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②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③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④醉心阅读使我的习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2、班级要组织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本次活动以“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主题,你认为下面名言最适合用于本次主题的一项是(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10天建成,让世界再次见证了“中国速度”。
B.能否会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
C.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都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
4、结合句意,理解句中加点词语。
(1)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颤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情谊________ 看守________ 刚强________
6、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我能给每个小故事起个名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文言文加上正确标点,并且翻译句子的意思。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___________________
8、一花一鸟总无情,请你写出一句有关花鸟的古诗,并说说喜欢这句诗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①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②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能耐(____________)必然(____________)
【2】这两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选文可以用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概括。
【3】这两段文字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_________描写。
【4】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是。用波浪线画出具体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
【5】廉颇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时,会怎么说呢?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回放。(6分)
转眼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①你是怎样理解画“”句子的?
②句中的“鱼”加上双引号是因为。根据你的理解,“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11、阅读理解。
我的“长生果”(节选)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对像我这样如饥似渴阅读的少年来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待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老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并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1】请你赏析选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报偿”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一次作文的经历,“我”悟到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什么样的习作才算是“别出心裁”?你平时的习作中有过这样成功的事例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母爱·风筝·童话
也许,再也没有比这更亮丽的风景了——
绿草如茵,蓝天如碧。一个年轻的妈妈,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带着她的女儿在草地上放风筝。风筝飞得挺高,风筝线就牵在那年轻妈妈的手中:她已经累了,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坐在轮椅上的孩子则拍着小手兴冲冲地笑,笑声挺亮,使人想起了天堂里的阳光。
那孩子比我小,那明媚的笑自然吸引了我,我就细看,却发现小女孩儿竟然是个不幸的盲人。
于是,也就在这一刹那,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走向孩子并抱起了她,问:“风筝飞得高吗?”
“高”
“你能看得见吗?”
“能!”
回答得那么坚定,那么斩钉截铁。
我不由得又问了一句:“那,能不能告诉小姐姐,风筝什么样?”
“就像蝴蝶结!喏!就像这个——妈妈系的!”说着,她指了指头上的蝴蝶结。
啊!多么精彩的比喻!风筝像蝴蝶结!
我不由得看了那孩子一眼:挺漂亮的衣裙,挺漂亮的蝴蝶结!啊!你真聪明!就像个漂亮的天使!”我不由得夸了一句。
小女孩儿立刻“格格格”地笑出了声。
再看那年轻的妈妈,也就立刻笑出了满脸的灿烂,显然——她挺满意女儿刚才的答案。
我本来还想再问点什么的,但我没问。
因为我已坚信不疑:有妈妈的地方,一定有阳光!
母爱,就是人间最辉煌的太阳!
【1】小女孩儿认为风筝像什么( )
A.衣裙
B.蝴蝶结
C.蝴蝶
D.小天使
【2】文中“我的心”被什么“深深地震撼了”?( )
A.小女孩儿竟然是个不幸的盲人。
B.小女孩儿比“我”小就失明了,真不幸!
C.小女孩儿明媚的笑声震撼了“我”。
D.“我”预感到小女孩儿会说她能看见风筝。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A.“我”在编织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B.一位年轻的妈妈为盲人女儿放风筝。
C.一位盲人小女孩儿陪她妈妈放风筝。
D.“我”和放风筝的小姑娘之间的谈话。
【4】小女孩儿双目失明,为什么坚定地说自己能看见风筝?( )
A.可能在“我”问小女孩儿之前,她妈妈告诉她的,所以她说能。
B.小女孩儿像是童话里的人物,有超能力,虽然失明也能看得见。
C.这个年纪的孩子都天真烂漫,善于大胆幻想,所以能这样回答。
D.小女孩儿在母爱的辉映里,显得自信和乐观,所以能这样回答。
【5】“风筝飞得挺高,风筝线就牵在那年轻妈妈的手中:她已经累了,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从这一场景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我”坚信不疑:“有妈妈的地方,一定有阳光!”你赞同这一说法吗?为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例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再读书
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商人发现石头都变成了宝石。他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的是,自己捡得太少了。
读书也如此。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小时候从不为写作文发愁,考大学语文得了高分,后来考上电台主持人,直到今天开始尝试写作……这,都是读书的功劳。但我在庆幸的同时,也和那个商人一样懊悔:为什么不读得多一些、再多一些呢?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呢?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但我却领略过非洲的美丽风情,为南极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金色花》中的“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时,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懊悔:________ 身临其境:________
蓦然:________
【2】把句子“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3】读书使我们既高兴又懊悔,高兴的是:________ 懊悔的是:________
【4】短文的题目是“读书再读书”。由第一自然段引入,它的作用是:________
【5】短文谈到了读书的好处及大家喜欢读书的原因,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的感悟。
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峰山日落
为了看日落时的景象,我爬上了石峰山,登上了株洲市最高的云峰阁顶层。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了,它收敛(jiǎn liǎn)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姑娘露出红红的脸蛋,就在它的周围留下一圈柔和的光晕。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越来越浓,越来越蓝,简直像画家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了似的。它周围的天空却呈(chéng chén)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这时,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lán luán),在夕阳的照耀下反射出闪闪的金光,显得分外壮丽,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日落前的景象太美了!太美了!”
过了一会儿,太阳突然涨红了圆溜溜的脸颊,像个大红球,向天空、向峰峦、向大地喷出了红艳艳的光芒。它周围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_____不断地更换锦衣_____艳红的_____大红的_____橘红的_____粉红的_____美丽极了_____刹那间,弥漫了大半边天,像铺展开的一匹瑰丽的锦缎。
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出自己美丽的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最后,它愉快地一跳,消失在山后了。随着暮色渐渐地降临,远处的山峦模糊了。我仍旧凝视着天际,我的心久久地陶醉在这日落的奇观之中……
【1】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收敛(jiǎn liǎn) 呈(chéng chén)现 山峦(lán luán)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清楚——_______ 忧愁——_______
出现——________ 缩小——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第4自然段横线上加上恰当的标点,并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它周围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_____不断地更换锦衣_____艳红的_____大红的_____橘红的_____粉红的_____美丽极了_____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但是,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交给了美国航空公司。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只好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他根本不能休息。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近15千克。
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朋友出面营救钱学森。他们募捐了15000美元,把钱学森从拘留所里保释出来。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仍不放松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他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195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同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
【1】短文可划分为三个大段,用简短的话概括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学森回国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迫害?________得到过哪些帮助?______(多选)
A.美国移民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B.美国朋友出面营救,通过募捐保释他。
C.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他是一个间谍。
D.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
E.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拘留所,遭受无休止的折磨。
F.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G.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
【3】“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钱学森说这句话时心情是怎样的?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悦
B.自豪
C.激动
D.悲痛
【4】钱学森为什么历尽磨难也要回到自己的祖国?从中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完成1-5题。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 近了 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诺贝尔的心怦(pēng)怦直跳 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 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人们慌忙赶来 齐声惊呼 诺贝尔完了 诺贝尔完了
【1】给中的句子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
A. !!!,。,。,:“!!”
B. 。。。,。,。,:“!!”
C. !!……,。,。,:“!……”
【2】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从_______得知,通常这样的句子被称为_______。( )
A. 第二句;中心句 B. 第一句;中心句 C. 第一句;重点句
【3】当实验室发生大爆炸时,从人们的语言可以体会到他们_______的心情。 ( )
A. 惊慌和担心 B. 紧张和疑惑 C. 悲痛心碎
【4】这一自然段详细描写了一次_______,其爆炸声“震撼着大地”,当人们惊慌地以为诺贝尔“完了”时,_______的诺贝尔却“冲出浓烟”,高呼“成功了”。一个科学家家为了_______全身心地投入创造发明,连_______都不顾,这种_______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 )
A. 试验性的大爆炸;满身鲜血;造福人类;个人的生死;勇往直前
B. 大爆炸;满身鲜血;获得成功;自己的生死;无所畏惧
C. 试验性的大爆炸;满身鲜血;造福人类;个人的生死;无私奉献
【5】文段中恰当地运用了_______,如“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成功了!成功了!”,这些_______的使用,突出了_______,升华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 ( )
A. 重复句;重复句;中心;主题;真情实感
B. 反复句;反复句;中心;主题;真情实感
C. 强调句;强调句;主题;中心;真情实感
17、祖国山河壮美,幅员辽阔,小瓯用文字写下了自己对祖国的赞美。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关题目。
锦绣山河,皆为美的xiàng zhēng( ):大河奔腾,浪波zhuī zhú( ),那是我们涌动的血液;巍峨群山,拔地而起,那是我们挺直的jǐ bèi( )
辽阔大地,满是爱的shù shuō( ):近观江南,yōu rán( )随心,到处都充满着shī qíng huà yì( );远望塞北,大漠孤烟,到处都记录着岁月之韵。
【1】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词语。
【2】“韵”在文段中的意思是( )(填入字典中的序号)
韵yùn①好听的声音:琴~悠扬|松声竹~。②名韵母:押~|叠~|~文。③情趣:风~|~味|~致。④(yùn)韵姓。 |
【3】第一自然段运用______(①静态②动态)描写,让山河美景现于我们眼前。(填序号)
18、探秘“三星堆博物馆”,完成下面小题。
唤醒沉睡文物的人
①庄严的神像、奇异的面具、高大的神树……三星堆文物从沉睡中被唤醒。这离不开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们。
②1986年,青铜神树重见天日。刚出土时,只是一堆混杂着泥土的碎片,根本看不出树的形态,甚至找不出一根完整的枝丫。如何让青铜神树重放光彩呢?郭汉中跟随师父杨晓邬接受了这个挑战性任务。他们反复猜测,不断论证,历时三年多,做好了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③1990年,修复工作开始了。他们先根据造型、花纹对碎片分类,再把同类的碎片拼接、对位。起初,他们并不知道青铜神树有多高,只能从下往上一点点地摸索,就像完成拼图一样。他们经常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试探每一块残件的合理位置。有时候,为了拼接、固定一块残片,他们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酷日炎炎,汗水浸透了衣衫;寒风阵阵,他们毫不觉察。两千多个日夜,他们在5米高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终日埋头于青铜神树的修复工作中。七年光阴一晃而过,这株高达396厘米的青铜神树终于被“唤醒”了。它的底座好像小山相连,树上“神鸟”和“飞龙”栩栩如生。据考证,这件青铜神树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体青铜文物。
④作为徒弟的郭汉中,在学习修复技艺的同时,非常重视对传统技艺改良创新。2019年末,三星堆新发现六座祭坑。如何完整地提取坑内的象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避免埋藏于地下千年之久的象牙在提取时发生断裂、损坏,郭汉中创造性地自制了许多小工具,解决了象牙提取过程中的难题。他还借鉴了骨科手术的固定方式,采用给象牙打“绷带”的蜡膜加固法,保证了上百根象牙安全出坑,开创了考古发掘过程中保护文物的先河,唤醒了更多沉睡的文物。
⑤郭汉中还非常重视文物修复技术的传承。他领衔成立了文物修复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天,他指导徒弟耐心细致地给文物“做手术”:清洗、补缺、粘接、上色、做旧、打磨,一丝不苟。徒弟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手把手地教。郭汉中说:“三星堆的国宝那么多,我这辈子是修复不完了,但我的徒弟们可以继续干下去,这份古老的技艺也要继续传承下去。”随着工作室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唤醒沉睡文物的队伍。
⑥三尺工作台,装得下古往今来;三十载光阴,换不回青丝如缕。以郭汉中为代表的文物修复师们几十年如一日,逐渐唤醒了沉睡的古蜀文明。
(本文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奇异: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要求梳理提纲,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题目 | 唤醒沉睡文物的人 |
开头 | 第①自然段:三星堆文物被文物修复师修复。 |
中间 | (1)第②—③自然段:郭汉中和师父修复青铜神树。 (2)第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______________ |
结果 | 第⑥自然段:文物修复师们几十年如一日,让古蜀文明焕发生机。 |
【3】短文第③自然段描写了郭汉中与师父一起修复青铜神树的场景,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
【4】(1)“唤醒沉睡文物的人”指的是( )
A.郭汉中 B.文物修复师 C.郭汉中和杨晓邬 D.郭汉中和徒弟
(2)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唤醒沉睡文物的人”都“唤醒”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下面两则资料,你对这篇短文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资料一 “这个工作不容易!发扬慢工出细活的精神,慢慢来,久久为功,搞成一件是一件。谢谢你们为文物保护作出的贡献。” ——《新华社:从总书记四川之行读懂“何以中国”》 资料二 仔细观察郭汉中的双手,会发现它们异于常人,虎口处的肌肉高高隆起,这是他常年使用工具的最好证明。 ——《新华社:大国工匠》 |
19、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②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躺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有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 辩)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 )很懒惰,( )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③有一天,从早晨起就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 )要迟到了,( )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竞 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过一会儿,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紧皱了眉头,低声向妈妈(要求 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④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⑤“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⑥“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⑦□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⑧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果然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⑨爸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我挨打了!
⑩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最后我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铜板坐车上学。
⑪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被原谅的缘故。
⑫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道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⑬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⑭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⑮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钢板给我。
⑯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只记得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1】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用“√”选择括号里合适的字和词语。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
A.不但……而……B.虽然……但是……C.因为……所以……
【4】用“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5】给⑦第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6】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第⑮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圈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从这句话我体会了:______________。
【8】文中的“我”第一次花钱坐车上学,你成长中的“第一次”是什么?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秋天,熟透了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3.我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夜都合不拢眼。(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21、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楚王不得不让人给晏子打开城门。(改成肯定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山洪从谷里涌了出来。(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孩子们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嬉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童年是一首纯真无暇的诗,童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
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读了短文《田螺姑娘》,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把《田螺姑娘》这个民间故事按要求进行缩写。
要求:语句通顺、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言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