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治”,古代州的治所,州是古代地方政区名,治所是政府驻地,因此,州治类似今天各地级市的政府驻地。
B.“祠”,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
C.“黄、虞”,黄帝、虞舜的合称。黄帝,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为五帝之首;舜,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
D.“山阴”,指山的南侧。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谓之“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谓之“阳”。
2、以下“而”的解释,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富而可求也
A.任重而道远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D.不义而富且贵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苏轼《留侯论》)
A.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B.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楚辞·渔父》)
C.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 (韩愈《进学解》)
D.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4、下列各句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5、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填词”或“依声”。词又称曲子词、近体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词风基本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类:婉约词风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词风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花
季羡林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自己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1】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
【2】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第⑤段划线部分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片段,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5】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越远,它们却离我越近”该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入则孝,出则弟,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4)遥襟甫畅,_________ 。爽籁发而清风生,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2)《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写世俗的人本来就投机取巧、违背规矩、任意改变、随波逐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劝学》中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目的在于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君主弃恶向善,改弦更张的规劝之意。
(2)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撑起生命的托付,为全社会树立起一座座道德精神的丰碑。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
(3)《琵琶行》中,通过侧面烘托极写琵琶女年轻时才貌出类拔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2)。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原词有小序“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2)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魏尚、李广曾在这里抗击匈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四句写与客习射西园的时间,深秋霜降,望天清澄,西风暂起,寒意阵阵,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高城”三句,心事重重的词人起身离座,登上城楼,向中原望去,却见千里关河、寂寥冷落,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与客同醉。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客争笑”中的“争”字,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最后以“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作结,直抒胸臆。词人虽因无力报国而惭愧,但他身老志不衰,心系“云中”,情系边防。
【2】明人毛晋在《石林词跋》中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 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文本简要阐释。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以故汉追及之
B.谓其骑曰 亡其两骑耳
C.项王嗔目而叱之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愿为诸君快战 吾为若德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B.亭长: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
C.名、字:“籍”是项羽的名。按照古代称谓习惯,名一般用于自称。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
D.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又因古人以东为左,位于长江之东,故又称“江左”。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后来项王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让自己灭亡,绝不是作战能力有过错。这深刻地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B.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损失,于是独自一人冲向汉军,“斩将”“刈旗”,充分表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和英勇无畏。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为四队,让他们从四面突围,自己又亲自杀掉了一名汉将和都尉,以此证明了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给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白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战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怨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学校师生网络教学,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守望相助……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
也有人刷流量、蹭疫情,盲目传谣,哄抢物资,甚至谩骂工作人员、袭击干警。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从材料中任选一个对象,以“抗疫路上,为你而歌”为标题,给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硬核”担当的国人写一封慰问信。
(2)为开学“科学道德素养与战胜灾难”的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3)生命因独特弥足珍贵。反思疫情爆发、抗疫过程,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给世界疫情发展严重的国家写一封建议书,落款为“来自中国的一名考生”。
(4)“山河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援赠的物资与标语典雅而温暖。生于非典,考于肺炎的你,在这个特殊的春节,一定有不少温情的故事,请写一篇文章,讲述抗疫故事,要求以记叙文为主。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