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插”字的第七笔是(       

A.横

B.竖

C.撇

D.横折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的“识”是什么意思?(  )

A.知识

B.认识

C.识别

D.记住,这里读zhì

3、下列歇后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B.外甥打灯笼——无(吴)用

C.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D.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我们_______把轮船停在港口,_______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2_______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_______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3_______工作再忙,他每天晚上_______会挤出时间学习英语。

4_______明天天晴,秋游_______按期举行。

5)李老师_______身体不舒服,_______一直坚持给我们上课。

5、课文短信台。

1.《少年王冕》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我从文中的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________”“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________”等语句可以看出来。

2.“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________。李白依然________在江边,________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________地流向天边……”这两句话是解释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

3.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却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句意选词填空

失(____)落(____   心(____)神(____ 

夜(____)降(____ ____)(____)如生

(1)徐悲鸿的骏马画得(___),十分逼真。

(2)敌人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___)。

7、回想刚学过的古诗,完成填空。

①童年是一首美妙的诗:我向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自在:喜欢“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爱;赞美“稚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银钲”的聪慧。

②下列句子中与“短笛无腔信口吹”中“信”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口开河 B.杳无音 C.誓旦旦 D.取于民

③《从军行》中,体现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誓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听闻喜讯欣喜若狂的样子,

④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不禁让我想起本学期学的关于“春”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淘气的( )   繁茂的( )     滚圆的( )

娇嫩的( )   细腻的( )       幽深的(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非连续文本阅读。

光明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很多个课外兴趣小组。请根据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小组名称

活动时间

参加条件

围棋小组

周二、五下午

限有一定围棋基础者参加,且每周的两次活动都必须参加

游泳小组

周五下午

凡有兴趣者都可参加

足球小组

周一、三、五下午

报名后,无特殊情况,每周的三次活动都必须参加

科技小组

周五下午

仅限五年级以上同学参加

【1】学校开设的课外兴趣小组有______个。

【2】正在上四年级的杨林可能无法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

【3】四(1)班的王亮同学只有周五有空,他能参加的小组有(       

A.围棋小组

B.游泳小组

C.足球小组

D.科技小组

【4】小齐没有学过围棋,周二、周五也有时间,她想参加围棋小组。请问她可以参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某市教育局公布的该市学生体质状况的最新检测结果。

监测项目

升降趋势

监测项目

升降趋势

身 高

肺活量

体 重

视 力

胸 围

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

【1】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阳光运动会”写一条宣传标语,提高大家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回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1文章的开头第一句话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以换成一个怎样的词语?

(1)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可以换成“___________”)

(2)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可以换成“___________”)

(3)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可以换成“___________”)

3揣摩一下:母亲怎么想出要过一个“收获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道:“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猜想:“实在很难得”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收获节上父亲与孩子们对话的情况看,花生的性质特点可用成语“______________”来形容。

12、阅读并完成练习。

偶像的话

①在那座著名的古庙里,站立着一尊高大的塑像,人在他的旁边,伸直了手还摸不到他的膝盖。很多年以来,他都使看见的人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因而渴望着能得到他的拯救。

②这尊塑像站了几百年了,他觉得这是一种苦役,对于热望从他这儿得到援助的芸芸众生,明知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他由于羞愧而厌烦,最后终于向那些膜拜者说话了:

③“众生啊,你们做的是多么可笑的事!你们以自己为模型创造了我,把我加以扩大,想让我身上发生一种威力,借以镇压你们不安定的精神。而我却害怕你们。”

④“我敢相信:你们之所以要创造我,完全是因为你们缺乏自信——请看吧,我比你们能多些什么呢?而我却没有你们所具备的。”

⑤“你们假如更大胆些,把我捣碎了,从我的胸廓里是流不出一滴血来的。”

⑥“当然,我也知道,你们创造我也是一种大胆的行为,因为你们尝试着要我成为一个同谋者,让我和你们一起,能欺骗更软弱的那些人。”

⑦“我已经受够惩罚了,我站在这儿已几百年,你们的祖先把我塑造起来,以后你们一代一代在我周身贴上金叶,使我能通体发亮,但我却嫌恶我的地位,正如我嫌恶虚伪一样。”

⑧“请把我捣碎吧,要么将我缩小到和你们一样大小,并且在我的身上赋予生命所必需的血液,假如真能做到,我是多么感谢你们——但是这是做不到的呀。”

⑨“因此,我认为,真正能拯救你们的还是你们自己。而我的存在,只能说明你们的不幸。”说完了最后的话,那尊塑像忽然像一座大山一样崩塌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众多的平常人。______   ②十分恭敬的样子。______

2文中第④⑧自然段中两处破折号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自然段画线句“他觉得这是一种苦役”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中塑像拿自己与人相比,认为自己没有人所具备的东西,这种东西是____________

5人们供奉崇拜塑像,而塑像却嫌恶自己的地位,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故事以“那尊塑像忽然像一座大山一样崩塌了”作为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槐花开了

①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

②一到花开的季节,门前那一棵棵槐树互不相让,吐出一串串洁白的花儿,一簇簇压弯了枝头,在这初夏的清风里散发出了浓浓的清香。盛开着的槐花热烈奔放,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微风轻拂之下,颤颤巍巍(wēi)。尚未开放的,像是婴儿的小脚丫,肉肉乎乎的,细腻白嫩,在碧绿的槐叶衬托下格外漂亮。

③古人对于槐花的描述多有伤感。比如张籍的“街北槐花傍马垂”、朱庆馀的“绿槐花堕御沟边”、子兰的“满地槐花乱草生”,里面都满含凄清之意,而白居易的“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更使人徒增凄凉。

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槐花带给我无穷的快乐。少年时,家境不好,槐花就成为少有的美食。几个小伙伴一起,扛一根绑着镰刀的长长的竹竿,去割槐花。刚摘下来的槐花嚼在嘴里满口香甜。捋(luō)一小篮儿,母亲下地回家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滴,拌面,蒸上,出锅,加点蒜泥,再滴上几滴香油,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餐。槐花,在那个衣食尚不丰盈的年代里,在那种青黄不接的季节里,就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⑤槐花开了!淡淡的洁白,淡淡的清香。

【1】短文围绕槐花写了______、古人对于槐花的描述多有伤感、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感。

【2】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到对应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1)盛开着的槐花热烈奔放,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微风轻拂之下,颤颤巍巍。( )

(2)尚未开放的,像是婴儿的小脚丫,肉肉乎乎的,细腻白嫩,在碧绿的槐叶衬托下格外漂亮。( )

【3】仿照短文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写一种景物,展现出它的动态或静态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       )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       )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       )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       )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阅读丰子恺的《手指》,我们认识了形状不美,却最能吃苦的_____________,形状直直落落、做事“机敏”的_____________,相貌堂皇、只能扶衬做事的_____________,以及模样秀丽、做事附庸的_____________和小指。

【2】大拇指形状不美,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3】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4】大拇指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为什么?

大拇指让我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   )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侯,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永远比愉快……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有两处写到美好的东西,第一处指的是______________,第二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远比愉快……”表示   表示  

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信中的话,高尔基的儿子一定会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父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时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炼,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⑦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A)。要苦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末了,还要苦修改,(B)。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当然,“苦学”绝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⑧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得心应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益求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围绕“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句话写了三位名人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第一件:鲁迅从做学生起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从而成为文学大师。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两句话是从文中(A)(B)两处摘出来的,如果要归还原处,(A)处应填第_________句,(B)处应填第__________句。

①抱着“一诗千改始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

②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苦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自己的读书学习体会,读完这篇文章后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两句你积累的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记一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文弱且极少发怒的父亲,第一次以(迅、讯)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严重、重重)的一掌。 起因非常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座)车的5分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厉)讲给父亲听时,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而且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

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我甚至在内心发誓,一旦有能力自立,便离家出走,即使父亲病了,也不再回来看他一眼。我要让他为自己这一记耳光付出(代价、价格)。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呆了许久,他靠在床边,点燃一支香烟。

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曾经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奖、夸耀)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发展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他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的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却不教育我。如果当初偷了邻居东西时,你不是夸奖我,而是责备我,让我明(辨、辩)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呀!”

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一块湿毛巾擦去了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财会科长几十年,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我从来没有拿过一分一厘。我虽贫穷,却问心无愧。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因为你坐车不买票和偷人家东西没什么两样,都是一个贫字。蚁穴虽小可以溃长堤呀!说着,父亲站起身,从衣架的衬衫里取出钱包,掏出2毛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盯住我:你再去游泳,要多买一张票要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我点点头,泪水再次涌出眼眶。我虽然还不能完全懂得故事中蕴涵的深奥道理,但是凭我的直觉感觉到了父亲的舐(shì)犊()之情。

从那以后,每当在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诱导),我总会想起那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1“”划去(  )里的错字和(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文中有许多成语或者四字词语运用得非常准确,请你摘抄在横线上(最少3个),并用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挨打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的心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父亲给讲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你对文中这句话的理解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和这句话类似的古语还有一句,请试着补充完整:勿以善小而不为,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下午两点钟,登山活动开始了。我来到山脚下,向上张望,只见玉峰山像一个高大的巨人,好像在说:你们这些小不点儿,难道想征服我?我想:我一定要到达目的地。

于是我迅速向上走去,只见青青的草huǎnghuàng)动着叶子在和我们招手,还有些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叫个不停,好像在说:小朋友,快往上爬吧。

没有多少时间,我们到了半山腰的柑桔林。柑桔已经成熟了,有的就像一个个怕羞的小姑娘藏在绿叶后面;有的像一群小孩子在捉迷(cángzàng);有的像一个个小胖子正望着我们傻笑,柑桔树上,果实累累压弯了树枝,如果躺在地上,一张口便会咬到。

不一会儿,我们到了山顶上。大家热烈地欢呼着:到了,到了。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下俯视,真是一片美景:一条柏(bǎibó)油公路穿过全城;一条大沟把城分成两半。在山脚,千里长江如一条玉带似的向东飘去。那飞庙和参天古树,这会儿看来像点(zhuìchuì)盆景的工艺品。登山活动真有意思啊。

【1】按要求填空

 (1)“张”字共有_____画,第三笔的笔画名称叫做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_______部,它的音序字母是__________。

(2)短文中的“张望”是属( )解释;“张口”是属( )解释。

A.开  B.扩大  C.看 D.表示数量

【2】用“√”号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在短文中找出跟“看”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目的地”是指(   )

A.玉峰山

B.玉峰山山顶

C.柑桔园

【5】“你们这些小不点儿,难道也想征服我?”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我们年纪小,害怕难走的山路。

B.你们年纪这么小,别想爬上山顶。

C.你们年纪虽小,要爬上山顶并不难。

【6】“千里长江如一条玉带似的向东飘去。”这句话是属(   )。

A.拟人句

B.比喻句

C.夸张句

【7】本文通过登玉峰山过程中所见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9、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屈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屈。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把下面句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___________________

【3】“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这句用“嘀嘀嗒嗒声”来衬托屋里的安静,我们平时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一种单调而细小的声音传入你的耳中,你就会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宁静。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三段画线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最后一段说“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偿不是这样呢?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母亲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母亲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如静;

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照要求修改句子。(6分)

(1)他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热泪。(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边的浮云红彤彤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扩写句子。

)小姑娘( )跑过来。

 

22、句子万花筒。

1.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练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乐园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以“父母的爱”为话题,记下你享受到的爱的故事。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感人。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