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诗名“题临安邸”中“题”的意思是(  )

A.题目;

B.题名,命名;

C.书写,题写。

2、“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借搭石颂扬了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B.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里,任人踩踏,就像一条小路,可有可无。

C.一排排搭石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

3、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          

A.孟姜女哭长城

B.牛郎织女

C.精卫填海

D.猎人海力布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成语金沙滩。根据提示写词语。

(1) 表示绿”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描写花的四字词语: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

 

5、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这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的直接意思是__________。运用这种问句的形式,在表达上语气_______________

(2)请你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所听到的关键词写出人物的名字。

1.龙门  发愤写作  《史记》

2.28年  探索  远航

3.三味书屋  书桌刻字 珍惜时间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7、列举《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并说明理由。

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题文)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请用字分别组成不同词语填在句子中。 

(1)没想到把事情弄得这么(   ),我们回去怎么向孩子的家长交代呢?

(2)橱窗里摆放着各种精美的(   )。

(3)今天的天这么热,让我们来吃几根(   )降降温吧。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谁与我同行

①每周总有两三晚的补习课。家离学校有三里来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有点可怕了。

②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我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令人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③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④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⑤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⑥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⑦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⑧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还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

⑨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用“______”画出一处能表现“过岭是我极惧怕的”的句子。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前后呼应

B.总起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3】第⑤段中提到“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惊跳”的原因是______。从画“        ”的句子中能感受到父亲是一个______的人。

【4】第⑧段中“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这句话中“夜行的路人”实际上是_______;“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中“夜行的快乐”指______

【5】“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读到这样的结尾,你一定感慨万千。如果你就是作者,当你得知真相后,会有什么话想对父亲说?

我想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未来的房屋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砖一瓦砌起来的,而是在房屋工厂里加工制造的。房屋工人依照住宅大楼的设计要求,用新世纪混凝土飞快地轧制成一间间房子。由传递装置把它们送到车间外的空运码头,再由建筑专用飞机把它们运到建筑地点。在施工的现场上,你再也看不到像现在这样繁忙的景象:堆积如山的材料,众多的施工人员,令人头晕目眩的噪音。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整个施工现场是那样的宁静,只有几名施工人员或者机器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的轻松,就像小朋友们搭积木一样轻巧简便。施工速度也快得惊人,转眼之间,一座大楼就会平地而起。(   )建造一大片现代化的住宅新村,(   )比现在建造一幢小楼不知要快多少倍呢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展现______   繁忙______

3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的轻松,就像小朋友们搭积木一样轻巧简便。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越州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外出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她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杭州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杭州念书的书生梁山伯,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就义结金兰,一同前往杭州。

②在杭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每天,她都和梁山伯一起读书、学习,非常开心。后来,祝英台被梁山伯的博学折服了,喜欢上了梁山伯。梁山伯也很喜欢好学的祝英台,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好。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③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

④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伤心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⑤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时,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一见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影不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画“ ”句子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别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还会有什么动作?请你展开想象,将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民间故事想象奇特的特点。

12、课外阅读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英雄》经过激烈角逐,“字典姐”陈怡曦不负众望摘得“汉字状元”的桂冠。在观众大呼“节目结束太快还不过瘾”的同时,参加节目的小选手也无不暗下决心,打算明年重返赛场,并呼吁更多的学生朋友加入《汉字英雄》的行列中来。由此可见,《汉字英雄》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收视率上,更体现在观众的口碑与他们对下一季节目的期许上。

材料二:

最近一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座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94.1%的人曾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人们更多地将此现象归因于“键盘时代”对汉字书写的冲击。人们天天敲击键盘,不习惯于手写,如果要记住字形肯定是有难度的。

【1】请“ ”划出能概括材料一主要内容的句子。

【2】读材料二,你认为汉字书写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汉字书写危机”,请你写一则宣传标语,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请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解释对应的词语。

(1)相信并佩服。( )

(2)意见不一致。( )

(3)形容水的明净。( )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

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母亲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项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A.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

C.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初冬的早晨

清晨,我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迎面扑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走到阳台上向东望去,只见太阳像燃烧的火球,冉冉升起,把周围的白云染得一片金黄。慢慢地,云彩散去了,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暖洋洋的,十分舒服。

瞧,远远的山脉上,树林里,野菊花到处盛开着,散发出阵阵清香,翠绿的叶子衬托着金黄的花朵,美丽极了。可是,槐树和杨树的叶子都落光了,它们在寒风中抖动着光秃秃的枝丫。而那四季常青的松柏,却挺着笔直的腰杆,就像威武的哨兵,迎着呼呼的北风,一点儿也不屈服。

山坡下,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着,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万道金光。站在高处望去,小河像一条银色的长龙,慢慢地爬行。

初冬的早晨,真迷人啊!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慢慢________ 暖烘烘___________

2缩句。

槐树和杨树在寒风中抖动着光秃秃的枝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短文中的一句比喻句,并填空。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童年

(丁立梅,有删改)

①小时,家穷,住茅草屋,喝菜煮的稀饭,能照得见人影的那种。喝时,看见自己扎着红头绳的羊角辫,在碗里晃。用筷子搅搅,羊角辫不见了,碗里色彩缤纷。很满意这种玩法,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着,一顆小小的心,掉在碗里。不觉日月之苦,只觉鱼翔水底,鸟飞低空,处处都自有乐趣。

②小伙伴总是很多,往往是饭碗还没搁下,门口已站着几个等着了。一律的拖着鼻涕,脏污着衣袖,晒得黑黑的脸庞,看上去,都像亲兄妹。总是一呼百应,一领一大群,呼啸着穿村过巷,越沟跃渠,像一群撤欢的小马驹。

③玩具?广阔天地里多得是,取之不尽,随取随玩。不消说那些植物,苇、茅、狗尾巴草、卷耳、车前子,哪一片叶子哪一粒果子不能成为我们的玩具?我们用苇叶做笛子,吹得呜啦呜啦的。我们用茅草搓跳绳,比赛着跳。车前子的叶子被我们做成帆船,让他们扬帆而去。野豌豆的豆英,我们摘来当蚂蚁的温床,捉来蚂蚁睡在里面。我们用狗尾巴草编草蚂蚱,捉来真蚂蚱,让它们“狭路相逢”。蜗螺壳、玻璃瓶底、火柴盒、香烟盒,哪一样不被我们玩出花样来?几个孩子撅着屁股拍火花,弹蜗螺壳,能把天给玩黑了。

④最爱玩的,还是泥土。它在我们手里,变出各种事物来。车马牛羊,我们想要什么,就能变出什么。我们还能变出房子、瓜果时蔬,及各种好吃的莱肴点心来。玩打仗时,它是“手榴弹”,它是“冲锋枪”,它是“地雷”,我们在“冲锋陷阵”中,挥霍着那个叫“童年”的东西。

⑤冬天,冰凌在草屋檐下,兀自长长地挂着,像一挂挂水晶帘子。我们快乐得很,跳着蹦着,伸出冻得红萝卜似的小手,够一根冰凌在手,当棒冰吃。下雪了,我们围坐在奶奶的小铜炉旁,轮番着把脚搁到炉盖上取暖。那热热的气流,痒唆唆的暖,瞬即流遍全身。奶奶抓一把蚕豆和一把玉米粒,在我们的欢呼声中,把它们埋进炉灰里。只听得“嘭嘭”之声炸响,蚕豆开了“花”,玉米开了“花”。我们的幸福,随之被炸开,满屋子乱窜。等响声停止,我们拨开炉灰,粒一粒寻着吃。

⑥日子里,满是香。

【1】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狭路相逢”“冲锋陷阵”在文中都加了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狭路相逢”在第③自然段中的意思___________。“冲锋陷阵”在第④自然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2】作者小时,家穷,但苦中有乐。作者依次向我们讲述了童年的6件乐事:喝照见影的稀饭用筷子搅拌看色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简洁的语言概况)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件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结尾“日子里,满是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南宋杨万里在《稚子弄冰》一诗中生动描绘了清晨起来,儿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钲,自得其乐的童趣。丁立梅在《童年》这篇文章中,描述了儿时广阔天地里随取随玩的各种玩具。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用几句话介绍介绍你的“玩具”的做法或玩法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课文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①“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玉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②“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中划横线的两个问句,第①个是____句。第②个是____句,请将第②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____

【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

【3】“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蔺相如“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____

【4】读了这个语段,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蔺相如呢?

____

17、民间故事阅读

六和填江

原先,住在钱塘江里的龙王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没有个定时,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没,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那时,江边住着一户穷苦的渔民,夫妻俩带着一个儿子六和过日子。六和五岁那年,他爹在江上捕鱼时翻了船,淹死了。

从此六和一家更加穷苦。娘儿俩失去了依靠,只能用两支竹竿,上面各拴上一个小圆网,趁潮来的时候,赤着脚跑在潮头前面捞潮头鱼。干这行当太危险,跑得稍慢一点儿就会被潮水卷走。娘儿俩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冒这个险。

有一天,娘儿俩正在捞鱼,不料潮水来得特别快,特别凶,结果六和娘被浪头卷进漩涡里去了。

六和没了娘,又伤心又愤怒。他尽力把江边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搬下来,使劲扔进江里去。他发誓要用石块把钱塘江填平。

他整整搬了七七四十九天,又把搬来的石头一块块扔进江里,龙王的水晶宫被砸了许多窟窿。石块在水晶宫前的台阶上堆成一座小山,都快把大门堵死了,龙王无奈,只好去找六和讲和。

六和要求龙王依他两件事。龙王问是哪两件,六和说:“第一件,马上把我娘送回来;第二件,从今以后不许乱涨大潮,潮水只许规规矩矩顺着河道走,涨到小山这儿为止。”

龙王答应下来,马上叫人把六和娘送了上来。六和见了娘,多么激动啊!娘儿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啦。

从那时起,钱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许多,而且涨到那座小山边便稳定下来。一般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才比平常要大些,那是因为龙王吃过六和的亏,怕他的部下再闯祸,亲自出来巡江的缘故。

人们掌握了潮水的脾气,就不再怕它。后来,沿江两岸的荒滩都被开辟成良田,人们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为了感谢六和制伏了龙王,后人就在六和搬石块的小山上,修筑起一座宝塔,就是如今的“六和塔”。

【1】用“ ”画出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的原因。

【2】用“﹏”画出六和填江后钱塘江潮水的变化。

【3】读了这个故事,想一想六和为什么能让龙王畏惧呢?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

【4】文中对六和如何填江没有详细展开描写,请你发挥想象,把这一部分描写详细。

_____

18、课外阅读。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畜牧也一样,渴呀!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能力,迅速冲上公路,军车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的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 。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着斗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牛背。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凉。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战士说:“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收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   ,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叫唤什么。不远的沙滩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的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境的贫穷困窘,想起了我那至今在乡下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1解释下列词语。

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戛然而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珍贵——________  忠实——________  慈爱——________

3本文依次叙写了三个感人的情节,分别是老牛______、强忍鞭打执意索水、护犊饮水母子情深。

4第④自然段有一空缺处,请你根据本段内容,填写出一句恰当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运水战士,你会甘受处分而给老牛半盆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母亲的存折

一次,女儿问我家里有多少钱?我想了想,把房子、家具、存款都算上,应该够50万吧。女儿脸上立即绽开笑容,说她是班上第三有钱的人了。我无奈地摇摇头。

那年春节,我回家过年,因为兴奋,加上连日来操劳,母亲起夜时突然晕倒了!幸亏及时送去医院,最后总算安然无恙,但精神大不如前,时常神情恍惚,丢三落四。所以,尽管假期已过,我却不放心走。母亲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说自己完全好了,催促我早点走。我拗不过母亲,只好去订机票。

行前,母亲把我叫到床前,我一眼就看见她枕头旁边放着一个首饰盒,用一块红绸缎布包着,不禁一愣。我猜里面一定装着母亲最心爱的宝贝,会是什么呢?

我正猜测不解,母亲已解开外面的红绸缎布,露出里面暗红丝面的首饰盒。母亲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绸布包,深深地看了一会儿,像是看什么宝物,然后慢慢抬起头,看着我,缓缓道:“这一辈子也没钱留给你,这里面装着你出生时的胎发,五岁时掉的乳牙,还有一张百日照,照片背面记着你的出生时辰。我一直替你留着,现在我年纪大了,你拿去自己保留吧。”

我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打开。一瞬间,我泪眼模糊。我意识到:这就是母亲的“存折”,里面装着母亲的全部财产,没有一样贵重的东西,但是对我,每一样都珍贵无比。

带着母亲的“存折”,我踏上归程,一路上感慨万千。和我相比,女儿是富有的,她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是我拼搏多年才得到的。但是,女儿却永远也不可能像我一样,拥有自己的胎发、乳牙了。这些记载她生命的收据,被一路奔波的我遗失在逝去的岁月里,再也找不回来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 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

②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

【2】文章中“母亲的存折”具体指什么?请你将这句话抄写横线上。

_____________

【3】读第四自然段判断正误,对的打“√”,错误的打“×”。

①“深深”“慢慢”“缓缓”几个叠词可见母亲舍不得把“存折”给“我”。( )

②包装的用心突出了母亲对“我”细腻而深深的爱。( )

【4】“这些记载她生命的收据,被一路奔波的我遗失在逝去的岁月里,再也找不回来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我”对女儿的深深愧疚之情。

B.表达了“我”对自己已逝岁月的遗憾。

【5】“母亲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是因为(       

A.母亲不需要我照顾。

B.虽然舍不舍得“我”走,但是母亲不愿意耽误“我”的工作。

【6】生活中,你的妈妈肯定也非常爱你,好好回忆一下,将你最感动的一件事记录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

【7】母爱是伟大、无私的,不禁让我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鲸的祖先后来才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缩句)

2.松鼠跑得飞快。(改为比喻句)

3.黄鹂的住宅难道不漂亮吗?(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21、句子训练营。

(1)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这句话中的垂头丧气”是   ____________   _

造句

(3)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改成肯定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是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的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朝鲜战场上,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风景线

如果《至死不渝的爱》中两个从废墟中获救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听着见证者饱含深情地给他们讲述当年那感人的一幕时,他们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去世的母亲说。请以《给天堂母亲的一封信》为题,以书信的格式代他们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