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对联中,对仗不工整的一组是

A. 一生愁绪锁念国念乡念亲   后世美名颂颂词颂画颂人

B. 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

C.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D. 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   漱玉词集满是国恨离愁

2、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jī)   慰(jí)   内(hòng)   同仞敌(kài)   朝夕替(suì)

B. 巨孹(bò)   揣(duó)   辈(chái)   循规蹈(jù)   郁邑侘(chì)

C. (mèi)   消(mí)   责(nàn)     垂三尺(xián)可白公(mǔ)

D. (nào)   木(nè)   忸(ní)     方凿圆(ruì)   葳生光(ruí)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我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__________的态势愈发突出,在不少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但我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不会__________,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掣肘,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落后,就难免__________,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这是在深刻洞察现实后发出的自强之声,应当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铭记于心的信条。突破核心技术,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芯片、发动机等很多方面,需要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如果能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业,不管是狼来了还是狼走了,就都能__________。

A.后来居上 一往无前 仰人鼻息 处之泰然

B.奋起直追 一帆风顺 受制于人 应付裕如

C.奋起直追 一帆风顺 仰人鼻息 处之泰然

D.后来居上 一往无前 受制于人 应付裕如

4、下面的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都摆列得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

A.比喻、拟人、对偶

B.借代、夸张、对比

C.比喻、拟人、排比

D.借代、夸张、排比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____________。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________。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________。

①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

②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③无数巨匠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

④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匠心独运,不尚速成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1年3月14日至15日,一场十年不遇的沙尘暴先后袭击蒙古国、中国,吹得人们措手不及。通过沙尘遥感动态监测可知,此次沙尘过程主要从蒙古国开始。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与短时间内空气由暖变冷的异常天气现象密切相关。14日晚,强沙尘暴袭扰蒙古国时,中国内蒙古上空主要是暖空气,而到15日清晨,强冷空气来势汹汹、喧宾夺主

在这场多年未遇的沙尘暴中,随沙尘一起满天飞的,还有各种谣言。一些境外媒体“趁风扬尘”,混淆视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环境和空气污染问题没有国界,对此次沙尘天气起源等作出结论需以科学监测和综合分析为前提。有专家表示沙尘暴就像一支前进的队伍,沿途有沙尘沉降,也有沙尘加入,不能简单说沙尘暴形成于某一地,要进行综合分析。

近期蒙古国、中国西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加之降水稀少,地表条件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另一方面,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中国西北、华北等地先后出现大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此外,与中国毗邻且在上风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布着大面积荒漠化土地,是境外重要沙尘源。

多位气象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此次异常天气现象的罪魁祸首。北极上空的平流层极地涡旋就像家长一样,管着冷空气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北极与赤道之间的温差越大,极地涡旋的能量就越稳定,也越能把冷空气牢牢锁定在极地。可是近年来,北极随全球气候变化而变暖后,极地涡旋对冷空气的束缚力减弱,缺乏“管束”的冷空气变得不稳定,原本集中在一个中心的冷空气会分裂成两个以上的环流,甚至碎裂,导致全球极端天气多发。

(取材于殷耀、张云龙、于嘉、魏婧宇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措手不及:形容沙尘暴突然来袭,使人们一时无法从容应对。

B.喧宾夺主:形容突如其来的强冷空气抢占了暖空气的地位。

C.趁风扬尘:指境外媒体借着此次沙尘暴的源头问题散布谣言。

D.罪魁祸首:指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异常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由冷到暖的变化决定了沙尘暴的强度。

B.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判定沙尘天气的源头。

C.北极与赤道的温差是极地涡旋的能量源头。

D.本次沙尘暴导致中国西北华北的强风天气。

材料二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突发性和较大的破坏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土绿化的持续推进、沙区植被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沙尘天气日数呈现减少趋势。

距北京仅180公里的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流动沙地上恢复植被,现已形成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提高了地面植被覆盖率,有效阻止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三代人接续治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原本“沙上墙,驴上房,一场风暴没了粮”的流动沙漠变成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海洋,沙尘暴次数大大减少。

近年来,中国沙漠科技工作者发明了尼龙网格沙障、仿真植物沙障、网格袋沙障、化学固沙剂治沙等新技术,同时有效配合生物固沙、草方格沙障固沙等技术,为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采取技术措施,提高沙区地表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风蚀量,对减少沙尘暴的发生起到了显著作用。另外,为减少冬春季农田表面的疏松,采取作物留茬、免耕或春季耕作的方式,也能很好地起到防止就地起沙的作用。

生活在沙漠周边及腹地的农牧民过度放牧、过度垦荒、滥伐林木,均会加速土地沙化,加剧沙尘暴的发生。所以,进一步了解沙漠和沙尘暴,进而规范沙区人为活动,才能实现人与沙漠的和平相处,才能有效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取材于姚泽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治理,我国将从根本上消除沙尘暴。

B.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受沙尘暴影响较大。

C.规范沙区人为活动,就能实现人与沙漠的和平相处。

D.减少人为活动可以避免沙尘暴的发生。

材料三

沙尘暴从远古至今时有发生,是世界各地常见的天气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沙尘暴将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沙尘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沙尘暴在迁移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沙尘暴所携带的沙尘粒子可以传播植物的种子,从而促进生物繁殖体的扩散。沙尘粒子在输送过程中,随着风速的减小,质量小的沙尘粒子就会降落到海洋中,成为浅水中浮游生物和深海生物的重要营养物质来源。同时,沉积到陆地上的沙尘粒子成为了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矿物质无机营养源。沙尘粒子可把酸雨沉降的一些酸性物质中和,缓冲土壤酸化过程。另外,其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沙尘暴所携带的沙尘粒子可以将全球各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全球气候变化乃至整个人类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

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但是彻底地消灭沙尘暴,难以保证全球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沙尘暴既是一种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自然的天气现象,又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而诱发的一种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的富集生态后果。我们应注重研究人类环境与沙尘暴之间的关系,在如何将沙尘暴带来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的基础上,重视人地和谐相处的自然关系。同时,研究在沙尘暴发生的过程当中如何消除因人类干扰导致的富集诱导作用。这些将对今后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取材于潘霞、高永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沙尘暴“生态效应”的一项是(  

A.6000多年前,非洲撒哈拉地区的荒漠化导致大量沙尘粒子沉积到南美的亚马逊流域,使得该流域的植被开始繁盛。

B.海洋中许多重要元素来自于沙尘粒子所携带的营养物质,其中一些微量元素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营养盐供应。

C.当初美国在开发西部平原过程中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导致春季的加利福尼亚州仍然会有从南部沙漠随风而来的沙尘。

D.京津地区曾经遭遇过大规模的沙尘暴,但经检测,沙尘暴发生过后,京津地区大气环境中的部分有害物质含量却很低。

【5】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沙尘暴”形成条件和防治举措。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问答式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虽居住在人世间,但不受世俗影响的原因。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钉头与米粒作对比,突出了阿房宫建筑用料之多,暗含着对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批判。

(3)“月亮”这一意象在古代诗人的心中有 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美好、永恒、凄凉悲欢离合,等等。北宋词人苏轼在填词时就写过许多有关“月亮”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女主人公的自我表白,写出了她嫁给氓后,一天到晚劳苦活儿都干不完的辛劳。

(2)《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进言,宫中府中都是一体的,“________”,不应该有什么不同;“________”,使内外刑赏之法不同。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再现了当年刘裕为收复中原、大举北伐的恢弘气势。

9、根据上下文提示,补写下列空缺处的句子。

(1)陶渊明《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农村极为平常的鸡犬之声,传神地表现了农村的生活气息。

(2)《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_”,经常用于激励他人刻苦钻研、坚持不懈。

(3)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7组叠词增加了诗词的音韵美,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以两组叠词对比,写出乐声沉重、清细的不同特点。

(4)《念奴娇》和《永遇乐》两首怀古之作,都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念奴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赞周郎雄姿,《永遇乐》“_________________”句赞刘裕奋勇杀敌之姿。

(5)古诗词中常以流水意象传达韶光易逝的感慨,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登高》中“__________”等。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志士仁人,____________。(《论语》)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苏轼《赤壁赋》)

(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4)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李白《蜀道难》)

(5)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战胜别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1,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2,辛苦向天涯。

[注]1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2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3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除夕守岁,诗人直坐到三更已尽。“尽“赊”二字表现出作者浓重悠长的乡思和离家万里的处境。

B.颔联乃诗人于忧愁之中凄然入睡,梦回故园所见之景。思乡情重,诗人在梦中甚至听见寒夜里雪落竹丛之声。

C.诗歌的最后一联与首联相呼应,点出诗人宦游在外,归途漫漫,岁暮不得归的原因,并以此收束全诗。

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诗人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辅以环境气氛的渲染,呈现出隽永含蓄、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2诗歌中间两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晋殽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文王之所风雨也(  

2兴姜戎(  

3)以寡君之志(  

4)以二三子(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且行千里,谁不知   孰能讥之乎

B.何施之   何辞

C.庄宗受藏之于庙   掘野鼠去草食食之

D.且吾不一眚掩大德   状语武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2)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4分析原轸这一人物形象。

5结合本文分析史传文学的根本特征。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宣扬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启发?请结合你对现实的认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