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组成词语。
谓(_________) 伺(_________) 霭(_________) 肺(_________)
渭(_________) 祠(_________) 蔼(_________) 柿(_________)
猬(_________) 饲(_________) 葛(_________) 沛(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
1.《采薇(节选)》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___》,分别写了______季和______季很有代表性的景物,“________”写柳条飘动,“________”写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
2.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写赞美“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之时,一改杜甫沉郁苍凉的风格,被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听闻收复蓟北的消息,诗人的惊喜达到了“________”的程度,诗中表现诗人狂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体现诗人观察景物之精细,令人赞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上渔者》中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弈秋,_______。使弈秋_______,其一人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_______,_________。
(2)人总是要死的,________。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四字词语。
雕( )画( ) 不落 ( )( ) ( )( )人口
曲高( )( ) ( )( )行云 ( )扬顿( )
( )高( )重 ( )不安 ( ) ( )( )吞枣
5、诗句荟萃。
(1)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3)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远近高低各不同。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阅读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田畴:田地,田野。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____________的景象。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原文填空,然后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 。
留连戏蝶时时舞, 。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诗人是_____代_____。
【3】“蹊”的意思是_____。“留连”的意思是_____。
9、课内阅读。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_________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_________,就像_________。
【1】选文写的是日月潭在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景色。
【2】把下面的词语填到选文中的横线上。
童话中的仙境 蒙蒙 朦胧
要是下起________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________,就像________。
【3】画出一个比喻句。
【4】不同的时候,日月潭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眼前的一穗”指 ,“最大”的“追求”指 ,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又指 。
2.文中把人生比作 ,把 与追求最大的理想相联系。
3.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句中“麦穗”加引号表示 。
①引用原文 ②着重论述 ③特殊含义
4.“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请你围绕这一句话联系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段话。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春天是一个动词
陆娉婷
①乡间的风,是温煦和柔软的,仿佛少女的纤纤玉手。你看它,翘起兰花指,优雅地调弄着季节的调色板。
②先是轻轻点染的绿色,薄薄一层浅草,淡淡一行柳烟,都像淡绿色的轻纱,在天地之间舒展开来。这是春天醒来后的第一个梦,美丽而飘逸,一切都随之欢欣地张开眼睛。随后,绿色开始泼墨淋漓,万木争春,翠色渐浓。深深浅浅的绿色,远远近近地招摇起来,春的底色完成了。
③绿色的底子上,是要点缀万紫千红的。是谁轻轻抖落画笔,勾勒描摹,缤纷的色彩便泼泼洒洒,喧闹了整个春天。乡间的春天,一直是动态的,人们跟着春天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温暖。
④农人们伴着第一声春雷,走上田头,在松软的土地上行走。麦苗已开始返青,一片一片,都是丰收的期许。泥土里的收获,从春天开始。还有一些种子,要在春天洒下。种子喜欢聆听泥土复苏的歌唱,它们会在三月的暖阳中萌发,孕育新的希望。田间地头开始热闹起来。
⑤田里的草也不甘示弱地长起来,农人们并不恼。草是调皮的,一茬一茬,生生不息,好像在与人做着顽皮的游戏。那么,就让孩子们来对付这些不安分的草吧。
⑥乡间的春天,在孩子们的脚下,灵动起来,奔跑起来。绿色涌动的原野,到处是孩子们的欢笑声。长一声,短一声,如错落有致的音符,曲调明快。蝴蝶和鸟儿翩然飞过。风滑过脸颊,像一片温柔的鸟羽,光滑凉爽。孩子们打猪草,有时也逮蚂蚱、追野兔。满地的野草嫩生生的,马齿苋、灰灰菜,还有狗尾巴草,毛茸茸地招摇着。孩子们把它们大把大把收进竹筐里。家里的小猪仔,吃起来满嘴淌着浓浓的绿汁水,很是贪婪。
⑦孩子们越跑越快,到处留下他们的脚印。堤上的柳树,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早已萌动生机。孩子们折下细细的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追逐嬉戏,翠色便飞快地奔跑起来,一路欢歌。有的孩子,折下一截柳枝,用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拧,薄薄的树皮儿脱落下来。树皮儿成了一只小小的柳笛,让孩子们放在嘴边吹。于是,柳堤上响起了一支支悠远古老的曲调。笛声四起,高低错落。孩子们把春天含在嘴边,满心兴奋。
⑧乡间的天,又高又远。乡间的天空,是自由的天堂,让人的心,也如蓝天一般开阔辽远。
⑨在乡间,春天是一个动词。蜗居在城里的人,哪里见过奔跑的春天?乡间的春天,是奔跑着的。跑着跑着,梦想就飞起来了。
(选文有删改)
【1】(内容概括)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赏析)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绿色的底子上,是要点缀万紫千红的。是谁轻轻抖落画笔,勾勒描摹,缤纷的色彩便泼泼洒洒,喧闹了整个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抒情手法)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感官描写,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题作用)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称春天是一个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____________
一天中午,烈日炙烤着大地,知了不时鸣叫:“热死了,热死了……”
吃午饭时,我向妈妈提了个问题:“妈,有这样一个成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什么意思?”妈妈想了想说:“娜娜,现在不解释,下午带你去游泳吧。”我一听去游泳,特别高兴,一下子就把一碗饭吃得精光。
下午,妈妈带我去东门河,路上,我又提起了那个问题。妈妈说:“游泳时你会明白。”
到了河边,我换上游泳衣就钻进水里。一会儿仰泳,一会儿蛙泳,有时还来个鲤鱼跳龙门,妈妈不时地夸奖我,我快活极了。
突然,妈妈好像想起了什么,不再欣赏我的精彩表演,对我说:“向上游。”我听清了妈妈的话:“向上游?哼,有什么了不起,游就游。”
于是,我奋力向上游,一个大浪过来。我来不及躲避,被呛得鼻子发酸,耳朵里也灌了水,竟顺流而下,我只好游到浅滩。过了一会儿,我又迎着急浪向上游,但感到越来越吃力,双脚像灌满了铅。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只前进了几次,稍一松劲,就被急浪冲到岸边……
妈妈见此情景对我说:“你体会到成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意思了吗?”“什么?”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刚才向上游,稍不努力,不仅不能前进,反而后退。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向水流相反方向行船,不努力前进就会后退。它也告诉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迎难而上,时代的潮流就会抛弃你。”
哦,听妈妈这么一说,我仿佛懂得了许多……
【1】在短文前的横线上加个合适的题目。
【2】在文中找出符合下面要求的句子。
找出文中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本义。________。
找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________。
【3】给短文选择正确的中心思想____
A. 本文告诉人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举例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迎难而上。
B. 妈妈让“我”在实践中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说明这种教育方法非常好。
13、阅读理解
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①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②“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③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着我的双腿。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铃声还在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算迟到。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终结。
④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那么久”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分子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⑤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他若是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⑥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了。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一样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⑦“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⑧“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发作。“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祥地看着我。
⑨“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⑩“你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不超过4个字)
打铃解围——(_____)——误喊姓氏——(_____)
【2】第⑤段中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这个秘密”是指什么?“我”为什么永远也不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短文第①段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B.短文第③段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出了老师傅为了使“我”不迟到特意将铃绳拽久些
C.短文第⑦⑧⑩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都是表示内容的省略
D.短文的语言很有特点,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4】本文构思巧妙,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本文结尾写“我”才知道自己错误地称呼老师傅,但在文中有三处暗示,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5】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当听到老师傅说出“你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呢?写一写。(要求:想象合理,符合人物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毕加索:时间的光线
音乐家鲁宾斯坦经常到好友画家毕加索的画室看他画画。一次,鲁宾斯坦在好几个月内看到毕加索不断地在画同样的东西。背景是阳台的铁栏杆,近景是一张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当毕加索画了将近五十幅同样的作品后,鲁宾斯坦不耐烦地问:“每天都描绘同样的静物,难道你不厌倦吗?我看着都觉得厌倦了。”
毕加索反回答道:“每一分钟都是不同的我,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每天虽然看同一瓶酒,但我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个性,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样的桌子,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 毕加索停了一下,接着说:“在我的眼睛里,这一切都是不同的。”从此以后,鲁宾斯坦在重复弹一首歌时,皆可弹出不同的韵味。
【1】填入转述句的正确标点符号。
毕加索停了一下,接着说(____)在他的眼睛里,这一切都是不同的(____)
15、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英语不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原句:鲁肃答应了为诸葛亮借二十条船的要求。
(1)改写成带“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写成带“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非常仔细地研究挂在图书馆墙壁上的世界大地图。(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让我放学后到她办公室去找她。(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能使不安的心变得宁静,能使平淡的人生变得丰富。(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小学六年的学习与生活,喜忧相伴——或快乐让我们永记,或悲伤令我们难忘,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经历,都值得我们去感激。我们要感谢父母,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感谢老师,给了我们的关爱和启迪;感谢朋友,伴我们健康成长;感谢对手,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请你以“谢谢你, ”为题,写一篇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