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互联的世界里,民享受其带来的便捷和自由,但并不需要知道对方究竟是谁,这也反过来降低了造谣者造谣的门槛与成本。
B.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真正从根源上杜绝腐败,就必须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全覆盖、零容忍。
C. 津巴布韦民盟此前表态,如果穆加贝拒不辞去总统一职,津巴布韦国会极有可能启动弹劾。
D. 共享单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还打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信造化之尤物也 B.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D.冬夏晴雨
3、___ ,太热了。( )
A.不太好只不过老家的天气 B.老家的天气不太好只不过
C.只不过不太好老家的天气 D.只不过老家的天气不太好
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用统一的编年体编写。
B.序,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的牺牲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猪。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咨嗟(jiē)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砅崖(pīng) 吮血(shǔn) 黄鹄(hú)
C.崔嵬(wéi) 峥嵘(zhēng) 栈桥(zhàn) 万壑(hè)
D.猿猱(náo) 秦塞(sè) 扪胸(mén) 抚膺(yīng)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果树园
丁玲
这时张裕民和杨亮①还留在果树园里。从树叶中漏进来的阳光,斑斑点点铺在地上,洒在他们身上。他们吃着果子,摘了满满一篮。这是张裕民舅舅郭全的,他在去年清算复仇后,分了许有武的五分果木园子。杨亮从来没看见过这样的景致。葫芦冰的枝条,向树干周围伸张,像一座大的宝盖,上边密密地垂着深红,浅红,深绿,淡绿,红红绿绿的肥硕的果实。
杨亮每走过一棵树,就问是谁家的。当知道又是属于穷人的时候,他就禁不住喜悦。他问道:“这么一株树的果子,至少有二百斤吧?”
“差太远了。像今年这么个大年,每棵树至少也有八九百斤呢。”
他们走了一阵,仍觉得园子里很静,没有什么人。只有郭全老头儿在他们摘过果子的树下耙松土。
他们把果子账算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张裕民又接着他们在路上没谈完的话:“在会上我当然不能提,干部里面有他②的耳目呢。再说,提出来了,通不过也是白费。”
“你不是已经派了民兵暗地监视着吗?”
“民兵也不敢全告诉呀!要是都能像张正国那才好。这是一条汉子,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
“赵得禄是老村长了,他家里穷得那样子,老婆连件上衣也没有,这样的人也靠不住?”
“这人心里明白,就脸软,拉不下来。唉,各有各的藤藤绊绊,斗哪一个,也有人不愿意!”
“要斗这个人,首先干部就不可靠,是么?”
“老杨,老百姓的眼睛在看着干部,干部却不肯带头,你说这事怎么办嘛!”
“干部不出头,咱们先找群众,只要群众肯出头,就不怕干部讲私情。”
接着杨亮又鼓励了张裕民。当张裕民觉得杨亮并非一个没有办法的人,他就更感到有依靠了。他听从了杨亮的嘱咐,要与大家共同商量出一个办法来。他看到天色已经不早,就先提着一篮果子走回去。杨亮便再走到郭全住的看园子小屋来。
这个老头有两撇八字胡,是一个不爱多说话的老头子。他靠在屋外的一个树根上,仿佛很悠然自得。
杨亮看见他膝前篮子里捡得有十几个烂了的果子,便问:
“这有什么用呢?”
老头子笑了,含糊地说:“全是烂的,唉……还有半边不坏,晒干喝茶可好呢……”后来他睁眼望着杨亮说:“同志,以前连捡这么个烂的也不成呀!干望着这几棵树五六十年了,今年才算有了三棵半树,就敢把这烂的丢了?不丢,不丢!”
杨亮听他这样说,又想起适才当他外甥来摘果子时他的慷慨样子,他指点着,叫他们多摘些,还说吃完了他会再送去,要张裕民不要来,他明白他外甥是个忙人。杨亮便说:“你这人太好了,看我们刚才摘了你那么多。”“多?不多。”老头子又正经地说,“这还不全是你们给咱的。你们是好人,你们把富人的东西全分给咱们穷人了。你们这回又来干这号子事,村子上人全明白呢。”
“咱们是什么人呢?为啥要干这号子事呢?”杨亮觉得这老头很有趣。
“你们,”老头子确切的笑了,“你们是八路军,是共产党。你们的头子毛主席叫你们这么干的嘛!”
“毛主席又为啥呢?老伯,你说说看。”
“他为咱们嘛!他为的是穷人,他是穷人王。”老头子仍然很肯定地笑着。
“哈……”杨亮也靠在树干上笑开了。他笑过之后,悄悄地问老头子:“你们村上有共产党没有?”
“没有。咱们没有这个。”
“你怎么知道没有呢?”
“咱村子上的人咱全认识,都是老百姓,没这个。”
“老伯,假若你们村上有共产党,你入不入?”杨亮试探着他。
“为啥不入?只要有人我就入,要是没有人,我一个人就不入。”
“一个人怕什么呢?”
“不怕什么,一个老头子办不了事呀!”
“呵……”杨亮觉得意外地高兴了,劝他参加党,共产党是为了许多许多人的幸福的。老头子听得迷迷糊糊地笑着,结果他也告诉杨亮,假如他入党,得先找一个人商量商量。杨亮说:“这种事怎么能找人商量呢?只能你自己做主呀!万一碰着坏人了呢?”老头子便显出为难的样子,最后杨亮只好问他想和谁商量,老头子低低地说:“咱外甥嘛!你看能成不能?”杨亮呵呵笑了,连连点头说:“能成,能成。”
天已经在黑下来,杨亮觉得这果园真使人留恋,他再三地去握老头子的手,告诉他,他会再来看他。老头子憨憨地笑着,要留杨亮吃晚饭。但杨亮却不得不去了,走以后还时时地回头望着这渐渐被黑暗模糊了的果木林,和模糊在林中的郭全老头儿。
(节选自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文本二: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首次出版于1948年9月,描写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通过暖水屯一个普通村庄的土改运动,从发动到取得初步胜利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不同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并且展现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大道。
全书58节,每节都描写一个中心情节或中心人物,作者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有头有尾、情节集中等长处,又使情节与自己擅长的心理分析、环境描写相结合,使得全书波澜起伏,舒徐有致。
【注】①张裕民是暖水屯的党支部书记。杨亮是上级派来领导土改斗争的干部。②指恶霸地主钱文贵。当时因为群众尚未发动起来,所以还难以展开对他的批斗。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持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深红”“浅红”“深绿”“淡绿”之间用逗号,表示一个完整句子的浓缩,用“红红绿绿”重复前面的内容,目的在于强调葫芦冰果子色彩鲜艳,令人喜悦。
B.“在会上我当然不能提”的话语可以暗示出杨亮曾经问他为什么不在会上提出斗钱文贵,这话也引出了张裕民对干部们情况的介绍,推动了对话的展开。
C.郭全老头的话语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如“你们这回又来干这号子事”“你们的头子”“他是穷人王”之类,这与杨亮文绉绉的话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小说最后所写的“渐渐被黑暗模糊了的果木林,和模糊在林中的郭全老头儿”写出了景物与人物在黑暗中逐渐消失的过程,富有动感,也有很强的画面感。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亮和张裕民在密谋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时,因为干部中有钱文贵的耳目,怕被听到后泄密,所以特意来到安静的果树园。
B.对一棵葫芦冰能产多少斤果子,杨亮说的数目与实际产量相差太远,说明他长期在上层工作,不熟悉农村,工作尚未深入到农民之中。
C.故事发生的时间正是国共双方进行战略大决战的阶段,斗争形势非常严峻,党员身份还需保密,所以郭全不知道外甥是共产党。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具体真实地表现了土改运动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3】杨亮觉得这果园真使人留恋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本二,简要评析文本一的艺术特色。
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借景抒怀,展现出作者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
(3)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__,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
(2)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3)会桃花之芳园,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论语》云:“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中也有类似的表达:“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擅长在词作中使用典故,比如“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便是使用了“莼鲈之思”的典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果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论语》中,孔子就曾经和弟子们谈论过这样的话题。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凝聚各方力量,是取胜的重要保障。曹刿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达过类似的看法。公曰:“小大之狱,_______,必以情。”对曰:“_______。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③历史上,投身伟大事业并且矢志不渝的志士仁人,总是受到人们的赞扬。陆游就曾对诸葛亮做出高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
④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白衣天使们怀着坚定的决心,抱着必胜的信念,抛却一切牵挂,穿起防护服,走进病房,拿起针药,投入战斗。他们的举动,让我们想起了著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以“木”与“金”的变化设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2)《登高》中,杜甫写道“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3)《岳阳楼记》中写尽洞庭湖之美景,极言水波壮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_________•春雪咏兰
明朝 陈子龙①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②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③。
当日九畹④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⑤。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明崇祯年间任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5月13日投水殉国。 ②解佩:用刘向《列仙传》典故,指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凌波: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指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 ③鴂:杜鹃。 ④“九畹”用《离骚》典故:“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⑤“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1】填入横线处本词的词牌名是( )。
A.念奴娇 B.临江仙 C.破阵子 D.声声慢
【2】对本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问句领起,描述了本来春意正盛的时节却遭遇北方飞雪的场景。
B.用“楚殿”“湘潭”之兰的凋零殆尽反衬幽谷芝兰的生命力。
C.“多情怀袖”“同心千结”隐喻明朝恩典表达自己对明朝的忠贞。
D.以“再望佳节”结尾,扫尽之前的低冷凄恻,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3】清代学者沈祥龙认为上乘的咏物词,“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论词随笔》)。请简要赏析本词咏物“寄托遥深”的特点。
13、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⑤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2)学而不思则罔 罔:
(3)日知其所亡 亡:
(4)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 内容 | 要点 |
第①则 | 择师之道 |
|
第②则 |
| 交益友,拒损友 |
【4】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历来被当做是他“愚民”思想的代表言论。据说康有为很不赞同,他认为:这句话不仅不是要“愚民”,而且是要强调提高民众的素质,是“教民”,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在于人们错误的断句。你知道这两种意思的断法吗?请你用标点符号把它们标注出来。
A.表“愚民”思想的断法是:民 可 使 由 之 不 可 使 知 之
B.表“教民”思想的断法是:民 可 使 由 之 不 可 使 知 之
1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是今天成为我们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