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季节,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论语》中提醒人们应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杜甫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好的教育应该是__________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将原本__________快乐、自由的体育纳入考试范围,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而且让一些学生对体育产生了__________情绪,这某种程度上是对体育的“异化”。
A.培养 追求 触动
B.筛选 象征 触动
C.筛选 追求 抵触
D.培养 象征 抵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航空母舰"山东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研发的。
B.克服重重困难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无限绚烂的未来。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D.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的信息,约85%左右是靠视觉得到的。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观雾要有好心情,好耐心。常常,见山上有一片薄薄的雾飘来,便知道雾来了。 暮雾便是被夕霞烧得火焰般。若晨雾是一种温情的瑰丽,暮雾便是一种热烈的悲壮了。
①此时再看雾的变化,时而露出山头,让它成为孤岛,白的雾如万顷海涛,时而飞波走浪,刹那将孤岛倾盖,此乃雨前雨后的雾。
②退得一山绿叶上晶晶莹莹。连草叶尖尖上,也挑着一颗镶着枚小太阳的圆水晶。
③知道有一只无形的手,把雾越扯越大,越积越厚,翻而为波,涌而为涛,潮水般将那苍松翠竹给淹没了。
④如是晨雾,太阳升起之际,雾便染得如五彩绸纱,随太阳的升起向上退去。
A. ③①④② B. ①④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②①④
6、“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对联创作大赛。
清明节前夕,为传承烈士精神,班级开展了“缅怀先烈”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是对联创作。
下面是某同学创作的对联,请你将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 )
战沙场,抗敌人,_______
抛头颅,洒热血,_______
A.不畏磨难 在所不辞
B.挥洒热血 浴血奋战
C.不畏艰险 铭记初心
D.牢记初心 毫不畏惧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B.《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故园菊”寄托着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是描写诗人在战场杀敌时的恶劣天气。
D.《夜雨寄北》情感曲折多变,既有旅居他乡的孤独凄凉,又有归乡无期的苦涩无奈,还有想象回家团聚的欢乐。
8、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各题。
投舒丧命
王大将军①既亡, 王应(王含之子)欲投世儒②,世儒为江州刺史。王含欲投王舒其为荆州刺史含引应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③,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④。荆州守文,岂能依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王大将军:王敦。王应是王含之子,王敦无子,把王应过继为儿子。②世儒:指王彬。③江州当人强盛时:指江州刺史王彬在王大将军王敦强盛的时候。④愍(mǐn)恻:怜悯恻隐。意表行事:意料之外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荆州守文 与儿女讲论文义
B.舒果沉含父子于江 于我如浮云
C.深以为恨焉 必有我师焉
D.含引应 下车引之
【2】用“ / ”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画三处)
王含欲投王舒其为荆州刺史含引应语应曰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2)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
(3)竟不得来,深以为恨焉
9、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 古诗文名句 |
宏伟抱负 | 曹操登临碣石山,用“①______,②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表达宽广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
思乡之情 | 王湾用“③______?④______”(《次北固山下》)表达思乡之情;李益用“⑤______,⑥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
景物描写 | “⑦______,⑧______”(《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用六种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前一句既暗示时令又渲染气氛,后一句以人家的温馨安静反衬游子漂泊天涯的愁苦。 |
10、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⑦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⑨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⑪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⑫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简要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当阿长关心地询问《山海经》时,“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3】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为什么要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5】关于语段中《山海经》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对此事印象深刻,连阿长把《山海经》递给“我”时所穿的新的蓝布衫都记得。
B. 《山海经》的刻印十分粗拙,却仍被“我”奉为宝书,体现了“我”对这本书的珍惜和喜爱。
C. “我”另买了一部石刻的《山海经》,木刻的究竟是什么时候失掉的,也就无所谓了。
D. 作者详写有关《山海经》的事,不仅是对书感兴趣,更是表现“我”对阿长的敬意和怀念。
11、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xiāo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
例如:拔何首乌、 、 。
【2】从这段文字中找出“我”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原因。
【3】选文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处你喜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4】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描写景物的方法?
12、什么是陶醉?乐以忘忧、心旷神怡便是陶醉。这个世界那么美好,总有许多令我们陶醉的人和事:调皮风趣的同学、严厉耐心的老师、唠叨体贴的父母;学习知识、发展爱好、投身实践、游览山水……每一次陶醉都是心灵的感动,获得的自豪,让我们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同学们,什么人和事最让你陶醉呢?
请以“陶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