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

2.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_____________

3.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_____________

4.一切齐全,应有尽有。_____________

5.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_____________

2、区别字组词。

(   ) 筹(   )   惭(   )   兹(   )

(   ) 寿(   )   渐(   )   滋(   )

3、填空。

(1)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指的是________

(2)唐僧在五行山收孙悟空做了大徒弟后,给他取名叫____。取得真经后,孙悟空受封为_________

(3)《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____,“义绝”____________“智绝”诸葛亮。

(4)根据你学到的知识,将下列对应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轮轴 滑轮 传动装置 斜面 杠杆

①当踩动自行车踏板时,链条会带动车子后轮转动,这种“带动”方式运用的机械原理是______

②盘山公路的斜坡运用的是______原理。

③起瓶器能轻松打开瓶盖运用的是______原理。

(5)请在横线上写出下面两个标志的含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1.见两小儿辨斗________

2.当春乃发生________

3.春光懒困倚微风________

4.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

5.绝胜烟柳满皇都________

6.小扣柴扉久不开________

5、按査字典的要求填空。 

身强力壮用音序査字法应先査音序________,再査音节________ 的解释有:①力量大(跟相对)。②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③使用强力,强迫;④使强大或强壮。在身强力壮这个词语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富国强兵这个词语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诗歌的第一、二句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2】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A.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原野上吃草。

B.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3】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热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

B.希望自己像马一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 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 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 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字实为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 《山行》用一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 《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 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3《江南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绝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能给予就不贫穷

(1)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2)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

(3)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4)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 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

(5)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6)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的一段话:“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了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7)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 

(8)他想问问她。 

(9)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10)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不一样。

(11)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12)“爸爸在哪里上班?” 

(13)“爸爸在家,下岗了。”

(14)“妈妈呢?”

(15)“不知道……走了。” 

(16)他再一次看了看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17)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才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18)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

(19)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20)“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21)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

(22)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 

(23)她笑了。 

(24)“能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

(25)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26)他带着她来到教室,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好看,因为自己爱漂亮的妈妈花很多钱买布鞋穿。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怕捂脚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

(27)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28)他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29)她脸上的笑容很美。

1为什么说女孩送给老师的礼物很特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很明净”来修饰“女孩子”,又用“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来描写女孩子的眼睛,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带着“她”到教室问大家自己穿布鞋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述文中的老师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设想一下,若干年后,这个女孩再回母校见她当年的老师会是一番什么情景。(简要描述,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著片段阅读。

现在我在岛上已有了两个“庄园”。一处是我的小小的城堡或帐篷,四周建起了围墙,后面是一个岩洞,岩洞已扩大好几个房间。其中有一间最干燥最宽大,里面放满了我用陶土烧制的大瓦缸……

1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

2选文中的“我”在岛上搭建房屋、烧制陶器、___________等,奇迹般地生活了28年。

1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开始了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品尝时,那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真是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美。

银梨,你不但把关的花和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________的细雨    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的海洋    ________的梨花

2找出梨的果实特点。 

①形状:________

②颜色:开始时________,后来________

③味道:________

12、信息类阅读。

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

我们在挑西瓜的时候,要么听声辨音,要么给西瓜相面,要么干脆就凭运气,随手一拿。可蚊子在面对屋子里好几个人的时候,会选择谁作为大快朵颐的对象呢?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蚊子也有类似的“挑瓜术”,只不过,它们关注的,是人的一些生理指标。

蚊子靠什么来选餐

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主要依据是人身上的化学信息。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昆虫学家乔普·范·龙发现,蚊子会根据二氧化碳的“痕迹”寻找“美食”。当人们呼气时,从肺里呼出的二氧化碳并非立即与空气混合,而是暂时形成类似面包屑那样的团块状气流。蚊子跟踪的正是这种气流。通过特殊习性和感觉器官,蚊子跟踪人体留下的细微化学痕迹寻找叮咬对象。蚊子能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痕迹辨别方向,为了更好地感知到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地方,它们会花更大的力气逆风飞行。

蚊子猎食的时候会用上所有的感官,但“嗅觉”更重要,研究发现,新陈代谢更快、体温更高、汗水更多的人更可能被蚊子叮咬。

我们身体产生的乳酸、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吸引蚊子。乔普·范·龙表示,利用二氧化碳痕迹,蚊子会锁定距离50米以内的“目标”。当蚊子靠近(距离小于一米)一群潜在的“受害者”时,它们的感觉器官开始读取各种参数,例如皮肤的温度,上面是否有蒸汽和颜色等。总体来说,色香味俱全的人会成为蚊子优先选择的进食目标。

蚊子选择这个人而非另一个人作为叮咬对象,其依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皮肤上微生物菌落产生的化学成分。皮肤上的微生物会产生一种由300多种不同成分组成的“化学花束”。科学家指出,它的成分取决于环境和人的遗传结构。此前有研究显示,和其他男性相比,皮肤细菌成分更多样的男性被蚊子叮咬的可能性更低。

蚊子偏爱“醉人”

皮肤上散发的化学信息和遗传有关,这让一些人天生就容易被蚊子叮咬。不过,一些后天行为也会让人在蚊子眼中变得更“美味”,比如喝酒。就像有些人喜欢吃“醉鱼”“醉虾”一样,蚊子偏爱“醉人”。研究表明,饮酒之后人体呼出的乙醇会增加对蚊子的吸引力。酒中的乙醇及汗液中所含的微量乙醇,可能向蚊子们发出信号:美食在此。

有趣的是,蚊子会享受带有酒精的血液,但不会因此而喝醉,它们不会飞着飞着一头从空中栽下来。喝掉10杯酒的人,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可能达到0.2%。然而,如果蚊子喝了这个人的血液,相当于这10杯酒的酒精强度被稀释到了二十五分之一。因此酒精很可能在刺激蚊子的神经系统之前就被中和掉了。

让蚊子看不到人

生物学家们弄清了蚊子在寻找受害者的过程中怎样识别人类的化学气味,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可以研究让人在距蚊子50米探测范围内“隐身”。

“可以将干扰蚊子的气味添加到现有的驱虫剂里,如避蚊胺。可以说,我们的发现将让蚊子看不到人。”美国佛罗里达州国际大学迈阿密分校的学者马修·德赫那罗说。

让人成为“看不见的美食”虽然有效,但百密一疏,还是会有化学信号漏出来,吸引蚊子。因此防蚊时不但皮肤上要喷洒驱蚊剂,也要在衣服上喷洒驱蚊剂。

使用驱蚊剂时,千万不要吝啬。不少人使用驱蚊剂时只在耳朵后或者手腕上喷洒一点,这样的效果较差,因为这不会建成一个场。关键是,只要你漏喷了一个地方,就会被蚊子找到。

如果做好了各种防护,仍成为蚊子的大餐,那就只能去研究被叮咬后的补救措施了。

【1】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主要依据是( )

A.汗水

B.体温

C.衣服颜色

D.人身上的化学信息

【2】“不过,一些后天行为也会让人在蚊子眼中变得更‘美味’,比如喝酒。就像有些人喜欢吃‘醉鱼’“醉虾’一样,蚊子偏爱‘醉人’。”这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举例子

C.打比方

D.列数字

【3】本文的开头提到“挑瓜术”,其目的是什么?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引出说明对象——蚊子。

B.调动读者阅读文本的兴趣。

C.告诉人们购买西瓜识辨方法。

D.强调蚊子也有类似的“挑瓜术”。

【4】文中多次出现如“美食”“受害者”“隐身”这类词语,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

A.生动形象

B.简洁明了

C.严谨明确

D.科学翔实

【5】这篇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

【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相当于”这个词语能否去掉?请简要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文本后,你对防护蚊子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至少写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用   画出语段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2.填空。

  (1)“有的刚刚绽放, 钻了进去中的迫不及待既形象地表现了蜜蜂的 ,又从侧面衬托出了

  (2)“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   。”这是 句,把   比作   ,从而把广玉兰花洁白、柔嫩的特点写得更形象,更讨人喜爱。

3.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幽香   (   )的花苞 (   )的绿叶   (   )的花蕊

4.作者写了哪几种形态的广玉兰花?你最喜欢哪一种?简述理由。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匆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jǐn   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 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挽      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nín   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 怜怜 冷冷)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和正确的字词。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这段最后连用( )( )( )( )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

(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了。

(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了。

【5】由于时间是这样的来去匆匆,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我能把握住得分的好机会,这次篮球比赛我们不会输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迅速暗下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这一声吼叫,把大家的胆都吓破了。(注意划线处的写法,仿照句子,写一写你获奖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同学们,你觉得学校生活快乐吗?学习轻松吗?请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如果对这个内容不感兴趣,可以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人物、一个神话故事或一本漫画书。要注意写清楚你喜欢的原因。

要求:1.写作之前为自己的习作定一个题目;

2.在自己的习作中,要尝试运用平日积累的好词佳句,语句通顺,将内容写具体些,字数在250字左右; 

3.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