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知识小沙龙。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__________”。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段话是________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____________到处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____,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长征》一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从诗中我们知道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达了红军战士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

3.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穷人》是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__根据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编的小说。课文题目中的“穷"是指渔夫一家和邻居西蒙的____________很贫穷,但他们的____________是富有的,这也是作者伟大人格的体现。

3、根据拼音写字词。

1.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要chén zhuó( )冷静。

2.面对陌生人,他总是很xiū   ( )

3.王楠觉得自己最近很倒méi ( ),这些zāo ( )心事快把他逼fēng ( )

4.老师jiē( )开mí( )底后,我们才huǎng rán  ( )

4、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字词。

(1)miǎn tiǎn(   )的他办事十分jǐn shèn( )。

(2)péng pài( )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了岸边,突然一块hǔ pò( )显露了出来。

(3)dǒu qiào( )的山坡上,jīng jí( )丛生。

(4)lián pō( )感到自己的做法太yú  chǔn( ),于是负荆请罪向蔺相如道歉。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赏析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

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1】阅读两首诗,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点以及诗人认为春雨好的理由。

《春夜喜雨》理由:_________

《春雨》理由:_________

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春雨,表达了对_________

【2】体会诗人是如何写春雨的。

《春夜喜雨》前两句写了_____,后六句则是集中在写______;《春雨》一诗的一、二句从侧面落笔,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因春雨而带来的春意。

【3】从诗句中想象画面。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这两句诗从_____觉角度描写了一幅_______图。以“江船火独明”反衬“______”,更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今夜准能下一场透雨。

(2)耕人扶来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的画面。

【4】下列对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杜甫描写春雨融情于景,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充满诗情画意。

B.《春夜喜雨》中的“喜”字是全诗的诗眼。

C.《春雨》中的“漫”字能够让人想象到雨量的充沛。

D.两首诗都描绘的是春雨来时的情形。

8、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凉月如眉挂柳湾。(  )

A. 圆圆的月亮。 B. 新月。

2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越中山色镜中看。(  )

A. 越过中间。 B. 周代诸侯国名。

3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兰溪三日桃花雨。(  )

A. 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 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4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______

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______

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_____

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不见的爱(节选)

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他还在专心致志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默不作声。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节奏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也慢了下来。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低吟起来,天幕中已有了疏朗的星星。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对他们说了声“再见”,我便转身往回走。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给短文的第2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

2文中①②两处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选一选。

A.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   C.环境描写   D.心理描写

句①:____ 句②:____

3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能删除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删,这篇文章主要展现的是母爱,这段话可有可无。

B.不能删,因为这段话使文章更完整,又证明了只有坚持去做的孩子,才能取得成功。

4读句②,说一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你怎么理解文中母亲说的这两句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换伞

早晨,天下着雨,街边的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雨伞等待着买点心。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的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住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的脸。 大哥哥  你把伞拿错了  这把才是你的  我这才发觉自己的伞在她的手里——那是前不久才买的。大哥哥,我的伞面已经打补丁了,给。甜甜的声音有点醉人。

我撑着自己的伞继续赶路,一滴雨点落在我的唇边。呦,甜滋滋的,像蜜一样甜,一直甜到我心里。

1在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标点。

2这篇短文按照___________顺序写的,写 ________,再写 ________ 最后写 ________

3短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抓住了的( )进行描写。

A. 肖像 B. 动作 C. 语言 D. 神态 E. 心理活动

4短文中作者重点对____这个人物进行了描写,表现了这个人物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 声音的延长 B. 解释说明 C. 意思的转折

6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把你自己的见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诗文化

(材料一) 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 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节选自《莫砺锋诗话》)

(材料二) 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有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汉语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即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节选自《莎斋闲览》,吴小如著)

【1】自然景象常让中国人联想起相关的古诗句,“材料一”中作者看到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便想到了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果你看到栖霞山上一棵棵红枫摇曳在道旁,你会想到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写出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这两则材料,下列关于生活和诗的关系,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生活中的自然风景常常能激发人的诗情。

B.生活中的文化艺术都渗透着诗的特点。

C.生活和诗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D.诗歌源于生活。

12、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这个句子把_______比作______,把 ______比作______

13、阅读材料。

做操

①连日都是好天气,我们停止了室内做操,在校园中做器械体操。

②昨天,加罗内到校长室里去的时候,内利的母亲——那个穿黑衣服的妇人——也在那里,想请求免除内利的器械体操。她好像很难开口的样子,抚着儿子的头说:“因为这孩子是做不了那样的运动的。”

③内利却不肯认可这话。他说:“母亲!不要紧,我能的。”

④母亲怜悯地默视着儿子,过了一会儿,踌躇地说:“恐怕别人……”话未说完就止住了。大概她想说:“恐怕别人嘲弄你,我很不放心。”

⑤内利拦住话头说:“他们不会怎么的——并且有加罗内呢!只要有加罗内在,谁都不会笑我的。

⑥内利到底加入器械体操了。那个曾在加里波第将军部下的先生,领我们到那有长杆的地方。今天,我们要攀到长杆的顶上,在顶上的平台直立。德罗西与科雷蒂都像猴子似的líng lì地上去了。泼来可西也敏捷地登上了。他那到膝的长上衣有些妨碍,他却毫不在意,竟上去了。大家都想笑他,他只反复地说他的口头禅:“对不住,对不住!”斯带地上去的时候,脸红得像火鸡,咬紧嘴chún,最终一口气登上去了。诺比斯立在平台上,像帝王似的骄傲地顾盼着。华梯尼穿着新制的有色条纹的运动服,可是中途却溜下来两次,不由得有些jǔ sàng

⑦轮到加罗内了。他若无其事地一边嚼着面包,一边敏捷地攀登,转shùn便上去了。我想,他即使再带一个人,也可以上去的。他真有小牛一样的力气呢。

⑧加罗内的后面就是内利。他用瘦xuē的手臂抱住长杆的时候,许多人都笑了起来,加罗内把粗壮的手叉在胸前,盯着笑的人气势汹汹地好像在说:“当心挨打!大家都止了笑,不再xuān răng。内利开始向上爬,他几乎拼了命,脸色发紫了,呼吸急促了,汗像雨似的从额头流下。先生说:“下来吧。”他仍不退下,无论如何都想挣扎上去。我很替他担心,真怕他中途坠落。啊!如果我成了内利那样的人,将会怎样呢?母亲看见了这情形,心里将怎样难受啊!一想到这,我更觉得内利可怜,恨不得从下面推他一把。

⑨“上去!上去!内利!用力!只差一步了!用力!”加罗内与德罗西、科雷蒂齐声喊。内利吁吁地喘着气,用尽了力,爬到离平台二英尺的地方了

⑩“好!再一步!用力!”大家喊。内利已攀住平台了,大家都拍手,先生说:“爬上了!好!可以了。下来吧。”

可内利想和别人一样,爬到平台上去。他shāo wēi休息了一会儿,才用臂肘靠住了平台,之后就很容易地将膝盖移上去,又伸上了脚,最后居然直立在平台上了。他喘着,微笑着,俯视我们。

我们又拍起手来。内利向街上看,我也向那方向回过头去看,看见他母亲正在街上低了头不敢看哩。过了一会儿,他母亲把头抬起来了,内利也下来了,我们诚恳而kāng kǎi地大声喝彩。内利脸红如桃,眼睛闪烁发光,心潮péng pài,他似乎不像从前的内利了

——节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爱的教育》,有改动

【1】读短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líng lì     xuān răng     xuē        shùn     jǔ sàng

shāo wēi     péng pài     chún              kāng kǎi

【2】请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章题目命题方法与本文相同的是(       

A.父亲的先生

B.开学第一天

C.玩具火车

D.争吵

【4】读第⑧自然段划线句子部分,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试着不出现“担心”二字,写一写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担心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利是个怎样的少年?请结合文中语句,把你的看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小英雄雨来》节选

现在,雨来正领着鬼子大队在河岸上走。雨来心里想:已经把鬼子领到地雷阵的当中来啦,我得想个办法脱身啦。怎么脱身呢?雨来一边走着,一边冥思苦索。

鬼子队伍的背后河堤上、大路上、漫地里都是地雷,前面的河堤上、大路上、漫地里也是地雷。

离头前的第一个地雷只有两丈远了……一丈远了……还有几尺远了。

雨来回头向鬼子指挥官说:

“前面,地雷的没有啦!”

雨来故意一边走,一边回头说话,故意迈空了脚步,身子一歪,“哎呀”叫了一声,像一团小旋风似的滚进河里了。

雨来在水里游着。他故意从水里冒出头来,扬手喊了声“救——————”就假装被波浪打进水里。接着,仿佛被涌起的波浪推上水面似的,又闪露了一下小脑袋,就沉进河底去了。

大连鬓胡子鬼子指挥官,瞪着小眼睛,见带路的小孩被河水冲走,心里说:

“天皇保佑,幸亏出了地雷阵!”

可是,一个地雷山崩地裂似的爆炸了。河堤上升腾起来的浓烟,着着沙土和炸碎的鬼子衣片,直冲上天空。民兵的枪也响了起来,子弹带着日儿日儿的啸声,飞进鬼子混乱的队伍里。鬼子兵这个的枪,碰了那个的脑袋。自己的胳膊肘、肩膀碰了别人的鼻子,别人又碰了自己的眼睛、鼻子……跌倒在地上的,后面的就踩着他的脖子或是脊背跑了过去。

轰!轰!轰!一个个地雷,像连珠炮似的响起来。啊!愤怒的土地,把撕碎的敌人抛上天空,扔进滚滚的烟尘中。军帽和带着血块的军装破片飞舞着,挂在庄稼杆上,挂在树枝上。皮鞋、炸断的步枪,在半空里打着筋斗……

雨来从老远的地方爬上河岸,战斗已经结束。他拧着湿淋淋的衣裳,只见落日把旷野上浮动的烟雾映得红红的。民兵爆炸组正在打扫战场。

鬼子和特务,除了炸死的和乱枪打死的,只逃走了三十多人。雨来精光着身子,抱着湿衣裳,向战场跑去。铁头、三钻儿他们,也在人群里搜罗鬼子的枪支和子弹。二黑戴着个鬼子钢盔,穿着快没到大腿根儿的皮靴,手里拿着一把真正的鬼子军刀,远远地向雨来喊:

“嘿!胜利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冥思苦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把敌人引进地雷阵后是怎么脱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啊!愤怒的土地,把撕碎的敌人抛上天空,扔进滚滚的烟尘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用大量的细节描写,讲述了雨来把敌人带进地雷阵后,民兵们痛歼日军缴获战利品的情景,从中你感受到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通过描写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表现自己的心情。

在全市举办的作文比赛中,我脱颖而出,站在了冠军领奖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小明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改进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支书在瓢泼大雨的夜晚镇定地指挥村民过木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泉水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奔去。(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

例句:秋天到了,大豆成熟了。

秋天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下课了,同学们玩起了陀螺,许多陀螺在地面上飞转。

 

 

 

18、按一定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1)海鸟 动物 海鸥 生物

   

(2) 尽情游赏   慕名而来 怅然而返 恋恋不舍

 

(3)一道红霞 晨曦初露 万道霞光 红日薄发

 

 

19、照样子,改写句子,要求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演出结束,大家情不自禁地说:“实在是太精彩了!”

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 我被聘为北大生物副教授一职。(改病句)

 

(2)农业的意义对于生命科学十分巨大。(改病句)

 

(3)我被其他孩子成了班长。(改为反问句)

 

(4)人类被很多疾病困扰。(改为感叹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展示。

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可以是一种植物,也可以是一种动物,想象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的,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写。

要求:(1)想象丰富、合理,用心感受大自然。

(2)语句通顺,想象合理,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