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字词。
(1)后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树,上面qī xī( )着一群wū yā( )。
(2)hóu( )爵有一位小女儿伶牙俐齿, chū kŏu chéng zhāng( ),喜欢穿一身素服.
(3)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爷爷的mài bó( )恢复了正常,全家人激动得rè lèi yíng kuàng( )。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1)走马观花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愧弗如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下面文字所描述的作者或作品吗?
(1)他一生共写童话一百六十多篇,是世界上最卓越的童话作家之一,他是丹麦人,作品有《皇帝的新装》《夜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他是________。
(2)这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这部书是《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恭敬地听别人讲话。 (_______________)
(2)形容人精神爽快,心情舒畅。 (_______________)
5、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2)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5)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6、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
,疑是银河落九天。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
【3】这两首古诗中都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首诗,说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或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②高且坚,
迥③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
【1】这首诗画“ ”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___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这两句诗颇有“ ”之意。
8、阅读理解。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好
【2】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哪种语气。( )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A. 欣喜若狂 B. 信赖和骄傲 C. 非常坚定 D. 绝望和悲痛
【3】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_______。”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我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说:“________,天涯若比邻。”
9、阅读
[材料一]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素质。读书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展示我们的个性,提高我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们要多读经典书籍。因为每一个民族与时代的精神都凝聚在其中,最美好的创造都汇聚在其中。阅读名篇名著,犹如聆听大师的教诲,教我们热爱生活与学习做人,教我们明辨是非并懂得友爱。一部名著,能够使我们的情感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净化,甚至在做人、学习、事业上影响我们一生。
课外阅读不能只读一类书,要广泛地多读有益之书。首先不要只看和习作有关的书。当然看作文书短时间内有利于提高习作水平,但把课外阅读变成纯粹的“习作阅读”,这种做法是不能真正提高习作水平的。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好比蜜蜂采蜜,不能只采一朵花,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其次不要只选择卡通和动漫类书籍。这些书虽然情节有趣,但内容较浅,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千万不能着迷。
总之,同学们读课外书要有选择。要读好书,对于重要的文章和书籍,我们还要认真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课外阅读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材料二]
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
|
| 人数 | 百分比 |
阅读内容 | 卡通画 | 112 | 56% |
杂志 | 32 | 16% | |
武侠小说 | 30 | 15% | |
文学名著 | 26 | 13% | |
阅读习惯 | 每天读 | 15 | 7.5% |
经常读 | 70 | 35% | |
有时读 | 93 | 46.5% | |
不读 | 22 | 11% |
【1】材料一中提出,学生课外阅读选择内容时要注意:不要__________和________。
【2】材料一提出要多读经典书籍,请简要说明理由。(写出三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读文学名著的最少。( )
(2)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最喜欢读的课外书是卡通画。( )
(3)红林小学大多数六年级学生都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 )
(4)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读杂志的比读武侠小说的少。( )
【4】读了以上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请你给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提出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子的平安符
娘的眼睛越来越糟糕了,经常把邻家的柱子认成我。
这是父亲在信中告诉我的。
突然意识到,已经有9年没有回老家了。这些年,在外求学、当兵提干、娶妻生子,家乡的概念早已被“家”代替。当《常回家看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吹遍神州大地时,在妻和女儿的一再央求下,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回家乡的路。娘拉着妻和女儿的手,轻轻摩挲(mó suō用手抚摩)着,浑浊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淘气的女儿不知从哪儿翻出一个红布包,像是找到了什么宝贝,举着给我们看。娘接过来,捧在手里,一层层剥开,对女儿说:“这些是你爸爸离家后写的信,我都给收好了,一共52封,一封也不差。”
这些年工作忙,也没顾上回来看看双亲,只是偶尔写封信捎上一片问候,没想到娘还一直珍藏着,我的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愧疚。禁不住问:“娘,这些信你还留它干啥?”
娘不紧不慢地说:“老辈人说,出门在外的人捎回家的东西,用红布包好,才能保佑平安。我经常翻翻你寄回的这些信,心里就踏实……”望着满头白发目不识丁的母亲,看着那一封封都捆着小红线的信,我的眼睛湿润了。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放飞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一端始终系在母亲的心头,维系着这份亲情的就是那长长的牵挂。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 目不识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紧不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填空.
(1) “神州”指中国,请你再写出中国的别称(至少两个) 。
(2) 题目中的“平安符”是指 。
(3) 第4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通过动作的描写,表现了 。
(4) 第5自然段中“愧疚”一词的近义词是 ,从中表达了“我 的心情。
【3】回答问题。
(1) 有人认为娘用红布包信祈求儿子平安是迷信的举动,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说我们长大赚到钱了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是孝顺他们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去孝顺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老人让我长跪不起
我三天前乘火车来省城打工,买完票还有200多块钱。可是没出省城火车站,我放钱的口袋却空了。我眼前一黑,把扒手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路人却只向我投来嫌恶的目光。
那三天我露宿街头,没吃任何东西,两腿发软,两眼发昏。我想,别人被砍头之前都能吃顿饱饭,饿死打死都是死,说不定还能有条生路。于是,我下定了决心去偷。
我走进一个私营小超市。店里只有一个老头在低头算账。小超市没有人,我装作买东西,不是瞥那老头一眼,老头并不抬头。突然,我的肚子叫了起来,这声音很刺耳,尤其是在这么小的店里,这么安静的环境下,我发誓那个老头肯定听见了那个古怪的声音。
可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走到里面的一排货架前,伸出了颤抖的手,咬牙拎起三袋方便面,转头就往门口走去。突然,老头叫住我。那声音很沙哑,但并不严厉。我像没上油的机器,僵硬地转过身去,甚至听得见浑身的关节咯吱咯吱作响。
年轻人 没看到想买的东西啊 老头抬眼看我 很和善 嗯 哦
老头温和地笑了一下 摆了摆手
我慌忙地走出店门口,才走两步,便发疯一样地跑了起来。在一个无人的角落,我开始胡乱地撕开方便面的包装,突然歇斯底里,泪流满面,泪水留在面饼上,在那繁华高楼的阴影之下。
第二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月底时,手里有了650元工钱。 当天晚上,我换了身干净衣服,决定去那个小店,把钱放到货架上,上次我偷东西的地方。 当我拿起两袋方便面,把钱放上去时,一个声音从后面响起:“年轻人,别放了。”老人出现在了货架旁,温和地笑着。
“那天我知道你肯定是饿了几天了,我小时候也挨过饿,那种感觉会叫人发疯的。”老人顿了顿,“今天你能来,说明我没有看错你,你知道欠下的东西要去补,这就对啦!”老人爽朗地笑起来。 我再也抑制不住,哭了起来,长跪不起。
【1】看拼音,填上合适的汉字。
lì(______)史 (______)声 勉(______) (______)害
huò(______)架 闯(______) (______)达 (______)者
【2】请给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嫌恶:___________________
歇斯底里: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的钱包不是给扒手偷去了吗,“我”为什么还去偷东西呢?(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位老人知道“我”偷了东西吗?为什么他不揭穿“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我”不识字,请你代“我”写几句感谢老人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风俗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每年正月都“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回答,为什么母亲会“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喝会酒你了解到村里人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母亲说的“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一句话有什么含义?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捣蛋鬼日记(节选)
昨天,我带了一瓶红墨水到学校去。红墨水是从爸爸写字桌上拿的,这件事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总是说我是非常倒霉的,现在我再说下去。我拿红墨水到学校里去的那天,正是贝蒂的妈妈想起来在贝蒂脖子上套上个长长的浆洗过的大翻领的那天,她把大翻领套在她儿子脖子上的那一天,正巧也是我把红墨水拿到学校去的那一天。
不知怎么搞的,我起了个念头,想在贝蒂的翻领上写点什么。翻领又大又白,而且浆洗得发亮。我用笔蘸上红墨水,在他的翻领上悄悄地写上了几句诗,他却一点都没感觉到。
诗是这样的:
不许说话不许动!
要是“肌肉”看见了,
都得挨油煎!
一会儿,“肌肉”老师叫贝蒂到黑板上去写生词,大家念着贝蒂那条雪白的翻领上用红墨水写的漂亮诗句,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
开始,“肌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贝蒂也摸不着头脑,这情景就像上一次不知道裤子为什么粘上了胶一样。后来“肌肉”读了翻领上的诗句,立刻变得像老虎那么凶。
校长马上来了,像往常一样,他开始了调查。
这时,我已经把红墨水藏到了课桌里,但校长要检查坐在贝蒂后面的每个人的铅笔盒。结果他发现了我的笔尖蘸有红墨水。
【1】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这样的同学就在你的身边,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劝导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阅读中学表达。
为了跟着爸爸去钓鱼,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可这湖里的鱼儿似乎也在睡大觉,就是不咬食。湖面上看不到一丝波纹,空气仿佛也静止了一般,只有那恼人的知了没完没了地叫着。我一会儿伸个懒腰;一会儿捶捶后背;一会儿又捡起一根小棍儿,在地上胡乱地画着;最后从椅子上站起来,沿着岸边,来来回回地踱步,顺脚踢起一个小石子,踢出几步远,找到它后再踢回来,心想:还不如在家睡个懒觉呢。
【1】选文中的小作者写了钓鱼时伸懒腰、____________、胡乱涂鸦、__________等几个具体的事例,把小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2】表达真情实感并不难,我们可以像选文___________;可以像朱自清的《匆匆》___________;可以像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__________;可以像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__________或《阳光的两种用法》__________。(可重复、可多选)
A.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事例细腻描写 B.描写内心独白直接表达
C.用连续的问句和多种修辞手法直抒胸臆 D.将情感融入景物中,借景物抒发
15、按要求写句子
(1)应该发挥广大干警的充分的作用。(修改病句)
(2)孔明说:“周瑜让我三日之内把箭造完,一点都不难。”(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别人 退路 着 堵塞 断 自己 的 意味 生路。 (连词成句)
(4) 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改为把字句)
16、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17、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仿写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拟人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种食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天地
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时常有他们的发现,甚至有伟大的发明。相信你在学习生活中也有或多或少的发现,请以“我发现 ”为题目,写一篇习作。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清楚发现过程,写出发现的结果,有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