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如图为1937年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的代表作《二重奏》,其笔下线条柔软,曲线感人,形象减少了立体感。他说:“我发现自己在世界本身的几面镜子中记录下了世界的影子。”该作品体现了(     

A.光怪陆离的色彩世界

B.准确性完整性的素描

C.直抒胸臆的热情讴歌

D.自由奔放的自我表达

2、明初设立了严格的服饰礼仪制度,以辨尊卑贵贱。可是到了明朝后期,织金妆花等王府、仕宦人家品服,商贾工农之家一概穿着。材料反映了

A.社会成员等级界限消失

B.经济发展影响世俗生活

C.反传统成为思想界主流

D.封建礼法规范不复存在

3、红色歌曲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党传播革命思想的有效方式。下列四首红歌(     

①《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千里跃进大别山》   ④《黄河大合唱》其诞生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4、军机处设立之初军机大臣并无助手,随着事务增多,军机大臣开始配备得力助手(称为军机章京,官秩七品)帮忙处理文书。如表为军机章京所获荣耀,这反映了清代(     

清代军机章京所获荣耀

 

获得时间

依照礼制对应官秩

挂朝珠

雍正年间

五品以上

戴全红帽罩

乾隆三十五年

三品以上

穿貂褂

乾隆三十七年

三品以上

A.军机处内部实现了分权与制衡

B.军机处逐渐成为专制皇权隐患

C.中枢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权力机构设计兼顾集权与效率

5、如表所示是与中国古代农业相关的史料。据此得出的历史结论最合理的是(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未;未耨之利,以教天下

《周易》

古者垂作耒耜,以振民也

《说文解字》

后稷,播时百谷

《尚书》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

《史记》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中国农耕文明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C.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

D.原始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原始农业的兴起

6、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讨论君主政体时提道:野蛮民族比希腊民族更富于奴性;亚洲蛮族又比欧洲蛮族更富于奴性。他认为倘使各种姓一旦能统一于一个政体之内,他们就能够治理世上所有其他民族了。这一观念(     

A.受到了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C.刺激了希腊城邦的殖民活动

D.促进了专制主义政体的形成

7、对比17世纪与19世纪中期欧洲男装的变化,这主要源于(     

A.科技进步

B.思想解放

C.工业革命

D.流行风尚

8、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学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点是汉唐盛世时期的民族关系和经济繁荣,虽然对宋史的研究较为有限,但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宋与辽夏金的和战却成为宋史讨论的重点。这一时期史学界宋史研究重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西方学术理论的传播

B.史学研究视角的变化

C.民族积弱受侮的现实

D.考古文物材料的丰富

9、如图为1928年《大公报》上刊载的一则征婚广告,男性对女性提出要“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有革命思想”等要求,女性则表明自己“因反封建式婚姻与家庭脱离关系,要求男性经济独立,若经济充裕为侧室亦可”等内容。这反映出(     

   

图为征婚广告

A.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思想解放的渐进性与艰巨性

C.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传统婚姻观念已被彻底摒弃

10、如表为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安排的三线建设和其他重点建设项目成果(部分)表。这反映了(     

项目

地位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风号远洋货轮建成投入使用

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

南京长江大桥胜利通车

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成昆铁路胜利通车

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突破了多国专家断言的我国西南为“铁路禁区”的观点

A.三线建设重点在华东地区

B.“三五”计划以交通建设为重心

C.人民群众艰苦的创业精神

D.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1、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与安徽凌家滩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良渚文化的“暨尤”环与红山文化玉猪龙相似,凌家滩出土的玉猪龙兼有红山文化因素,良渚文化玉器汲取了凌家滩的传统并加以创新。这反映了(     

A.母系氏族普遍使用玉器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原始人群已有区域交流

D.华夏认同观念已逐渐形成

12、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增建交国数变化曲线图。该图反映出我国(     

A.外交成果深受国内国际局势的影响

B.外交陷入低迷是由冷战结束所导致

C.外交政策制定由世界形势变化决定

D.外交高峰均受“一边倒”方针的影响

13、下表是关于番薯传入中国的不同史料记载。据此可以确定的事实是(     

史料

出处

漳人初得此种,虑人之多种之也。诒曰:食之多病。近年以来,其种遂胜。

《漳州府志》(1573年)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1594 年)荒后,明年都御史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救民种植以当谷食,足采其腹,荒不为灾。

《福州府志》(1613年)

福州船出海陈振龙者往吕宋国觅番蓣种,挟小篮中而来……他谷皆贵,惟蓣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明)苏琰《朱锁疏》

A.官修方志史料价值高于私人撰述

B.番薯最早传入之地应为福建漳州

C.多种史料互证即可得知历史真相

D.番薯的功用在明末即已受到重视

14、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     

A.限制了土地兼并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解决了王国问题

D.加强了国家治理

15、曲宴是宋朝君臣深度交往的独特场所。太祖朝统军将领受曲宴款待的记载屡见史籍:淳化三年,宋太宗“赐近臣及直馆阁官饮”,随后才召三衙将帅为之设宴;自真宗以降,历朝曲宴都延续了太宗朝的特点且日趋突出。这反映了(     

A.曲宴是当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B.宋朝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C.曲宴以笼络控制统军大将为目的

D.宋朝治国方针逐渐发生转变

16、下图为天津近代工业创始起步期(1860~1900年)中心城区主要工业企业分布图。图中所示工业企业(     

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

B.是洋务派寻求自强的产物

C.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工人阶级

D.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7、东汉崔骃,“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崔作《四巡颂》”。《四巡颂》讴歌了肃宗巡猎途中追思先贤,祭祀四岳,并一路进行助农、尊老、轻刑、减赋等措施。这体现了(     

A.儒士理想与国家治理吻合

B.政治和意识形态变动

C.专制皇权的政治威望强化

D.“天人合一”的天命观

18、有学者指出:“今天第三世界的积贫积弱、经济依附、社会畸形、文化落后以及各国内部和相互间不断发生的教派纷争、种族屠杀、边界战争等,在相当程度上都是殖民统治留下的创伤。”在此,该学者(     

A.采用了二重证据法

B.做出了历史解释

C.选用了多类型史料

D.坚持了辩证思维

19、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可概括为“2+6”体系,即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大基本医保制度横向覆盖为基础;以大额医疗费救助金、补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医疗救助、医保扶贫六大医保制度政策纵向延伸为补充。这表明当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A.城乡统筹,保障极度

B.覆盖全民,层次多元

C.市场支撑,权责清晰

D.免费服务,兼顾公平

20、当列宁对全世界劳动者描绘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时,威尔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他著名的“十四点计划”。陈独秀在1918年底所作的《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曾称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巴黎和会后,以前颇吹棒威尔逊的陈独秀也不得不认为他“好发理想的大议论”,其实又“不可实行”。陈独秀前后看法的转变表明(     

A.中国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

B.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认识的深化

C.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觉醒

D.欧美列强对中国政策发生了转变

21、1937年以前,西部10省的近代工业只有 2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的 6.02%,到1942年底,西部国统区工厂数比 1938年增长了4倍,“西南西北的经济开发,至少提前了50余年”。这一发展(     

A.为民族战争积聚了物质力量

B.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

C.导致中国沿海民族工业内迁

D.改变了国统区原有的生产关系

22、《东京梦华录》中载:“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该材料可用于说明北宋时期(     

A.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C.政府重商政策松动

D.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23、南朝时期的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道”“理”“神”“灵”“圣”的命题;画家姚最在《续画品录》中指出绘画应“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故九楼之上,备表仙灵,四门之墉,广图圣贤”。他们的绘画理论(       

A.体现了当时文化交融的特征

B.折射出当时书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推陈出新

D.表明民族交融丰富了科技文化内涵

24、在古希腊时期,宴会已经开始肩负起社交作用。参加宴饮的人所分享的,不仅是他们的餐宴,而且是他们一起度过的一段时光,也分享艺术家用音乐和表演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弹奏古琴乐曲的时候,还会有人伴舞,“载歌载舞”是宴会高潮。这表明,古希腊的宴会(     

A.蕴含着人人平等的理念

B.彰显了城邦体制的优势

C.有助于民主政治的践行

D.保障了居民参政的热情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中国古代文化在制度、精神、物质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朝鲜开科取士选拔人才;(B)唐代丝绸、纸张、瓷器等运往西方;(C)日本修建尊奉孔子的文庙;(D)利玛窦将“四书”翻译后寄往西方;(E)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F)鉴真和尚东渡后被尊为日本律宗始祖;(G)欧洲航海家借助指南针完成新航路开辟。

影响类别

重要史实

制度方面

 

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

 

 

 

26、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27、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28、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29、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30、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31、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32、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分析

例:西汉首都长安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33、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34、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亡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司马相如《上林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江南》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

谈谈阅读上述诗赋的感受体会?

36、人类历史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向前发展的,危机处理能力既考验人类的智慧,更促进了人类大踏步前进。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二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

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选编自林蕴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为避免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37、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1928年井冈山会师。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相同?

(2)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

38、如何评价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9、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