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4月27日,“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号机组比计划提前50天启动冷试。( )。这是对整个反应堆性能的第一次全面考验。28日,试验一次成功。这标志着“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顶住“高压”,顺利通过检验机组性能的一次“大考”。
A.在未裝载燃料的情况下,让系统承受试验高压,以检查其安全性能,这就是冷试
B.冷试是让系统承受试验高压,以检查其安全性能,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进行
C.冷试是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让系统承受试验高压,以检查其安全性能
D.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为检查系统安全性能,使其承受试验高压,这就是冷试
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脑机接口,是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用来实现大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当人类思考时,________________。人类进行不同的思考活动时,激活的神经元也不同。而脑机接口技术便可以靠直接提取大脑中的这些神经信号来控制外部设备。当下,脑机接口技术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大类。侵入式脑机接口是指在大脑中植入电极或芯片。人的大脑中有上千亿个神经元,通过植入电极,可以精准地监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这种方式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损伤,________________,也会给大脑带来感染的风险。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是指头戴式的脑电帽,它主要是使用脑电帽上的电极从头皮上采集脑电信号。这种方式可以在头皮上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主要缺点是不够精准。
A.①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电流会逐渐变微小 ②植入的电极不但会损伤大脑神经元
B.①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会产生微小的电流 ②电极的植入不但会损伤大脑神经元
C.①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电流变得不再微小 ②不但大脑神经元会受到植入电极的损伤
D.①大脑皮层能够让神经元产生微小的电流 ②大脑神经元不但会受到植入电极的损伤
3、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是,一般来讲,古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引领者和创造者,高端文化产品的使用者,大都是王公贵族、文人士子等上流社会人士,而行商坐贾者、市井细民等平头百姓,或是堆金积玉,或是一文不名,虽然也在创造着、享用着文化成果,但是大都处于文化蒙昧状态,( )。这与古代中国落后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制度是息息相关的。
A.要等待“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圣贤来承担文化的使命
B.承担文化使命的圣贤来使他们“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C.要等待承担文化使命的圣贤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D.“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圣贤来使他们承担文化的使命
4、把下面的四句话填入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唐诗难道不正是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梦么?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____________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历尽坎坷风霜满面仍有少年精神,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①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
②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的
③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④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性的,要不停想问题的
A.④①③②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
B.《边城》中,傩送过溪时说:“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若我有闲空能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像老鸦到处飞,我一定每夜到这溪边来为翠翠唱歌。
C.《茶馆》中,作者善于利用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如第三幕中小丁宝告诉王利发小刘麻子欲霸占茶馆、向沈处长为王利发求得看门一职两个细节,表现出小丁宝善良的本性。
D.波洛涅斯是《哈姆雷特》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国王的御前大臣,他预知哈姆雷特最终将夺回王位,因此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女儿奥菲利娅与哈姆雷特来往。
E.《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其中的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一:
阳关雪
余秋雨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画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
这里是古战场。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摘编自《文化苦旅》)
文本二:
边关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景观形态,传递着历史文化内涵。从唐诗中看,边关的“战火”已经烧入了诗歌意境,不管那些知名关隘是否正在发生着战事,诗歌中的征战杀伐都未曾真正停歇,皆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例如,唐彦谦《咏马》中“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借玉门关指边陲前线征战之地。
诗歌里有恢宏阔大的战场形势,也有单一渺小的个体自我。边关虽然承载文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梦想,但毕竟是遥远的苦寒之地,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而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相应的,在亲朋远赴塞外前免不了“爷娘妻子走相送”,塞外兵士思念故人的情感也不会停歇。因此边关戍守之地,成了思归与念归的交汇。
在涉及边关名称的唐诗中,有一类“阳关诗”较为特别,这源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阳关”指的是作者友人西行的必经关卡,有着明显的关外无故人的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在这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的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或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
丝绸之路上的边关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与中原地区差距较大,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和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内地与西域的分野、不同文化的分野、生死安危的分野、家国与异乡的分野,是物质与人文界限的共有载体。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外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带有深重的情感烙印。
(摘编自邢宇晨《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行踪为序,写了作者踏访阳关故址的经历和感受,既展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对阳关及其文化的痛惜。
B.阳关附近的老人建议作者不要去阳关,认为阳关没什么好看的,少有人去,也很难找。老人的劝阻充分体现出今人对古人的漠然。
C.文中画线处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运用联想和排比,形象地再现了壮士们沙场征战的场景和对亲人们的思念。语句内涵丰富,苍凉悲壮,富有感染力。
D.作者写阳关,不是一般的探幽访胜,而是超越了阳关本身的意义,从而进入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等更加广阔的领域之中的思考。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B.玉门关,始置于汉文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与阳关均为重要的屯兵之地。
C.西域,汉以来成为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专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广义则指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
D.《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是根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
【3】在文本二中,“边关”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词语,而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二进行分析。
【4】文本一选自《文化苦旅》,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阳关之旅“苦”在何处。
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
(2)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
(5)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6)关顾雎鸠,_______________。(《诗经 关雎》)
(7)___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8)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表明自己只爱好修身养性,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即使受挫也不改初心。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正面描写了热烈与隆重的送别场景。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第二段,在汤和棘的对话中,“____________”一句,体现了鹏凭借旋风可以高飞。而斥鴳竟然对之加以嘲笑,面对二者的思想境界,庄子感喟道:“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写琵琶女准备演奏时,只是校弦试音,都让人感受到其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云:“君子先择而后交。”可见古人在交友上的慎重。《陋室铭》中体现了陋室主人类似的择友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莲花清纯芬芳,如佳人玉立在水。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苏子与朋友乘坐小舟举酒互劝的场景。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叹惋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已荡然无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左传·曹刿论战》中,鲁庄公认为自己祭祀神灵时从不虚报祭品的数目,做到了诚实可信,曹刿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重要意象。诗人送客人远行,喝醉了酒,黯然辞别,不禁吟咏:“_____________”。琵琶女演奏结束,船上的听众沉浸其中,寂静无言,“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连续的三言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入民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强大力量。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宋]吴潜
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萧笛。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
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
【1】分析上片“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的作用。
【2】简要概括诗人借“乌衣事”寄托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念简、襄①之迹,计胡、狄之利乎?”王曰:“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今吾欲继襄主之业,启胡、狄之乡,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故寡人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是以不先进。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臣闻之:‘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大王图之。”
使者报王。王曰:“吾固闻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今卿之所言者,俗也;吾之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闻。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主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赵造谏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今王易服不循俗,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及至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治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取材于《战国策·赵策》)
【注释】①简、襄:指赵简子、赵襄子,是父子关系,赵国前代君主。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可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时〖A〗中山〖B〗负〖C〗齐〖D〗之〖E〗强〖F〗兵〖G〗侵〖H〗掠〖I〗吾〖J〗地〖K〗系〖L〗累〖M〗吾民〖N〗先王〖0〗忿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坐,指在尊长近旁陪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先进》)中的意义相同。
B.“臣固敢竭其愚忠”与“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中的“其”的用法相同。
C.中国,在文中的意思是中原地区,与“李凭中国弹箜篌”(《李凭箜篌引》)中的“中国”意义相同。
D.“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圣王。《三字经》中就有“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的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武灵王想开发胡、狄地区,教导百姓改穿胡服、练习骑马射箭,却担心世俗偏见而有所顾虑,最终在肥义的建议下,坚定了决心。
B.赵武灵王想借叔父公子成的威望来促进胡服骑射的施行,于是让王孙绁去拜访他,可公子成却以卧病在床为由拒绝了赵武灵王的请求。
C.赵武灵王亲自前往劝说公子成,从礼法等多方面陈述了施行胡服骑射的理由与好处,最终成功说服了公子成。
D.面对赵造的反对,赵武灵王认为古今的习俗本不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礼俗,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2)今王易服不循俗,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臣愿王之图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日,明朝督察院长官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