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天(一说为前两天)。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
C.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2、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追亡逐北 北:败北的军队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怜惜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
C.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扶着 而倔起阡陌之中 阡陌:田间小路
D.悟已往之不谏 谏:借鉴 恨晨光之熹微 恨:遗憾
3、下面对划线词语或句子的解读全都准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
②白鸥矫翼:矫:矫健。
③窥之正黑,投以小石:介宾结构后置句
④“与山僧饭讫而去”和“辋水沦涟,与月上下”中的“饭”、“上下”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⑤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省略句。
⑥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曾,才,刚刚。
⑦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原因
⑧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称快,使动用法,使……称快。
⑨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叨陪,敬辞,荣幸地陪侍。
⑩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被动句。
A.②③④⑤⑦⑧⑩ B.①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⑧ D.③⑤⑥⑦⑧⑨⑩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编纂开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历15年,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B.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C.《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D.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三教”: 儒家、道教、释(佛教),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九流”: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名家、 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法家。
5、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 )
A.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B. 将成家而致汝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 函梁君臣之首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水墨文字
冯骥才
①兀自飞行的鸟儿常常会令我感动。在绵绵细雨中的峨眉山谷,我看见过一只黑色的孤鸟。它用力扇动着又湿又沉的翅膀,拨开浓重的雨雾和叠积的烟霭,艰难却直线地飞行着。我想,它这样飞,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目的。它是一只迟归的鸟儿?迷途的鸟儿?它为了保护巢中的雏鸟还是寻觅丢失的伙伴?它扇动的翅膀,缓慢、有力、富于节奏,好像慢镜头里的飞鸟。它身体疲惫而内心顽强。它像一个昂扬而闪亮的音符在低调的旋律中穿行。
②我心里忽然涌出一些片段的感觉,一种类似的感觉;那种身体劳顿不堪而内心的火犹然熊熊不息的感觉。后来我把这只鸟,画在我的一幅画中。所以我说,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为的内涵。这也正是文人画的首要的本性。
③画又是画家作画时的“心电图”。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因为,惟有线条才是直抒胸臆的。
④心有柔情,线则缠绵;心有怒气,线也发狂。心静如水时,一条线从笔尖轻轻吐出,如蚕吐丝,又如一串清幽的音色流出短笛。可是你有情勃发,似风骤至,不用你去想怎样运腕操笔,一时间,线条里的情感、力度,乃至速度全发生了变化。
⑤为此,我最爱画树画枝。在画家眼里树枝全是线条;在文人眼里,树枝无不带着情感。树枝千姿万态,皆能依情而变。树枝可仰,可俯,可疏,可繁,可争,可倚;惟此,它或轩昂,或忧郁,或激奋,或适然,或坚韧,或依恋……我画一大片木叶凋零而倾倒于泥泞中的树木时,竟然落下泪来。而每一笔斜拖而下的长长的线,都是这种伤感的一次宣泄与加深,以致我竟不知最初缘何动笔。
⑥至于画中的树,我常常把它们当作一个个人物。它们或是一大片肃然站在那里,庄重而阴沉,气势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态,各不相同,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从画面的森林中发现一棵婆娑而轻盈的小白桦树。它娇小,宁静,含蓄;那叶子稀少的树冠是薄薄的农衫。作画时我并没有着意地刻画它。但此时,它仿佛从森林中走出来了。我忽然很想把一直藏在心里的一个少女写出来。
⑦绘画如同文学一样,作品完成后往往与最初的想象全然不同。作品只是创作过程的结果。而这个过程却充满快感,其乐无穷。这快感包括抒发、宣泄、发现、深化与升华。
⑧绘画比起文学更多变数。因为,吸水性极强的宣纸与含着或浓或淡水墨的毛笔接触时,充满了意外与偶然。它在控制之中显露光彩,在控制之外却会现出神奇。在笔锋扫过的地方,本应该浮现出一片沉睡在晨雾中的远滩,可是感觉上却像阳关下摇曳的亮闪闪的荻花,或是一抹在空中散步的闲云?有时笔中的水墨过多过浓,天上的云向下流散,压向大地山川,慢慢地将山顶峰尖黑压压地吞没。它叫我感受到,这是天空对大地惊人的爱!但在动笔之前,并无如此的想象。到底是什么,把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受唤起与激发?
⑨是绘画的偶然性。然而,绘画的偶然性必须与我们的心灵碰撞才会转化为一种独特的画面。绘画过程中总是充满了不断的偶然,忽而出现,忽而消失。就像写作中那些想象的明灭,都是一种偶然。感受这种偶然是人们的心灵。将这种偶然变为必然的,是大家敏感又敏锐的心灵。
⑩因为我们是写作人,我们有着过于敏感的内心。人们的心还积攒着庞杂无穷的人生感受。无意中的记忆远远多于有意的记忆,深藏心中人生的积累永远大于写在稿纸上的有限的素材。但这些记忆无形地拥满心中,日积月累,重重叠叠,谁知道哪一片意外形态的水墨,会勾出一串曾经牵肠挂肚的昨天?
(11)然而,一旦我们捕捉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偶然,绘画的工作就是抓住它不放,将它定格,然后去确定它、加强它、深化它。一句话: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
【1】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文章题目“水墨文字”的作用?
【2】文中作者指出“绘画”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3】探究文章第11节画线句子“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的丰富意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阿房宫赋》用“__,__”两个对偶句写出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暗写诗人出塞时惆怅、抑郁的心情。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送东阳马生序》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作者专注学业、乐以忘忧的原因。
9、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 ______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闻道有先后, ______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______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5)清荣峻茂, ______ 。(郦道元《三峡》)
(6)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______ 。(《诗经•蒹葭》)
(7)防民之口, ______ 。(《国语•周语上》)
(8)______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告子》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
(2)映阶碧草自春*,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
(3)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
(4)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_。《阁夜》
(5)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11、名句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的角度,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
(3)在《赤壁赋》中,苏子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
李颀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他人骕骦①马,而我薜萝②心。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长廊閟③军器,积水背城阴。
窗外王孙草④,床头中散⑤琴。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注]①骕骦(sù shuāng):骏马名。②薜萝:薜荔、女萝,两种植物。后借指隐士服饰或住处。③閟(bì):关闭。④“王孙草”出自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⑤中散:指三国时期的嵇康。崇尚老庄。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犬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结台课,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磷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乎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B.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C.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D.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荫”在文中的意思是封建时代字孙因先辈着勋劳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B.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与外国之往来事。
C. “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与天子面对面应对时对天子的敬称。
D.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以及官吏的任免,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焘在皇帝面前谈及龙大渊、曾觌当权的一些问题,皇帝追问看法的由来,张焘只好如实告知了皇帝,皇帝因此对陆游十分生气,同时也把张焘贬职外调为建康通判。
B. 陆游在王炎手下做事时,认为要进取中原必须从长安开始,他建议王炎储备粮草、训练士兵,只要敌人来挑衅就进攻,敌人不来就做好防守工作。
C. 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州,临行向皇帝辞行,皇帝告诉他严州山水秀丽,在空暇之时可以以诗文自娱。这表面上看是对陆游的关心,但这实际上表明陆游并未受到皇帝的重用。
D. 陆游晚年再度出任,为权相韩侂胄撰写了《南园阅古泉记》,他因此遭到清流名士的非议,而朱熹则早就预见了此事,由此可见朱熹确实有先见之明。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2)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太湖马拉松比赛中,主办方安排志愿者进入赛道,向正在冲刺的运动员何引丽递国旗。何引丽接住了国旗,却打乱了步伐节奏,跑了几步后,国旗掉在地上。最终,她以5秒之差屈居亚军。
赛后,马拉松运动员魏静称,何引丽丢国旗是把成绩看得比国旗更重要。何引丽解释,当时胳膊跑僵了,没拿稳国旗。主办方回应,让选手披国旗冲过终点是赛事的预定环节,但没想到造成了这样的意外。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何引丽、魏静、主办方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兴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