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华文化中有许多名言警句往往蕴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下列名言警句体现诚信的是(     

A.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B.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2、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寻求解决,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应是(     

A.调解

B.仲裁

C.法律

D.诉讼

3、山东淄博,因其小炉小饼小葱的“烟火气”、热情好客的真诚态度以及足斤足两的消费信誉,一跃成为流量带动经济的“网红城市”。这说明(     

A.网络流量赢得城市信誉

B.诚信经营助力经济发展

C.以礼待人就能经济复苏

D.政府规划带动地方旅游

4、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这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是(     

A.换位思考

B.自我暗示

C.自我激励

D.欣赏他人

5、至201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国家对失信人员的打击力度逐步加大,例如,限制子女出国留学;限制乘坐交通工具:如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等。这启示我们(     

①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②诚信是一个人安生立命之本

③不讲诚信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④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名言警句蕴含深刻的道理,给我们做人、做事的启迪。下列对名言警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尊重他人

B.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要知廉耻,懂荣辱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诚实守信

D.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要宽容大度

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中国人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旅游,但种种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许多外国景点纷纷竖起带有汉语的警示牌,国内相关部门为此加大了文明出境旅游的宣传力度。我国相关部门这样做是因为(     

A.文明有礼更容易受到他人尊重

B.文明有礼有助于社会安定有序

C.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

D.只有出国旅游才要注意礼仪形象

8、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但人均粮食占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且谷物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率也在不断上升,作为人口大国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对此,我们国家要(       

A.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替代产品

B.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

C.放弃粮食生产,全部进口外国粮食

D.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人口数量

9、关于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

B.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

C.国家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D.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0、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是未成年人的体力不占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应该(     

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②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③奋不顾身地制止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

④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②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2、下列场景中,你认为符合礼仪要求的是

A.在楼道里遇到不教自己的本校老师,主动问好

B.在博物馆参观,边听讲解人员讲解,边吃味道浓重的食物

C.家庭聚会时,刚一上菜,就自顾自的吃起来

D.在图书馆阅读区域,和同伴聊天,并随意大声地打电话

13、根据以下图示推断,蔡某的违法行为最有可能是(     

A.期末考试作弊

B.谎报险情、散播谣言,扰乱秩序

C.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

D.违反合同规定,卖方收款后只发放一半货物

14、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如:

探望别人说“拜访”;起身作别说“告辞”: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别送说“留步”;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指点说“赐教”;

请人帮助说“劳驾”;托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

由此可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言语上做到文明有礼,能够(     

①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使自己在人格上高人一等

②体现对他人的尊重,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外在表现

③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国家形象,做“礼仪之邦”的传承人

④做到换位思考,时刻为他人着想,从不考虑自身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国首次以立法形式将这两个日子确定和设立为国家层面的纪念,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不移的立场。对上述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有能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B.彰显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C.铭记历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D.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16、“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寓意是(     

A.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B.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个人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替代

D.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17、道法课上的时政播报环节,播报小组的同学分享了下面的案例:

2023年4月,两名本地网红“湖南*文”“网红**”为博取眼球,吸粉引流而“精心设计”并先后在某平台发布了7个关于双方“斗殴”、“砸车”的短视频,引起大量群众转发、评论,浏览量达到了60万人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随后,文某丹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网信部门依照互联网法律法规,对两名网络主播相关账号予以永久封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法不可违,违法要承担刑事责任

③网红的行为触碰了法律的底线,构成了违法行为

④网络直播乱象多,我们要拒绝网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古语中,体现“礼”的有(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②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③不学礼,无以立④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3年9月20日,上海市浦路桥附近有人跳桥落水,临沂小伙周中磊正在附近执行外勤工作,危机之下,他飞身跳入水中救人,最终将落水者营救上岸。临沂小伙周中磊的行为(     

①是真善美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②是负责任、服务社会的表现,是亲社会行为

③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④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自2023年7月1日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正式施行。作为党的二十大后国家安全领域的首部专门立法,该法的修订(     

①有利于构筑国家安全法治保障②能够杜绝危害国家安全的现象发生

③有利于防范、制止、惩治间谍行为④有利于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辨析题

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宪法宣传活动。在北京,普法宣传服务队深入基层,大力宣传宪法及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天津,法学专家领衔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为群众奉上一道法治盛宴;在江西,青年普法志愿者、法官、检察官、律师走进社区乡村宣传普法,让宪法精神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有同学认为,只要加强宪法宣传,就能树立宪法权威。

请你对这种观点进行辨析。

22、请你评析一下漫画中同学的观点。

23、我国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略安排“三步走”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看了上面的内容后,有同学说:“国家安全是人民军队的事,我们中学生难为。”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多次指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习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为建设法治政府,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请回答行政机关如何行使职权?

(2)为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应如何正确行使职权?

25、龙龙将所学“国家机构知识”构建为以下思维导图:

(1)请把图中的空白处①②③补充完整。

(2)请你表述①与②③表格中这些国家机关的关系。

26、   情境一:正在骑自行车的行人听到后面的卡车鸣喇叭时,是这样想的:反正他不敢撞。因此,行人没有躲卡车。

情境二:正在开卡车的司机看到前面有行人时,是这样想的:反正他不得不躲,因此,司机继续往前开。

(1)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评析?

(2)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27、正确行使权利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青少年作为共和国的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并且受法律保护,正确行使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正确权利意识的合格公民。

⑴我们青少年享有哪些权利?请你列举四项。

⑵为什么说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⑶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是怎样的?

⑷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

 

28、2015年5月18日,市在网上发现一条“枣庄将在5月19日凌晨4时发生地震”的帖子,地震谣言帖的出现,引发了部分群众恐慌。为避免谣言扩散,市公安局全力侦探,于20日将在网上散布谣言的违法嫌疑人王某抓获。王某行为已经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涉嫌编造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公安机关对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据此,某班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有人说,发帖子是公民的言论自由,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爱信不信,不应当受到法律制裁这种观点对吗?

(2)理论分析:请你向同学们说一说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