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不舍   (______)(______闪烁   (______)(______素裹

_____)(______俊秀   (______)(______壮阔   (______)(______飘渺

_____)(______绚丽   (______)(______天工   (______)(______激昂

2、填空。

(1)《墨梅》中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独善其身,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___,把山比作___________,“眉眼盈盈处”既指___________,又描绘了___________

(3)《石灰吟》中是清代诗人__________的作品,诗中赞颂不怕牺牲,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字义理解和运用。

“章”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诗歌文辞的段落;②佩带在身上的标志。第①种解释可组“章”在古诗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词为________;第②种解释可组词为 ________。“终日不成章”中“章”的意思是________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忐忑不________  ________气未脱   呐喊______________无悔

_______心长 一年一________   字_______其人  桃_______满门

1.选择上面的词语填空。

(1)张老师走过来________地说:“孩子,你考试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呀!”

(2)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就算挨批评我也_________________

2.“忐忑不(  )”的意思是_________,像这样形容人心里紧张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线的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

5、照样子,写词语。

例:泪(潸潸)

眼(  )  绿(  )  急(  )  乐(  )

汗(  )  白(  )  笑(  )  哭(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 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____________,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

体裁是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__,又送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的深情。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________, 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____

8、古诗文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带点的字词的意思。

乃:___________________  

花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诗句划节奏。

好 雨 知 时 节, 当 春 乃 发 生。

3解释诗句的意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他被后人尊为“诗圣”。____

(2)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喜”字,所以题目与诗的内容不符。____

5诗的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作者直接___________了这场及时雨。后面六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图表阅读

学生眼里的家长教育方法

下图是某市教育局对随机抽取的150名学生关于家长教育方法的调查结果.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内容回答问题。

【1】这个图表是从( )的角度思考家庭教育的。

A.老师

B.学生

C.家长

D.学校

【2】调查的结果中大约有( )位家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A.40

B.37

C.110

D.3

【3】假如你是老师,你会给非引导教育的家长提些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父亲的打与不打

小时候,宁涛是个调皮的孩子,爬树掏鸟蛋,下河摸虾,不是把裤子撕开一条口子,就是把衣服挂个洞,父亲见了,却从不打他,而是笑呵呵地跟他的母亲解释:“孩子嘛,都这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可有一次,宁涛偷了邻居的五块钱。五块钱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父亲知道后,把他用皮带捆在树上,狠狠地抽了好几鞭。边抽边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我看你还敢不敢偷,下次再偷,我剁了你的手!”那一次,他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看了极其心疼,说父亲下手太狠,和父亲吵了一架后回娘家了。那一次,父亲破天荒地没有去外婆家接他们,他这才意识到偷是让父亲最痛恨的事情。他再也不敢偷了,他怕说到做到的父亲真砍了他的手。

九岁的时候,宁涛带6岁的弟弟去外婆家,刚好那天村里放电影,他带弟弟去看电影,电影看到一半,宁涛出去上厕所,结果回来的时候没有看见弟弟,当时,他猜想弟弟可能是跟着熟人回家了吧,便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他回到家,没有看见弟弟,他才慌了神。全家人奋力寻找,也没找到弟弟。——闯下这么大的祸,父亲肯定会狠狠地打他一顿吧,可是,父亲却一句话也没有说。之后,弟弟就像一根刺,梗在宁涛的喉咙里,他不提起,父母也不提起。但他知道,父母都想念弟弟,特别是年纪越来越大,对弟弟的思念与日俱增。但父母从来没有责怪他。他其实很希望父亲打他一顿,哪怕是狠狠地打他一顿,他也不会怨父亲一丝一毫。

在弟弟失踪后的第26年,宁涛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寻人节目,才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通过央视节目组的多方寻找,他终于找到失散26年的弟弟。那一刻,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节目现场,父亲老泪纵横。主持人问他的父亲:“弟弟丢了,你打了哥哥没有?”父亲坚定地答:“没有。”主持人问为什么没有。父亲说:“弟弟丢了,他心里已经很自责了,我们已经丢了一个小孩了,我们得把爱加倍地放到哥哥身上。”

那一刻,宁涛泪流满面。父亲的打与不打,都是因为爱他。父亲的打,是因为怕儿子染上恶习,走上不正当的道路;而父亲不打他,是因为怕儿子心理负担过重,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1文章是按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A. 空间   B. 时间   C. 事情发展

2文章围绕父亲的“打”与“不打”来叙述,这样的写法是(    

A. 正反对比     B. 前后对比    C. 前后照应

3简要概括文章所叙述的父亲“打”与“不打”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三件事中,作者详写的是哪一件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刻画父亲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而第4自然段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宁涛是一个________的人。

6读了这篇文章,对照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想对你的家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段, 回答问题。

汤姆的同桌贝琪是镇上大法官撒切尔先生的女儿。她央求父母约请同学们到山上野营,孩子们乘渡轮来到镇外的山上。

大家来到有趣的魔克托尔山洞。鱼贯而入的孩子们对这阴森神秘的山洞心生好奇又有点儿紧张,就连好冒险的汤姆也是第一次来。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孩子们在洞中玩着,闹着,陆续从不同方向汇集到了山洞出口。

但汤姆和贝琪却在洞中迷路了。一心想当探险家的汤姆带着贝琪在洞中东窜西走,总也走不出去。贝琪害怕了。男孩子的勇气和智慧让汤姆有了信心,他安慰贝琪,耐心地寻找山洞的出口。(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央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贯而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洞内样子的句子。

【3】读了上面这段话,汤姆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吗? 把它介绍给你的朋友吧!把你的推荐理由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战士们从屋里冲了出来。随着啪的一声枪,鬼子官被击中了。他身子一拱,滚到了嘎子脚下。嘎子连忙________起身边的一把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官身上________去,可是不顶用,鬼子官已经把枪掏出来了。嘎子一急,________上去,用身子使劲________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________住他的手腕,把手枪________了下来。鬼子官一翻身把嘎子踹开,想去夺枪。区队长一甩手,又补了他一枪。鬼子官腿一蹬,不动了。

随着一片冲杀声,反攻开始了。战士们从屋里涌出,chōng  chòng)向了大街。鬼子们纷纷四下逃散,________被击dǎo  dào)了,________举手投xiáng  jiàng……

1在横线上填正确词语。

2为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chōng  chòng)向       ________dǎo  dào

________xiáng  jiàng

3嘎子夺枪时的一连串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________

4你想对嘎子说: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青春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童年的时候,我在院子里生活的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这绿是空灵且深邃的

B.这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

C.这绿摇曳多姿,空灵且深邃

D.这绿总让“我”想起宽大的庭院

【2】简要概括第三自然中作者所回忆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本文的思想主题,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描述了儿时故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B.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及家人的精神滋养。

14、重点段落品析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啃手里的窝窝头,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1我们家遭遇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在法庭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的父亲是谁,外界对他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乐园

【1】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字句)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字句)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5】修改病句。

(1)某家新开张商店广告: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2)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3)演员的穿着打扮怪模怪样,同学们不禁忍不住笑了起来

 

16、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王林的妹妹从电视上看到美国的植物人被拔插管的消息。(缩句)

(2)李老师对张兰说:“我让你帮我拿的书放到哪里去了?”(改为转述句)

(3)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改双重否定句)

(4)流水为话题写一个拟人句、一个比喻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小守门员敏捷地把球挡回去了。(改为字句)

【2】杨靖宇难道不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她现在听课认真。她现在精神焕发,信心十足。(用关联词连接)

【4】讨论时,同学们发言特别激烈。(修改病句)

【5】这堂课,王老师给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难忘的印象。(修改病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分析加点词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天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突然当啷当啷地大响起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例句,根据所给的词语发挥想象写句子。

例:(欣喜)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我不再______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糊涂”“相信眼泪”……

2.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写,要有真情实感。

3.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