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

A.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B.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C.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感(jī)                            大(lónɡ)                 (kài)

B.时(shà)                          重(zhēn)                 角(chù)

C.眼睁(zhēnɡ)                    洋(yánɡ)              呵(kē)

D.精疲力(jié)               愤不平(fèn)            手舞足(dǎo)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花(pǔ)                (táng)            (ruǐ)              (shào)

B.四(zhī)            水(lì)                 施(cuò)               (huán)

C.饶(nù)               窃(dào)               罚(chéng)              (qǖ)

D.陷(tā)              灭(xī)                 丹(mǔ)                 重(lōng)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贴切地勾画了“水塘映月”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感。

B.《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采用了先出示结果,再追述原因的写法,叙述了少年周恩来的三件事,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C.西门豹治邺、凿壁借光、三顾茅庐和共工触山都是历史故事。

D.书信和留言条的开头都要顶格写称呼,在行文的最后都要先写上日期再署名。

5、关于课文内容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

B.《牛和鹅》一文中作者改变对牛和鹅的认识,是因为“我”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C.精卫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毫不畏惧,可见其勇敢。

D.西门豹一心为百姓造福,敢于破除封建迷信,除暴安良,尊重科学

6、画线的地方应该填入哪一句?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_______________?

A. 西出阳关无故人   B. 天下谁人不识君

C. 何人不起故园情   D. 谁家玉笛暗飞声

7、下列词语与神话或童话故事的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腾云驾雾—孙悟空

B.刀枪不入—精卫

C.三头六臂—哪吒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积累运用。

1.“腾云驾雾、______”等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孙悟空。“膀大腰圆、______”等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外貌。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无数热血男儿征战疆场: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

3.那些叶子绿得那么______,看着非常舒服。叶尖______,在墙上铺得那么______,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______

4.“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5.“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夏日绝句》——思项羽,做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3】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后两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

B.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要效仿项羽为国献身的豪迈气概。

C.这两句诗讽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软弱行径。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青蛙和电子蛙眼

①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仿生学家模仿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②一个飞机场内,指挥人员正在指挥飞机降落,他们每次都能指挥得准确无误,没有丝毫差距,使飞机准确降落。

为什么指挥人员能指挥得这么准确?到底是什么隐藏的高科技帮助了他们?原来,是人们从青蛙身上得到了一些启示。

④(   )青蛙专门捕捉田里的害虫,(   )农民特别喜欢青蛙。但是青蛙和指挥飞机降落又有什么关联呢?

⑤事情是这样的:很早以前,仿生学家发现青蛙的眼睛有些蹊跷,非常特殊。他们发现青蛙的眼睛好像和其他的动物不一样,青蛙的眼睛比较突出,于是,他们就对青蛙有了浓厚的兴趣。

⑥仿生学家发现青蛙(   )对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   )却对静止的东西“视而不见”。而且一遇到光就不能动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⑦仿生学家经过多次的实验,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青蛙眼睛的奥秘。原来,蛙眼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起反应,另外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并能把分解出的特征信号输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顶盖。视顶盖上有四层神经细胞,第一层对运动目标的反差起反应;第二层能把目标的凸边抽取出来;第三层只看见目标的四周边缘;第四层则只管目标的明暗变化。这四层特征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的图画,叠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像。因此,青蛙的眼睛对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

⑧仿生学家模仿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使机场的指挥人员能更加准确地指挥飞机降落。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迟钝——______  普通——______  暴露——______

3画“﹏﹏﹏”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

A.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B.吸引读者,启发思考,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4用“   ”画出第⑦段的中心句。

5与第①段前后照应的是第____段。这种前后照应的好处是______(填序号)

A.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

B.强调了仿生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6读完全文,我们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思考更全面深入。

(1)针对短文内容,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生活实际,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人类的老师》,回答问题。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事 启示)_____,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 发现)_____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大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 优秀)_____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mó mú_____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bó báo_____的鸡蛋壳(ké qiào)_____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

【3】短文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这句话在文中是一反问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意思是说( )

A.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就蝙蝠一种。

B.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为什么只有蝙蝠一种。

C.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不止蝙蝠一种。

【4】文中列举出的人类的“老师”除蝙蝠外还有哪些?

__________

【5】文中点题的一句话是:________

【6】发挥想像,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还有哪些,可以造出什么?

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远大的志向。( )

(2)为门第增添光彩。( )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

【3】你为什么而读书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弯弯的小路

骄阳似火。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

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么办?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千万别动!”人群立时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的词换个词,意思基本不变。

立时________ 乍放________ 奔流 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炎热________ 紧锁________ 摇摇晃晃________

【3】摘录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而哭泣”是因为________,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1)文中说上啥时间过得飞快,你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时间飞快?

 

 

(2)文中写了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

 

 

(3)用文中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4)文中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笔陡的石级,怎能不叫人发颤呢?(改为陈述句,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冠病毒很可怕。医护人员仍然勇敢地奔赴疫情重灾区。(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校长用温和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大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在下面一段话中找出4处毛病,请修改在横线上面。

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经常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项蓝色的帽子。他每天几乎差不多都是第一个来到教室,不是打扫卫生,就是批改作业。课间的时候。他总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都很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小林写的一段读后感,有三处语病,请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帮他修改。

读了这篇文章,被主人公这种舍已为人的精神感激了。如果我们能像主人公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害怕,就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18、修改病句。

(1)爷爷给我讲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

请以下面的内容写一封书信。

15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刚刚完成探月任务返回基地。工作繁忙,你有半年没与家人团聚了,你不禁提笔给爸爸写了一封信,讲述探月的故事,表达对亲人的想念。

要求:注意书信的格式;展开丰富的想象讲述探月故事;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