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624年,唐朝规定凡天下人户、根据其资产,定为九等,户籍三年一造.规定每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四家为一邻,五邻为一保。在城邑居住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村坊邻里,递相监督。据此可知,在唐朝( )
A.赋税征发与基层治理相结合
B.两税法的实行推动社会治理
C.政府放松了百姓的人身控制
D.地方行政制度保障统治利益
2、商朝的诸侯多数是自行发展起来的,商王只是对既有事实进行“承认”,而西周各诸侯的权利直接来自周天子的封赐,是一种权力的“授予”。 这一转变表明分封制( )
A.消除了诸侯争霸的隐患
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力
D.淡化了宗法制的政治影响
3、唐以前,“广州旧俗,皆以竹茅为屋”,一场因战争引发的火灾曾造成上万人死亡,3000多户民众无家可归。唐初地方官员宋璟“教人烧瓦,改造店肆,自是无复延烧之患”。此后,砖瓦房逐渐取代茅草屋成为广州民居主流。宋璟此举意在( )
A.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B.促进中原文化传播
C.拓展城市商业空间
D.维护当地社会秩序
4、对于雅典公民来说,在政厅参加终身公餐是一份荣誉,让雅典人为之追逐。但这一荣誉只奖励给对城邦政治做出功绩的人,而不同阶段功绩的定义和授予由城邦决定,政厅公餐从而变为一种调节机制,城邦以此回馈做出功绩的人对城邦所做的贡献。古代雅典这一举措旨在( )
A.强化公民的城邦意识
B.调节阶级内部间的纠纷
C.扩充民主政治参与度
D.彰显新的道德观已确立
5、为镇压太平军,清政府允许地方官员以“厘金”的方式“就地筹饷”。据统计,至19世纪末,江西、安徽两地军饷,出于地丁者半,出于厘税者半;湖北、湖南两地军饷银,赖于旧有赋税者不过十之三 四,而借助厘金等税者,竟居十之六七。该现象( )
A.导致清政府赋税收入锐减
B.有利于近代经济结构的转型
C.反映了晚清政治的近代化
D.推动了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
6、下表数据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思想解放的推动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国际局势的影响
7、如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人类历史上的古文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是( )
建筑艺术 | 以王宫和神庙为核心的公共建筑 |
时间观念 | 与宗教节日和国王登基等密切相关 |
宗教信仰 |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国王是神的化身 |
来世观念 | 以厚葬和追求死后复生为特征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8、“一边倒”这( )
A.中苏意识形态的一致
B.美苏冷战的影响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国家利益的考虑
9、11、12世纪,随着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所从事的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东方商品进入了西欧,大大刺激了领主的消费欲。领主需要大量货币,于是将劳役地租改变为货币地租的做法逐渐流行起来。这主要反映了( )
A.商品货币关系加速庄园制度解体
B.国际贸易发展冲击传统等级观念
C.商业革命致使传统社会秩序嬗变
D.资本主义兴起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10、下图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城镇化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
B.综合国力提升有利于城镇化
C.对外开放直接推动了城镇化
D.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体制创新
11、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C.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
12、下列“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大西洋沿岸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英国
B.太平洋沿岸 商品种类数量增加 美国
C.地中海沿岸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英国
D.大西洋沿岸 垄断组织迅速扩张 法国
13、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当选的政府委员会委员 18 名,其中共产党员7 人,超过了三分之一,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请求退出,得到了大会的同意。这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开始尝试创建革命政权
B.积极探索民主政权形式
C.促成中华民族空前觉醒
D.创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中,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西至四川、陕西,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见下图),数量和种类都大大增加。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各地经济水平趋于一致
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C.冶铁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D.集体耕种方式得以普及
15、下方为某同学为“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活动课发言所做的示意图。其中,①-④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 对外开放 全球治理体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 全球治理体系 对外开放
C.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对外开放 全球治理体系
D.独立自主 对外开放 全球治理体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17、古罗马城镇的排水管道系统令世人瞩目。街上的水道或沟渠作为露天排水道,可以疏泄路面积水;地下排水道用石头建造,且内部空间较大,便于人们进入其中清理和维修。供水管道系统也能够满足城中人们生活的不同需求。排水管道系统的修建折射出古代罗马( )
A.城镇商品经济繁荣
B.国家疆域空前扩大
C.道路建设四通八达
D.政府组织能力强大
18、下表为中国近代部分铁路修筑信息一览表,表中轨距的差异体现出( )
名称 | 修筑时间(年) | 路段 | 全长(公里) | 轨距(毫米) |
中东铁路 | 1897—1903 |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南至大连 | 2 400 | 1 524 |
胶济铁路 | 1899—1904 | 青岛—济南 | 395 | 1 435 |
道清铁路 | 1902—1907 | 道口—焦作 | 154 | 1 435 |
滇越铁路 | 1903—1910 | 昆明—河口 | 468 | 1 000 |
安奉铁路 | 1904—1905 | 丹东—沈阳 | 302 | 762 |
津浦铁路 | 1908—1912 | 天津—南京 | 1 013 | 1 485 |
A.近代中国铁路技术的落后
B.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特点
C.列强在华争夺铁路修筑权
D.列强工业革命进程的差异
19、明清小说题材多样,有围绕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长生殿》、《莺莺传》,有描写时态民情,控诉“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及其衍生故事,有整合民间神怪传说汇于一体的《东游记》和《西游记》,还有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些小说( )
A.巩固了主流思想的根基
B.均贯彻了现实主义风格
C.批判了没落的封建制度
D.反映出市民文化的繁荣
20、唐天宝年间从西域来长安朝贡的使臣,因安史之乱长期滞留长安,由朝廷为他们提供供给。后来朝廷因故停止供给,提供回国的通道,可是滞留的西域使臣无一人愿意回归。据此可推知( )
A.封建国家的国力影响治理能力
B.长安城具有国际吸引力
C.唐朝推行朝贡外交与羁縻政策
D.唐朝对外交通畅通无阻
2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分封制度
D.宗法制度
22、下列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的规律性认识,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央集权制度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 ②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
③沿袭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④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阿根廷、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在石油危机爆发后,迫于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压力,选择了进口替代模式,大举外债以发展国内工业,导致债务加剧,经济岌岌可危。据此可知,拉美国家的发展( )
A.存在政策性失误
B.过于依赖宗主国
C.排斥经济全球化
D.缺乏科学化管理
24、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陕西蓝田吕氏兄弟首创乡约制度,要求邻里乡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类乡约的制定体现了( )
A.基层民主制度完善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政府强化基层治理
D.基层民众自我管理
25、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________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________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________,资本主义生产进入成熟阶段。)
26、1915年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27、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但丁、薄伽丘和______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的“________”。
28、成就
(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⑨_________。
(2)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9、古代中国教育____与____是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30、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______________的问题。
31、朱熹认为人性和天理一致,强调“________”,王阳明的认识论主张致良知和________。
3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
(1)表现: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2)意义: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推动了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3、根据下列材料信息及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完成上面“儒家思想的发展流变”表格
① 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
(2)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政治上形成了以⑥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统治。司法上,北宋司马光的《⑦》等史书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传统史学的观念影响。
⑥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内容
(1)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____________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2)民权主义是推翻____________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3)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问题,平均地权。
35、孔子创立儒学,注重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中著名思想家伏尔泰非常推崇中国的儒学思想。由此请回答: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古代儒学家中地位仅次于孔孟的是谁?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提出的怎样的认识论?
(2)康有为把孔子说成是倡导改革的先师,其目的是什么?
(3)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写出薄伽丘和但丁的主要作品。
(4)启蒙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对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36、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37、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请回答:
(1)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请说出他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名称。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主张有哪些?
(3)列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成就。
38、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而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
材料三:吾以为开明专制者,决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
材料四: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严复与梁启超观点的相同点。
(3)材料四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39、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