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名著人物、特点及出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足智多谋——《三国演义》

B.武松——英勇机智——《水浒传》

C.林黛玉——豪放豁达——《红楼梦》

D.孙悟空——神通广大——《西游记》

2、下列选项中,画线词语意思一样的是:(     

A.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B.花生的价钱便宜     秦王在渑池会上没占到便宜

C.我们把荒地开辟出来种粮食。     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D.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B.秘书马上问队长:“晚上岛上吃什么”?

C.他就喊“我来了”,两个孩子也连声喊“娘”。

D.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照课文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书犹药也,  

(2).黑发不知勤学早,

(3).落叶他乡树,

(4). ,欲作家书意万重。

5、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誉: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kù shǔ qīn lüè líng long qǐ dí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xiāo huǐ shā jūn xīn kuàng shén yí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7、辨字组词要看清

择(   )    党(   )   副(   )

泽(   )   常(   )    辐(   )

 

8、课文回顾。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请你用“/”准确划分上面句子的停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田忌赛马》是根据汉代_________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通过观察田忌发现众人的马_________差不多,能分为三等,所以他选择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_________,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_________

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安排这样的出场顺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历史上其他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有很多。《人物描写一组》中,“摔跤”片段通过对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时的__________进行具体描写,表现小嘎子___________的特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片段中 ,侧重于对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人物_________和十足的精气神;“两茎灯草”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把严监生__________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除了直接描写外,《刷子李》一文通过描写曹小三的举止和____________活动:“崇敬——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面表现了刷子李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回答问题。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

(2)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   )

【2】梅花与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_______________

【3】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_,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

【4】按分好的层次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修鞋姑娘》节选

我正要掏兜付钱,她一边摆手说不忙,一边指着鞋面,操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说: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说着,刺啦刺啦地绱起来。

借着她干活儿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

1仿写词语。

矮乎乎、 胖乎乎(ABB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选文运用的描写手法有(    

A. 语言描写   B. 动作描写   C. 外貌描写   D. 心理描写

3从选文第二自然段你可以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是妙手,雨是弦(节选)

①窗外,是个清新烂漫的世界。清凉如水的微风,追赶着金色的黎明,草叶上酣睡的露珠们,快乐地探身相迎。(1)嫩黄的小银杏叶上跳跃着欢笑,升腾着希望,它张开贪吃的小嘴,吮吸着大自然(馈赠 赠送)的琼浆。“江南多竹,北国多柳。”的确是这样,晨曦中,参差披拂的金丝垂柳尽情(伸展   舒展)着柔嫩的手臂,又如倒悬的一张翠竹帘,恰似女娃额前的一抹刘海儿,那般缜密,那般飘逸。

②柳儿是喜欢风的,哪怕仅有一丝风,它也能觉察到。于是你碰碰我,我挨挨你,悄声地传递着心中的秘密。风大些,那千百根柔条,千百丝秀发,千百张柳帘就兴奋得跳起舞。(2)那舞姿是绝妙的,披风的柔条时散时聚,时起时伏;时而欲贯空飞去,时而又缠绵柔顺;时而翩然若惊鸿,时而却静雅似闲鹤。那气势、那韵味,宛如徜徉天际的仙女,飘逸洒脱。阳光零零散散地落在枝头、花梢,到处是一片斑驳炫目的光影。蝴蝶和蜜蜂醉入花丛,嘤嚶嗡嗡。草尖上,蜻蜓舞步轻盈,飞动其间。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选文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

A.江南多竹,北国多柳

B.窗外,是个清新烂漫的世界

【3】选文中,句(1)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句(2)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柳条随风起舞的各种姿态。

C.这句话突出了北国的柳多。

D.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5】读完本文对柳树的描写,让我想起了贺知章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巩固

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 )悲观消沉,( )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   )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   )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   )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   )他依然在梦想未来。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1为文中括号里选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

A.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即使……仍然……

B. 不是……就是……;一面……一面……;虽然……但是……

C.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尽管…………

2这段话主要写了恩科西的两个事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关心和他一样的患病的儿童

B. 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勇敢地面对生活

C. 勇敢地接受艾滋病、关心和他一样的患病的儿童

3从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可以体会到恩科西____________,他没有因为随时可能死去而“悲观消沉,他心情平静,____________地面对身患绝症的现实。( )

A. 大胆的人生态度;无所畏惧   B. 积极的人生态度;无所谓

C. 积极的人生态度;毫无畏惧

4恩科西就是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 )

A. 虽然身患绝症,但不向命运低头,顽强不屈地与病魔斗争到底

B. 大家都认为他的命运非常不幸

C. 大家被他的发言震撼了。

5艾滋病是一种 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挑战。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这种挑战?“恩科西就是榜样。小恩科西的动人事迹告诉人们,应该 关爱社会,用 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人。

A. 非常可怕;热爱生活;科学的态度关心

B. 死亡率高的;热爱生活;科学的态度关心

C. 死亡率高的;热爱生活;毫不畏惧的态度;多多接触

13、阅读短文。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

传说,朱元璋无论行军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更常常对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对儿童,更常常和他们对对。朱元璋出兵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写了一上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 )( );谋臣刘基(刘伯温)一听,知道朱元璋将“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这两字。于是,他以“人王”二字,绝妙地对出了下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 )( )。又有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基脱口答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1】你能推想出朱元璋的上联中的两个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推想出刘基的下联中的两个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实践。

①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②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hú 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叙 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悼悼),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③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  fù)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划去括号里错误的字音或字形。

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3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文段①采用_______的方式,略写“_______”这个“面”,详写老人调整搭石这个“点”。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的优秀品质。

5用波浪线划出文段②中的比喻句。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一:老人及时调整搭石;风景二: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风景三:________;风景四:________

7如果让你给搭石取名,你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每一块石头上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一说:假如你想成为课文中的“搭石”,那么在生活中你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鼓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比喻句是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

【3】“精彩极了”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糟糕透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边读边想边做。

 

关于“鸟”的故事

蓝天里,有阳光,

树林里,有花香,

小鸟,小鸟,

你自由地飞翔;

在田野,在草地,

在湖边,在山冈,

小鸟,小鸟,

迎着春天歌唱……

春天到了,到处鸟语花香。看,这只鸟儿,有着漂亮的羽毛,细细的爪子,眼睛一闪一闪的,多可爱呀!

快看哪,鸟儿在蓝天白云中自由地飞翔着。古时候的“飞”字,有一双伸展的大翅膀。现在的“飞”字简化了,你还能再找到“飞”字的翅膀吗?

鸟儿飞到了湖面上,它们看见水中有一块凸起的陆地,就停下来休息,人们就把这水中凸起的“小山”叫做“岛”。

这只鸟怎么没有眼睛呀?哈哈,原来它的羽毛黑乎乎的,眼睛黑溜溜的,所以我们看不清楚它的眼睛了。你知道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吗?

从古至今,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看,很多的诗人都拿“鸟”来入诗呢。现在,就请你把下面的这些诗句补充完整吧!

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杜甫

枯藤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1最上边这是一首小诗,诗歌是讲究押韵的。请你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如果不知道什么叫“韵脚”,请你查查字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语花香”是个成语。请你再写出四个带“鸟”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关于“岛”字的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把下面的这句话补充完整。

“岛”就是___________的地方。

4你一定知道这只看不清楚眼睛的鸟的名字,那就请你写出来吧。然后,请你至少再写出五种“鸟”的名字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按照要求,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鸟”的名字,把诗句补充完整。

17、记叙文阅读

独果

我家后园栽了一棵橙子树,每年果实累累。可去年不知怎么的,竟一只橙子也没看见。

转眼秋天过去了。有一天,我爬上橙树玩,突然发现一个熟透了的大橙子,宛如一只灯笼,深深藏在茂密的树叶里。我马上想到奶奶曾经说过,这叫“独果”,百年难遇。它是果树几十年精炼成的,吃了能延年益寿,聪慧过人,但只能独吃,不能分吃。∥

我一溜烟下了树,就往屋里跑,边跑边喊:“奶奶,我发现了一个橙子,可是独果呀!”奶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独果?在哪里?这怎么可能呢?前人说过,独果可不易见到哇,你可别骗我!”

我小心地摘下独果,放在奶奶手中。奶奶抚摸着,嘴里不住地叨念:“独果,这是独果。这可是个神物哇!”猛地,她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把橙子往我手里一塞:“小荣,快吃了,快,吃了会有大造化的!”

“奶奶,您吃吧,您吃了能长生不老,多好!”我执意不肯,尽管心里很想尝尝这种神物到底是个什么味儿。

“你吃吧,我怕酸。奶奶活到七十多岁,心满意足了,反正老了没有用了。”

我咽了咽口水,就跑开了。

玩了一会儿回家,只见那神物还端端正正地摆在桌上。这时,妈妈正在对奶奶说:“娘,还是您老人家吃了吧,吃了会延年益寿的!”奶奶笑着劝妈妈:“这稀罕的神物,传说能治百病,你就吃了吧。家中里里外外都靠你一个人,身子不硬朗不行啊!”

妈妈说:“您老别信那些。来,我们三个分着吃。”

“反正我不吃!”奶奶真的生气了。∥

“好吧,既是宝物,留着更好。”妈妈找来一个网兜,把这稀罕物挂在奶奶的蚊帐上。

从此,屋子里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延年益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已经分好了段,请你围绕“独果”这个词,分别给三段各加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1)我一溜烟下了树,就往屋里跑,边跑边喊“奶奶,我发现了一个橙子,可是独果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吃吧,我怕酸。奶奶活到七十多岁,心满意足啦,反正老了没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小荣一家的表现中,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此,屋子里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  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盈  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乱  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画“ ”的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储存起来留到冬天吃,从中可以看出它很聪明。

C.松鼠是爬树的高手,能够借助锐利的爪子迅速爬上光滑的高树。

D.松鼠是冬眠动物,一到冬天就待在窝里不出来了。

3第二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描写的是松鼠______________,其中表示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松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二自然段,梳理信息,填写下面的科普知识卡片。

松鼠的窝

选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那个习惯紧锁眉头思考问题的著名核物理学家走了。2019年1月16日,“共和国勋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因病辞世,享年93岁

②1961年1月,于敏迎来人生中一次重要转型。他作为副组长领导和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这对于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来说,意味着巨大牺牲,因为核武器研制集体性强,需要隐性埋名常年奔波。尽管如此,于敏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任务。从此,于敏的名字“隐形”长达28年。“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这句话浓缩了于敏与核武器研制相伴的一生。

③在国际上,氢弹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氢弹研究被核大国列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最高机密”,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于敏虽然基础理论雄厚,知识面宽,但对系统复杂的氢弹仍然陌生,要在短期内实现氢弹研制理论上的突破,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④为了尽快研制出我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和同事们知难而进、昼夜奋战。在创造历史的“百日会战”中,当时计算机性能不稳定,机时又很宝贵,不到40岁的于敏在计算机房值大夜班(连续12小时),一摞摞黑色的纸带出来后,他趴在地上看,仔细分析结果,终于挑出了3个用不同核材料设计的模型,回到宿舍后坐在铺着稻草的铁床床头,做进一步分析。剥茧抽丝,氢弹构型方向越来越清晰,于敏和团队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⑤氢弹原理一经突破,所有人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造出氢弹,可是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试验场远在西北大漠,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吃的是夹杂沙子的馒头,喝的是苦碱水;茫茫戈壁上飞沙走石,大风如刀削一般,冬天气温达-30℃,道路冻得像搓衣板……而于敏都甘之若饴。

⑥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终于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在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空投爆炸指挥现场,于敏平静地凝望着半空中腾起的蘑菇云,一言不发,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

⑦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别人送来的“中国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他说:“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⑧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于敏没有停止追寻的脚步。为了研发第二代核武器,于敏隐身大山,继续加班加点搞科研,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⑨此身长报国,拿命换科研。这是何等的奉献!于敏先生那一代人身上有一种共性——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赤胆忠心,报效祖国。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将会不断地传承下去。

1给本文报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第⑤自然段画横线部分的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描述不当的一项是____

A.说明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核试验场的环境非常恶劣   B.说明苦尽甘来

C.突出了核试验的难度   D.体现了氢弹研制者们的奉献精神

(2)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有____

在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空投爆炸指挥现场,于敏平静地凝望着半空中腾起的蘑菇云,一言不发,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语言描写

3第③自然段黑体字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于敏院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蔺相如对秦王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运用该句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请从下面两个习作内容提示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作文。

(1)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请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充满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2)我们都有自己可爱的家乡,都为家乡的美丽与富饶而感到自豪。请用我们手中的笔,描绘出二十年后家乡的美丽与富饶,表达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