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
见__________ 示__________ 古__________
车__________ 台__________ 牙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_____),为民造福,(_____)的故事,赞扬了他(_____)、无私奉献的精神。
2.《朱德的扁担》记叙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_____)的事情,赞扬了他(_____)、与群众(_____)的高尚品质。
3.《难忘的泼水节》记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_____)的情景。他同傣族人民一起(_____),手拿银碗与人们(_____),共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3、照样子写一写。
家里——里面——面包
楼上——(_____)——(_____)
烟雾——(_____)——(_____)
4、选字填空。
节 结 过( ) ( )日 总( ) 环( )
克 刻 立( ) ( )服 千( ) ( )画
5、回顾课本内容填空。
(1)有山皆图画,___________。
(2)白马西风塞上,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近水远山皆有情。
(4)雾锁山头山锁雾,___________。
(5)在《坐井观天》中,青蛙认为天只有___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___。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要___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sōng bǎi yāng miáo xióng māo chàng gē
7、根据读书积累,用“√”和“×”判断对错。
【1】《丑小鸭》中,丑小鸭最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
【2】《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冻死在了大年夜。( )
【3】红公鸡帮助笨笨猪减肥。( )
【4】《看看我有什么》讲了如何与人相处的道理。( )
8、判断对错。
(1)“吸”和“扔”的第四笔都是“丿”。 (____)
(2)“啊”的第四画是“横折折折钩”。 (____)
(3)“句”和“巨”的读音相同读作“jù”,都是半包围结构。 (____)
9、对的画“√”,错的画“×”。
1.日月潭、黄山、庐山都是台湾的风景区。( )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
3.香港的日月潭很美。( )
4.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
10、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①《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____)
②《敕勒歌》是南朝民歌。(____)
③《登鹳雀楼》是宋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五言绝句。(____)
④《雾在哪里》里说“雾是个又可爱又听话的孩子”。(____)
11、快乐阅读。
李时珍
明朝出了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叫李时珍。
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李时珍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向,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李时珍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二十二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给人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万水千山。他有时上山采药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千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知识。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几年之后,他回到老家,开始写书。用了整整二十七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1】短文有( )个自然段。
【2】运用写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著名( ) 伟大( ) 危险( )
【3】读句子,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1)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_______________
(2)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万水千山。
_______________
【4】回答问题: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那么,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用“ ”在文中画出来。
12、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陈毅吃墨水
陈毅幼年时酷爱读书。他总是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了一本好书, 那简直比遇上什么都高兴。
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去欢度中秋节,进门就看见了一本自己很想读的书。于是,他忘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躲到一个屋里专心地读起来,一边读,一边用毛笔批点。他完全沉浸到书中去了。亲戚几次来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只好把刚蒸好的糍粑和糖给他端来。谁知他嘴里吃着糍粑,注意力却在书上,糍粑本该蘸糖吃,他却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
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来面条,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众亲友。大伙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毅却平静地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还觉得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哩!”
【1】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陈毅看书的时候非常______。
【2】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陈毅小时候酷爱读书?请用“ ”画出来。
【3】“吃点墨水没关系,我还觉得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哩!”这句话中两个“墨水”的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欣赏。
小蝌蚪找妈妈(节选)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jiāo jiào)捕食,就迎(yín yíng)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 那)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哪 那)边去找吧!”
【1】请用“○”在片段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的身子 _____的尾巴 _____脑袋
【3】照样子写一写。
例:游 游哇游 游来游去
飞 ________ ________ 爬 ________ ________
【4】“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请你选一选( )
A.乌龟
B.青蛙
C.河马
14、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宋朝有一个人养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因此,他更加疼爱这些能通人语的小动物,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
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说他们的食粮减少,都咧嘴露牙地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已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得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
以后的人根据这则寓言中狙公所说的话,加以引申,凡是见到有人反复不定,刚才说过的话不算数,或是做事的时候常变更,刚决定的事情,不一会儿又改变了,就说他是“朝三暮四”。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常——(_____) 马上——(_____)
【2】狙公一共提出了几次建议?他每次都是怎么说的?猴子们有什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下面哪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短文的题目?( )。
A.狙公与猴子
B.猴子的食粮
C.朝三暮四
D.生气的猴子们
15、读短文,填空。
画 画
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画画。
我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十分茂密。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上蓝蓝的天空,天空中有朵朵洁白的云。我又在森林中画上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小嘴,很有趣。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 )句话。
2、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用“ ”画出。
3、短文中,“我”在白纸上画了( )( )( )和( )。
16、我能按要求写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1)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的鞋像小船。(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写句子。
例:老师一边说,一边拿着笔在纸上写。
爷爷一边____,一边____。
我还会写句子:____一边____,一边____。
18、搜集小能手。
我们学习了大彩电的三兄弟,知道了它们的功劳, 那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哪?
19、照样子,写句子。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转换成陈述句: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①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图写话。
两只小蚂蚁用树叶做了哪些事情?用上“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小船、足球场、一把大伞”这几个词语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别忘了取题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