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在选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并回答问题。

他全身的毛都______了起来,______起腰,伸直了腿,四脚______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________着,瞪大的眼睛______着火星。

选段中的“他”指________,“他”由一向温柔和善变得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用两个成语代替下面两个“很多”。

(1)店里小商品很多。_______

(2)公园里游人很多。_______

(3)描写颜色的成语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

发怵——_________   名不虚传——________ 

2)反义词:

粗犷——________  狭窄——________

4、我能按原文填空。

①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______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的碧绿的西瓜。

③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__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④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__________

⑤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烟台的海告别了冬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 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

(2)《孔子游春》中,孔子说"好像有德行",是因为水____________;说水"好像有情谊",是因为水___________;说水"好像有志向",是因为水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游子的______之情。表达类似情感的诗还有《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本诗借物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现代文阅读

哨卡

在风雪迷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

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心就可能坠落悬崖。

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是先把脚踩实,再回头拉将军的手。将军最近考察了这带的所有哨卡,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早上,将军还在山下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狂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接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登上了海拔五千米的哨卡。狂风更加肆虐,雪拍打到脸上,像刀割一般疼痛。

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一行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卡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将军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的规定是什么?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得更生气了,他提高了嗓门:你就这么带兵的?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

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

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立正的战士。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军人,行了一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kǎ  qiǎ)                ________(duò  zhuì)

将军一 ________(háng  xíng)         ________(zhù  chù)

2摘抄一处描写天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句子,回答问题。

①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哨兵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哨兵为什么合上嘴”?________ 

②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军人,行了一个军礼。将军为什么要敬礼?这个军礼表示的是什么意思?________

4在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或崇敬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材料一:

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检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趋势)

检测项目

升降趋势

检测项目

升降趋势

身高

肺活量

体重

视力

胸围

男子1000米

女子800米

材料二:

广州儿童中心、中国儿童中心联手舒肤佳共同发布《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状况调查报告》:参与调查的5000余名儿童中,周一到周五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平均约1小时,约有27.5%的儿童不足1小时。12.45%的儿童每天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超过2小时,到了寒暑假这一比例骤增至61.4%。

材料三:

据《河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河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读了材料一,你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材料二中,作者搜集了很多数据。透过这些数据,你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就如何开展有效的体育训练活动,向你身边的同学提几点建议。(不少于3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请为此活动拟一条宣传语。(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请用“ ”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

【2】给短文第二自然段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鼎”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第六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我能写出带有“鼎”字的两个四字词语:__________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其中“固”的意思是__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___,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为人民服务》选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一文是________同志为悼念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的“____”在文中画出来。

【3】结合选段,说说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解。

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18)

有志者事竟成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了师,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心侍候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因此,在三年里他懂得了不少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三年过去以后,师傅要他学些医书、药典。从此,华佗便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三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责怪华佗不懂医道。就在这时,师傅忽然坐起来哈哈大笑: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本领的。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

风餐露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夜”是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文中还有类似的词语,试着找出来。(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体现“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世界文明发生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经典著作。②它们及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等各个学科。③这些著作_________在当时产生过巨大的作用,_________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智惠已经成为全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是_______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句的标点符号有误,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第③句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 孝,必须杀他!(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是不能忘记这十多年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养花很有意思。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仿写一个含有破折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请你以“当   不在身边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    ”上可以填爸爸、妈妈、老师、伙伴等,习作要通过一件事具体讲清楚,当他(她)不在身边的时候,你的真实想法以及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