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________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________

3.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________

4.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________

5.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________

2、写出表达以下感情的古诗

思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的“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③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语,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1)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______能够控制我的沮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______自己。

(2)我的心剧烈______地跳动起来,用恐怖______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3)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______,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______

5、根据课内外阅读积累填空。

(1)时间匆匆,无形无声:“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除却掩面叹息,我们唯有珍惜当下。

(2)明月千里,“月”承载着中国人多少情感。那一弯明月,寄托着诗人李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渴望:“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圆人团圆,诗人王建却独自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安石见明月,急欲飞舟渡江而归:“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月”的诗句,我还能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需要勤奋进取,所谓“_________________,更有早行人”。读书,需要下一番苦功夫,“_________________,一字值千金。”

(4)与智者交谈,常让我们有“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与长者交谈,我们要谨记“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 。”的忠告。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1“高贵的头”指的是__________。“魔鬼的宫殿”指的是____________

2从“放声大笑”中体会到陈然____________的英雄气魄。

3标题中“自白书”上的引号表示________,“自白书”在诗中的实际含义是_________

4请再写出两句表达视死如归、凛然正气的诗。(注明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

晞(xī xiē) 衰(shuāi cuī)

焜(kūn hūn ) 泽(zé zhé)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衰:____________。 德泽:____________

恐:____________。 焜黄: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劝诫世人 _______________的诗。

【4】这首诗最后两句和岳飞《满江红》中的“______________,白了少年 头,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8、古诗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2】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 路上的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___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

【4】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7】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美]马克吐温

星期六的早晨,汤姆出现在人行道上,一只手拎着一桶灰浆,另一只手拿着一把长柄刷子。他环顾栅栏,心中充满了惆怅。栅栏可是三十码长,九英尺高啊。他叹了一口气,用刷子蘸上灰浆,沿着最顶上一层木板刷起来。接着又刷了一下,两下。看看刚刷过的不起眼的那块,再和那远不着边际的栅栏相比,汤姆灰心丧气地在一块木箱子上坐下来。忽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主意实在是妙不可言。

他拿起刷子,一声不响地干了起来。不一会儿,本罗杰斯出现了。他吃着苹果对汤姆说:“嘿,老伙计,你还得干活呀!我可是要去游泳了。难道你不想去吗?当然啦,你宁愿在这干活,对不对?”

汤姆打量了一下那男孩,说:“你说什么?这叫干活?”

“这还不叫干活,叫干什么?哦,得了吧!难道你的意思是说你喜欢干这事?”

刷子还在不停地刷着。

汤姆漫不经心地说:“喜欢干?哎,我真搞不懂为什么我要不喜欢干,哪个男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墙?”

这倒是件新鲜事。于是,本停止了啃苹果。汤姆灵巧地用刷子来回刷着——不时地停下来退后几步看看效果——在这补一刷,在那补一刷——然后再打量一下效果……本仔细地观看着汤姆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被吸引住了。后来他说:“喂,汤姆,让我来刷点儿看看。”

汤姆假装拒绝,这让本更想试试了。经过一番商讨,本把苹果给了汤姆,在阳光下干起活来,累得大汗淋漓。而汤姆却在附近的荫凉下,坐在一只木桶上,跷着二郎腿,大口大口地吃起了苹果。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妙不可言:__________________

(2)漫不经心:___________________

【2】“哦,得了吧!难道你的意思是说你喜欢干这事?”这句话中本的意思是汤姆应该(喜欢干 不喜欢干)这件事。

【3】本后来主动要求刷栅栏是因为__________

【4】当本要求刷栅栏的时候,汤姆拒绝是因为_____________

【5】在第1自然段中,汤姆想出了什么主意?后来这个主意成功了吗?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他吧。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

2021年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长沙逝世。袁隆平曾说过,他一直以来有两个梦想要实现: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梦想促使他不能也不想停下来。

《中国工程院院刊》的研究指出,历经50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超级杂交稻的推广面积目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以上,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超级稻的国家。

【材料二】吴孟超:

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中国科学院吴孟超院士于上海逝世。从医70余载,吴院士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自主创新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救治2万多名患者,把中国的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每一个数字,都令人惊叹不已。手中握刀,游刃肝胆,精准无误;满腔热忱,守望初心,矢志不渝。这是医者仁心,也是一名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挚爱守护。

【材料三】夜空中最亮的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只有尊重知识、崇尚科学才能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科学家只有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才能服务人民、献身祖国,引领科技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两颗小行星,一颗是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一颗是编号为17606的“吴孟超星”一两位科学家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1】根据内容,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想要了解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的时间和这些年他发表了多少篇和水稻相关的论文,只需要读【材料一】中的(图1)。( )

(2)1997年,“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计划”启动。截至2020年,中国育成各类型杂交水稻品种超过7000个,第二代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突破2000千克。 ( )

(3)历经50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超级稻的国家。( )

(4)从医70余载,吴孟超院士自主创新了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把中国的胃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5%以上。( )

【2】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材料【二】取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

【3】边读书边思考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请你结合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圈划划,在文中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4】校园杂志《领航者》要开辟“风云人物”颁奖词专栏,邀请大家推荐“心中的风云人物”,你会推荐谁呢?选择以上材料中的一位人物,填写表格。

“风云人物”颁奖词

推荐人物: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5】回忆本单元课本有关内容,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到星期四晚上,①天气有起色。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色深沉,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②好一阵功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③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④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万籁俱静:________________

(2)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夜色深沉,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属于____描写,联系这几个自然段来看,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句①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汤姆的细心和聪明机灵。_________

(2)句②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哈克的紧张不安。_________

(3)句③是心理描写,既表现了哈克的惊慌,又表现出他对汤姆的关心。_________

(4)句④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汤姆和哈克的胆小和懦弱。_________

【4】根据选文的内容,给选文拟定一个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2、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住的梦

老舍

在北平与青岛住家的时候,我永远没想到过:将来我要住在什么地方。在乐园里的人或者不会梦想另辟乐园吧。在抗战中,我在重庆住了六年。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做梦了。我梦想着抗战胜利后我应去住的地方。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州,只住了两天。那是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可是,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早晚,即使在暑天,也须穿起毛衣。我想,在这里住一夏天,必能写出一部十万到二十万字的小说。

假若青城山去不成,求其次者才提到青岛。我在青岛住过三年,很喜爱它。不过,春夏之交,它有雾,虽然不很热,可是相当的湿闷。再说,一到夏天,游人来得很多,失去了海滨的清静。美而不静便至少失去一半的美。秋天,游人都走开,这地方反倒更可爱些。

不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 萄,每样都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因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梁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栗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

冬天,我还没有打好主意,香港很暖和,适于我这贫血怕冷的人去住,但是“洋味”太重,我不高兴去。广州,我没有到过,无从判断。成都或者相当的合适,虽然并不怎样和暖,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蜡梅,各色的茶花,与红梅绿梅,仿佛就受一点寒冷,也颇值得去了。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可是旧书铺与精美而便宜的小吃食远不及成都的那么多,专看花而没有书读似乎也差点事。好吧,就暂时这么规定:冬天不住成都便住昆明吧。

那时候,飞机一定很方便,我想四季搬家也许不至于受多大苦处的。假若那时候飞机减价,一二百元就能买一架的话,我就自备一架,择黄道吉日慢慢地飞行。

(选自《读天下》2017年7月刊,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1)作者对重庆住处的好感在叙述中真实流露。(____

(2)本文语言诙谐幽默,行文有条理、有详略。(____

【2】作者选择一年四季的居住地各有理由。 简要概括,完成表格。

季节

理想住地

杭州

青城山

北平

成都

昆明

选择理由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天气合宜、(_________)、

景色宜人

花多、小吃多、旧书铺多

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完成练习。

(1)“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反复写自己“没有看到”“不晓得”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 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的语言文字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个性。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公交车上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女儿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好大劲儿,才把父亲扶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这时一个姑娘突然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呢,而且只有几站地,站一会儿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让座的姑娘脸上流露出了笑意。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个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再次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想问清他在哪个病室。就这样,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您还要坐!”

“你呀,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所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车上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这篇短文的题目没有表达出文章的主题,请你给短文换上一个更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看望——______  痛楚——_______  避免——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人满为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有隐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让座的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   ”画出来

6“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中第一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第二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厄运:________

摇曳:________

2填空。

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________,说它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是因为________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句话中,似乎这个词能去掉吗?为什么?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

你这样做不行,我跟你说过多次了。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甘愿落后呢?

(2)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中国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悠久吗?

 

 

 

18、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19、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展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从小到现在你可能受过无数次表扬,也许你记忆深处有一次难忘的批评,请你以“批评”或“表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50个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