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识填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的作品,被称为_______,诗歌中的“妻子”的意思是_______,“青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
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孰为汝多知乎?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解释关键词。
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____________ 脉脉不得语。 脉脉:_______________
日暮汉宫传蜡烛 汉宫:_______________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中庭:_______________
4、辨字组词。
虚(______) 旋(______) 媚(______) 绊(______)
虑(______) 旅(______) 眉(______) 拌(______)
5、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这( )粥,(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 )没有饺子吃,( )必须买杂拌儿。
(3)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4)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 )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岁,无暇顾及。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问: 。
②无遗力: 。
③少壮: 。
④工夫: 。
⑤始: 。
⑥终: 。
⑦浅: 。
⑧绝知: 。
⑨躬行: 。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3】解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话的意思,并说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
7、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
。
,
。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赏析。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呜舂涧中。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下列词语。
闲:______________ 空:______________
残阳:__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江吟》写的是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
B.“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暮江吟》中“瑟瑟"的意思是“深红色"。
D.《鸟鸣涧》一诗以桂花落来衬托夜间的寂静。
【3】理解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鸟鸣涧》《暮江吟》的相关知识有误的是____
A.《鸟鸣涧》《暮江吟》的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B.《鸟鸣涧》以桂花、月、鸟等景物,映衬了春山的空寂和春涧的幽静。
C.《暮江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暮江吟》写了秋江落H和露珠映衬下的新月。
(2)写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暮江吟》一诗中,前两句写___________时江上的美景,从“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后两句写_________时江上的美景,从“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并在画线句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画“____”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等词语。
【3】本段共有______句话:中心句是第______句;第二句引用曾写过《史记》一书的文学家司马迁的话说明生死观,类似的名人名言还有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是第______句;最后一句以______为例,说明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
【4】下列人物中,(______)的死重于泰山,(______)的死轻于鸿毛。(填序号)
①戚继光 ②刘胡兰 ③雷锋
④秦桧 ⑤李大钊 ⑥汪精卫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恩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文引用_________的话分析了死的不同意义,一种是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解释字义。
固: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__
②整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画“______”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 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另一个“死”字表达了对法西斯的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等。
【4】结合生活或阅读,你还知道谁的死重于泰山?谁的死轻于鸿毛?分别用一句话进行实例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带着问题来读书。
【1】本文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一文,这是他在________写的,在那里他还写下了《________》等文章。
【2】作者在本文称呼的“朋友”指的是( )。
A. 作者自己的朋友 B. 作者的同事 C. 全国的民众
12、名为“课外”的阅读。
一条马肉(节选)
副官处的同志非常担心毛泽东的身体,他们发现警卫战士的粮袋中只剩下很少的一点儿青稞麦了,便坚持要给毛泽东同志留下两指宽的一条马肉。警卫战士们悄悄收下了。
做饭的时候,战士们拿出了那条马肉,准备混在野葱、野菜中煮汤吃。毛泽东见到马肉后,语带责备地说道:“你们又打埋伏了!”但他知道警卫战士们的良苦用心,况且战士们也是很长时间没沾荤腥了。他不忍再说他们什么了。于是,他便帮着战士们生火、煮菜。忽然间,他又想起了什么,吩咐战士们说:“马肉不能全吃尽,要给戴天福同志留下一些!”
戴天福是警卫班中年龄最小的战士,在过大渡河的时候,他不幸患了疟疾,紧接着爬雪山,又劳累过度,身体更加虚弱了。一路上,毛泽东对他格外照顾。
战士们说:“小戴是重病号,他一定能分到一份。”
毛泽东说:“还是留下一些好,万一他分不到马肉,不就可以补救啦!”
正谈着的时候,奉命去照顾戴天福的钟福昌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毛泽东问:“小钟,戴天福同志呢?”钟福昌再也忍不住眼泪,他哽咽着说:“他……牺牲啦……”他边说边将一个纸包递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纸包,轻轻地将它打开,里边包着的竟是一条马肉。他明白了,这是分给戴天福的那条没有来得及吃的马肉。毛泽东托着纸包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气喘吁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三个结构(ABC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又打埋伏了!” 这句话中“打埋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牺牲啦……”前后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前面的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后面的表示表静默或思考 。
B.前面的表示表语言的中断,后面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C.面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后面的表示表静默或思考。
【4】“毛泽东托着纸包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此时,主席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篇文章,我们能从毛主席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蝙蝠和夜蛾之间的“电子战”》,完成下面题目。
蝙蝠和夜蛾之间的“电子战”
蝙蝠是哺乳动物的飞行将军。一到傍晚,编蝠就在空中盘旋,一边飞,一边捕捉蚊子、蛾子什么的。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喉咙能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当遇到物体的时候,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科学家把蝙蝠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蝙蝠飞将军的回声定位器就像一部活雷达。它的分辫本领特别高,能把昆虫发射过来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的声信号区分开,准确地辨别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
更让蝙蝠自豪的是,它这部活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还特别强,即使干扰噪声比它发出的超声波强100倍,它仍然能有效地工作,引导蝙蝠在黑夜中准备却地捕食害虫。
就像有矛就有盾一样,蝙蝠有“活雷达”,有些夜蛾就利用自身高超的“反雷达装置”来对付它,于是双方就展开I一场动物世界的“电子对抗”战。
夜蛾是一种夜间活动的昆虫,喜欢围绕着亮光飞舞。别看它们是些小飞虫,身上却有探测超声波的特殊“装置”。动物学家们发现,在有些夜蛾的胸、腹之间有一个鼓膜器---这是专门截听“雷达波”的器官。有了这个“反雷达装置”,夜蛾可以发现距离它6米高、30米远的蝙蝠。夜蛾在截听到蝙蝠的探测“雷达波”之后,如果编蝠离它还有30米远,它就转身逃之夭夭;如果蝙蝠就要飞过来啦,夜蛾身上的鼓膜器就告诉它大祸临头,夜蛾便当机立断,不断改变飞行方向,在夜空中兜围子、翻跟头,或者干脆收起翅膀落在树枝、地面上装死,想尽办法让蝙蝠找不到它的位置。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些夜蛾还装备有“电子干扰装置”。在它们的足关节上,有一种特殊的振动器,能发出一连串的“咔嚓”声,用来干扰编蝠的超声波,使它不脆确定目标。
有些夜蛾的“反雷达”战术更高明,它们全身都是“反雷达”装置。这就是它们满身的绒毛,可以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强度的回声。夜蛾自己也能发出超声波侦察敌情。
在这场特殊的动物“电子战”中,尽管编蝠飞将军有一整套“电子进攻”手段,但在夜蛾巧妙的“电子防御”措施面前,有时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夜蛾小巧精良的“电子对抗装置”,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如果这些自然之谜被彻底揭开,应用到军事技术上,就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防卫和攻击效果来夺取未来战争的胜利。
【1】写出下边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蝙蝠是哺乳动物中的飞将军。(______)
②有了这个“反雷达装置”,夜蛾可以发现距离它6米高、30米远的蝙蝠。(______)
【2】请问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何表达作用。
但在夜蛾巧妙的“电子防御”措施面前,有时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短文,你知道蝙蝠和夜蛾之间的“电子战”具体指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普罗米修斯》。
火神不敢违抗(kāng kàng)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狠(hěn kěn)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qī xī)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zhàng zàng)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抗(kāng kàng) 狠(hěn kěn)
膝(qī xī) 脏(zhàng zàng)
【2】把普罗米修斯受到什么折磨的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办法好,我们怎么会不采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鲁智深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将带点词换成另外一个词,使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傅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一定拔不起这杨柳。(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春风吹绿了田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或欣喜若狂,或忐忑不安,或欣慰,或沮丧,或……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情感真实,书写规范、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