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境,理解“寒流”一词的意思。
①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寒流”是指 。
②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小华的心中立刻涌起一阵寒流。
“寒流”是指 。
2、按要求填空。
1.“慕”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这个字的第九笔是_____。“慕”的意思有:①羡慕,仰慕;②依恋,思念。“慕”在“慕名”中应选意思(________),在“爱慕”中应选意思(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3.六年的小学生活一晃而过,真是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表示时间易逝的成语)我即将升入中学了,我想用“_____________”(填上恰当的名言警句或谚语等)来告诫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4.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的脸上洋溢出孩子般的幸福与骄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跨进校门,穿过走廊,来到教室。(仿写句子,用上三个连续性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我七十二变!(一字多义)。
“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画。“负”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1)背;(2)仗恃,依靠;(3)遭受;(4)具有;(5)欠钱;(6)败,跟“胜”相反;(7)违背,背弃
“廉颇负荆请罪”中的“负”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小牛队负于黄蜂队”中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如今,他已经负债累累”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4、默写三首古诗
马诗
李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吟
于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石
郑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快乐读书吧
1.中国有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秋节始于(______)朝初年,盛行于(_____)朝,至(_______)朝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3.中秋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4.我想到这些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金陵酒肆留别》,感受诗中的送别之情。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②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②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③觞:酒杯。
【1】对题目中的“留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留在酒店话别 B.别后留住金陵
C.临行前写诗留赠友人 D.终究不舍决意留下不再离开
【2】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①诗句中“欲行”的人指__________,“不行”的人指________。
②这两句诗中能体现离别之情的关键词是____。请用自己的话讲述当时的情景: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两句将离别的情深意长与____进行了比较,这两句诗与李白的《赠汪伦》中的“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7、诗歌赏析: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仲春*;后两句用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8、阅读《如梦令》,完成练习。
1.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记/溪亭/日暮 B.沉醉/不知/归路 C.兴尽晚/回舟 D.误入/藕花/深处
2.词中的 一词表明该作品是回忆性作品。
3.词中的“误”字将一个游兴已尽,陶醉晚归的少女 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少女时代的怀念之情以及 之情。
5.《如梦令》是 (作者)的一首词,从词中的“日暮”可以看出 ,诗人因为 而“不知归路”,一不小心 。又因为 ,所以“惊起一滩鸥鹭”。词中表现作者欢愉的词语是 ,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一句是 。
9、阅读短文,完成有关小题。
聪明人的眼光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一位眼光敏锐、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智者。
有一天,林肯独自一人来到华盛顿的大街上,那些还没有电视等先进媒体的传播,他只要稍加改装,就不会被人认出来。忽然,他看到在一家名为《智慧》的杂志社门前围了一大群人,于是他也好奇地凑了上去。结果发现,在华丽的墙壁上竟钻了一个小洞,洞旁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不许往洞里看!”然而好奇心还是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向里观望,林肯也顺着小洞向里看,原来里面是用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组成的《智慧》杂志的广告画面。
林肯总统觉得这家杂志的广告很有创意,就吩咐秘书为自己订了一份。果然《智慧》杂志不论内容、版式装帧、封面设计,还是印刷质量都称得上一流.颇受林肯的青睐。一天林肯处理完当天的公务.拿起一份新到的《智慧》杂志翻阅起来,翻着翻着突然发现这份杂志中间有几页没有被裁开。林肯很是扫兴顺手将杂志放到了一边。晚上,林肯躺在床上突然想起这本杂志的事情这既然是一本风靡世界的杂志.在管理方面应该是十分严格的,按常理是决不会出现这种连页现象的。他由此联想到杂志社在墙壁上钻小洞做广告的事,难道这里面又有什么新花样?他翻身下床找到这本杂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了它的连页发现连页中的一节内容竟被纸糊住了。林肯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错了。但印错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林肯又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着的纸最后发现下面竟写着这样几行字:“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请将杂志退还本刊,我们将负责调换并给您寄去奖金。——《智慧》杂志编辑部。”
林肯对编辑部这种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极其欣赏,便提笔写了一封信。不久,林肯总统便接到了新调换的杂志和编辑部的一封回信:总统先生,在我们这次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绝大多数人则只是采取了将杂志寄回杂志社重新调换的做法,看来您的确是真正的智者。根据您来信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杂志改名。这本杂志.就是至今风靡世界的《读者文摘》。
在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把机遇摆在了300个人的面前,但绝大多数人却熟视无睹只有8个人抓住了机遇还不到总数的2.7%。为什么只有8个人在平凡中发现了“非凡”,获得了奖金。
大地回春向万物发出了请柬但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机遇在人群中穿行,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去奋力捕捉。机遇的确有好有坏但与其抱怨没有机遇倒不如历练发现机遇的眼光。变革年代,是一个机遇特别多的年代,也是特别需要发现机遇眼光的年代。
【1】短文叙述了林肯总统____次发现了《智慧》杂志社__________的经过,赞扬了林肯总统__________的形象。
【2】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讲__________,在内容上起着__________的作用,从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3】文章第2自然段中括号中的句子的“不许往洞里看!”改成“请向里看”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4】面对没有剪裁开的《智慧》杂志,林肯的情绪发生了( )的变化。
A.好奇→疑惑→扫兴→欣赏
B.好奇→扫兴→疑惑→欣赏
C.扫兴→好奇→疑惑→欣赏
D.扫兴→疑惑→好奇→欣赏
【5】请在文中用“ ”画出与“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相照应的一句话。
【6】对文中划线句子“在我们这次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绝大多数人则只是采取了将杂志寄回杂志社重新调换的做法,”的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
【7】杂志社编辑部认为,林肯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10、世界上最好的文字,是最精练的文字
老舍
①语言是文学创作的工具,我们应该掌握这个工具。
②要把语言写好,不只是“说什么”的问题,而也是“怎么说”的问题。创作是个人的工作,“怎么说”就表现了个人的风格与语言创造力。我这么说,说得与众不同,特别好,就表现了我的独特风格与语言创造力。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十个画家给我画像,画出来的都是我,但又各有不同。每一个里都有画家自己的风格与创造。他们各个人从各个不同的风格与创造把我表现出来。
③写文章也如此,尽管是写同一题材,可也十个人写十个样。从语言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作家们的不同的性格,一看就知道是谁写的。莎士比亚是莎士比亚,但丁是但丁。文学作品不能用机器制造,每篇都一样,尺寸相同。翻开《红楼梦》看看,那绝对是《红楼梦》,绝对不能和《儒林外史》调换调换。不像我们,大家的写法都差不多,看来都像报纸上的通讯报道。甚至于写一篇讲演稿子,也不说自己的话,看不出是谁说的。看看爱伦堡的政论是有好处的。他谈论政治问题,还保持着他的独特风格,教人一看就看出那是一位文学家的手笔。他谈什么都有他独特的风格,不“人云亦云”,正像我们所说:“文如其人”。
④不幸,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东西,而始终没有自己的风格。这就吃了亏。也许他写的事情很重要,但是因为语言不好,没有风格,大家不喜欢看;或者当时大家看他的东西,而不久便被忘掉,不能为文学事业积累财富。传之久远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好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也因为它有好的风格和语言。
⑤这么说,是不是我们都须标奇立异,放下现成的语言不用,而专找些奇怪的,以便显出自己的风格呢?不是的!我们的本领就在用现成的、普通的语言,写出风格来。不是标奇立异,写得使人不懂。“啊,这文章写得深,没人能懂!”并不是称赞!没人能懂有什么好处呢?那难道不是糊涂文章么?有人把“白日依山尽……更上一层楼”改成“……更上一层板”,因为楼必有楼板。大家都说“楼”,这位先生非说“板”不可,难道就算独特的风格么?
⑥同是用普通的语言,怎么有人写得好,有人写得坏呢?这是因为有的人的普通言语不是泛泛地写出来的,而是用很深的思想、感情写出来的,是从心里掏出来的,所以就写得好。别人说不出,他说出来了,这就显出他的本领。为什么好文章不能改,只改几个字就不像样子了呢?就是因为它是那么有骨有肉,思想、感情、文字三者全分不开,结成了有机的整体;动哪里,哪里就会受伤。所以说,好文章不能增减一字。
⑦运用语言不单纯的是语言问题。你要描写一个好人,就须热爱他,钻到他心里去,和他同感受,同呼吸,然后你就能够替他说话了。这样写出的语言,才能是真实的,生动的。
⑧我劝大家写东西不要贪多。大家写东西往往喜贪长,没经过很好的思索,没有对人与事发生感情就去写,结果写得又长又繁琐,自己还觉得挺美——“我又写了八万字!”八万字又怎么样呢?假若都是废话,还远不如写八百个有用的字好。好多古诗,都是十几二十个字,而流传到现在,那不比八万字好么?
⑨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的话,大家都能听懂,不是用了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词汇字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也是最精练的文字,哪怕只几个字,别人可是说不出来。简单、经济、亲切的文字,才是有生命的文字。
(选文有删改)
【1】(内容概括)在作者看来“好的(文学)语言”是什么样子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理解)请你从学过的老舍的课文中任选一篇,说说它是如何体现“好的(文学)语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生活中的小镜头》,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活中的小镜头
①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
②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穿球鞋的,高跟的,矮跟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③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④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⑤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沉思,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剪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似乎不看个够是绝对不罢休的;几个孩子趴在桌上,_______________。
⑥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声无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的手 (_______)的手 (________)的手
(_________)的手 (_______)的手 (________)的手
【2】根据第②、③自然段回答。
(1)作者抓住八组镜头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到图书馆看书的人,第二自然段一组写____________,一组写_____________。第三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镜头。
(2)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⑤自然段回答。
(1)用“__ ___”划出表示联想的句子。
(2)请你学习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方法,在下面的横线上照样子把这段话中“几个孩子”是怎样看书的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一句你最欣赏的有关读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根据你的理解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
为别人喝彩
我曾应邀参加一所小学的运动会。有一个班获得了“道德风尚奖”。我向校长提出心中的疑惑:在整个竞争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那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高在何处。校长说:“其实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同学们都为自己班级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唯有那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为别人喝彩”,竟值得这样推崇。
由此,我还想起了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人喝彩的场面: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大运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的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 ”。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北京,但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他们赢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
生活中,很多人只知道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的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的为别人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 你付出赞美 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 相反还将获得友谊与合作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矫正狭隘自私和嫉妒的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欢呼雀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动于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冷漠______________ 损伤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了有一个班的学生_______________的同时,也不忘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得了奖。
【4】文中第三自然段的横线上是法国运动员的一句祝贺语,请你联系后面的话,把一句合适的祝贺语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5】先给画横线句子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6】为别人喝彩值得崇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①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②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③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品味画线句子①②,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断线句子③,说—说母亲为什么“惊惶”。
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时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又是荠菜花开时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养菜荠菜的妇女、孩子。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广阔——(_______) 疑惑——(_______)
【2】荠菜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挖荠菜的感受是什么?你从文章哪个地方体会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点明题意的句子。
【5】题目“又是荠菜花开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16、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我们消灭了全部敌人。
(改成“把”字句) 。
(改成“被”字句) 。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3】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唱歌。
【4】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5】学校要开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修改病句)
【6】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18、按要求写句子。(4分)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封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
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什么用词手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请你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19、按要求写句子。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根据下列的提示与要求,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题目一:我______这堂课
要求:1.从“喜欢”“不喜欢”“讨厌”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上,然后按题作文。2.要求写成记叙文,要交代清楚是一堂什么课,以及这堂课的内容、你的感受。3.书写端正,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主,语句通顺,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二:李芳也来参加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
要求:1.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文题,抓住“感到意外”“这样做真不容易”展开合理想象。2.要写成记叙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3.书写端正,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主,语句通顺,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