鸟兽花草的图案,每一个都携带着深远的历史传说和美好的__________愿望。美妙的窗花,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美好的梦想__________地展示出来了。看一眼那些红艳艳、绿茵茵、紫溜溜的窗花,就让人心里甜蜜蜜的。

A.屡见不鲜  希冀  惟妙惟肖 B.司空见惯  祈求  惟妙惟肖

C.屡见不鲜  祈求  跃然纸上 D.司空见惯  希冀  跃然纸上

4、“微创新”,这个概念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尝试的新方向。今天的技术革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颠覆性的更新换代,任何针对用户体验的微小改变,都可能引爆整个市场。微博就可以看作是在博客基础上的微创新,用140个字拉低了用户门槛,迅速引发了全民微博潮。对于习惯了模仿的企业来说,如何不让微创新成为“山寨”的代名词,是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像团购这样的一窝蜂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其中很难看到“微创新”在发挥作用。

这段文字用“团购”来说明(  

A. 盲目从众的现象   B. 更新换代的趋势

C. 复制与模仿的作法   D. 集体相约采购的行为

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头发的故事》大部分都是主人公N先生的独白,通篇没有完整、紧凑、集中的情节,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但这种特殊的结构却形成了独特的视角与观点,使文章对主旨的表达更具表现力。

B.《家》中的觉慧富有斗争精神,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否定封建礼教,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但他也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与幼稚。

C.《茶馆》中常四爷悟出了这样一个荒唐的 “道理”:“有钱呀,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在这一人物身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干事业的狂热又易在挫折面前软弱灰心的特点。

D.哈姆雷特在孤立无援的不利条件下,用装疯来麻痹敌人,接连经受了克劳狄斯及母亲派来的他的同学、恋人对他的试探。最后采用“调包计”,除掉两个作为奸王走卒的同学,使奸王借刀杀人的计谋没有得逞。

E.《欧也妮·葛朗台》塑造的爱情悲剧中,两位青年主人公并不是故事中的第一主角,小说浓墨重彩加以描绘的,不是悲剧中的负心汉,甚至也不是痴情女,而是这场悲剧的主要制造者老葛朗台。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美从何处寻(节选)

宗白华

①苏东坡论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日:‘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

②以上是东坡的话,所引的那首诗,不论它是不是好事者所补,把它放到王维和裴迪所唱和的辋川绝句里去是可以乱真的。这确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可以画出来成为一幅清奇冷艳的画,但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句,却是不能在画面上直接画出来的。假使刻舟求剑似的画出一个人穿了一件湿衣服,即使不难看,也不能把这种意味和感觉像这两句诗那样完全传达出来。好画家可以设法暗示这种意味和感觉,却不能直接画出来;诗人也正是从这幅画里体会到这种意味和感觉,所以用“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两句诗来补足它。这幅画上可能并不曾画有人物,那会更好地暗示这感觉和意味。而另一位诗人可能体会不同而写出别的诗句来。画和诗毕竟是两回事。诗中可以有画,像头两句里所写的,但诗不全是画。而那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后两句,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诗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

③然而那幅画里若不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这诗句来,它可能是一张很好的写实照片,却又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这“诗”和“画”的微妙的辩证关系不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索的吗?

④宋朝文人晁以道有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这也是论诗画的离合异同。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至于太抽象。

⑤但是王安石《明妃曲》诗云:“意态由来画不成。”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随手拈来的这两句诗,却使孔子以前的中国美人如同在我们眼面前。达芬奇用了四年工夫画出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现在我却觉得我们古人这两句诗仍是千古如新,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只能令人在想像里追寻旧影了。达芬奇在这画像里突破了画和诗的界限,使画成了诗。谜样的微笑勾引起后来无数诗人心魂震荡,感觉这双妙目巧笑,深远如海,味之不尽,天才真是无所不可。但是画和诗的分界仍是不能泯灭的,也是不应该泯灭的,各有各的特殊表现力和表现领域。

⑥诗里所咏的光是可以先后活跃的,但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现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而诗像《初日》里虽然境界华美,却赶不上门采尔油画上那样光彩耀目,直射眼帘。

⑦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艺术意境”。

1联系全文,分析开篇引述王维的诗的作用。

2请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

3怎样理解第段中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所谓艺术意境’”?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此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中国男足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意大利人马塞洛里皮出任国足主帅,借用《出师表》中的两句话,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______,肇锡余以嘉名。(屈原《离骚》)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前出师表》)

(4)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6)________________,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7)莫见乎隐,莫显乎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中庸》)

(8)我自横刀向天笑,______________。(谭嗣同《狱中题壁》)

10、根据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西山寇盗莫相侵。(_________《登楼》)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论语》中记载,孔子和弟子在陈国遭遇粮食断绝的情况,处境狼狈。子路因此气愤发问,孔子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逍遥游》中“ ”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雪喻花,把冬景比作春景的名句是“   ”。

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其间旦暮为何物,   ”。

 

12、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2)表现男女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诗句是: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诗经·氓》)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人、物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简卢陟①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②,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③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清明日对酒

高翥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①卢陟:人名,韦应物外甥。②白雪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③“哢”(lóng),指鸟的鸣叫。④高翥(1170 --1241),南宋诗人,余姚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

1赏析第二首诗歌中画线的诗句。

2分析两首诗歌中“酒”这一意象所蕴含的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逵,真定藁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从狄青征侬智高,战于归仁驿。既陈,青誓众曰:“不待令而举者斩!”时左将孙节战死,逵为右将军先锋将,私念所部兵数困易衄,兵法先据高者胜,苟复待命而贼乘胜先登,吾事去矣。即日引军趋山。既定,贼至,逵麾众驰下,仗剑大呼,断贼为二。贼首尾不相救,遂溃。逵诣青请罪,青拊其背劳谢之。邕州城空,青使逵入括公私遗坠,固辞。是时,将校多以搜城故匿窃金宝,独逵无所犯。迁嘉州刺史。初,逵少孤,厚赂继父,得其母奉以归。至是,以母老辞,不许,而赐母冠帔。秦山多巨木,与夏人错壤,逵引轻兵往采伐。羌酋驰至,画地立表约决胜负。逵引弓连三中的,首下马拜伏,从逵取盈而归。徒并代路,专主管辟府军马。熟户散处边关,苦于寇略,逵差度远近,聚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都城西南水暴溢,注安上门,都水监以急变闻。英宗遣逵督护,亟囊土塞门,水乃止。议者欲穴堤以泄其势,逵请观水所行,谕居民徙高避水,然后决之。军校营城外者,每常朝,即未晓启门钥;或辍朝失报,启钥如平时。逵言:“禁城当谨启闭,不宜凭报者。”乃冶铁铸“常朝”字,俾持以示信。迁马军副都指挥使。延州旧有夹河两城,始,元昊入寇据险,城几不能守。逵相伏龙山、九州台之间可容窥觇,请于其地筑保障,与城相望,延人以为便。元丰初,拜建武军节度使。数月而卒,年六十九。赠侍中,谥曰武恪

(选自《宋史·贾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B. 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C. 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D. 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冠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服饰,皇帝赐贾逵母亲冠帔以表示恩宠。

B. 熟户指归顺宋朝的或发展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常居于西北边境。

C. 常朝指臣子对皇帝的一般的朝见,文中指军校有特权,可随时朝见皇帝。

D. 武恪是贾逵的谥号,代表朝廷对贾逵生前建立武功和为人恭敬的肯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逵用兵灵活,洁身自好。他敢于违背军令,随机应变,率众击溃敌人。邕州城空,狄青让他人城搜罗公私财物,他坚决拒绝。

B. 贾逵为人孝顺,敬爱母亲。父亲早逝,他送给继父大量财物,把母亲接回奉养;他意欲辞职赡养年老母亲,终获朝廷准许。

C. 贾逵爱护百姓,行事审慎。都城发洪水,他通知居民移到高处后才开堤泄洪。都城城门开启存在漏洞,他让人铸铁作为信符。

D. 贾逵治理有方,防御外敌。李元昊侵犯延州,贾逵观察地形,在伏龙山、九州台之间修筑军事建筑物,利于防守,便于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陈,青誓众曰:“不待令而举者斩!”

(2)逵引弓连三中的,酋下马拜伏,从逵取盈而归。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作文。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