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厉害了,我的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zhènɡ fǔ( )成立了!xiān kāi( )了崭新的一页,全国人民fèi ténɡ( )了。继往开来,优秀的中华儿女励精图治,人工智能、“神舟”返航……pān dēnɡ( )了一个又一个高峰;一带一路,huì jí( )力量,十年fèn zhàn( )再出发……中国,以háo   mài( )的步伐向前挺进,yì lì( )于世界的东方。

2、看拼音,写词语。

学与问是xiāng fǔ xiāng chéng______的,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们要像shěn kuò______一样jiān chí bú xiè______地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3、看拼音,写词语。

táo  zuì   méng  lóng   ēn    lún  tūn  zǎo

(   ) (   )   ( )   (   )

chú fáng   u   chún shú   yáng dùn cuò

(   ) (   )   ( )   (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妩媚——(________) 忽然——(______) 潇洒——(______

反义词

浑浊——(________)妩媚——(_______) 笨拙——(_______

5、品读诗句。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______________。诗意: 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句诗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通过一些江南常见的景物,描绘了一幅江南_______的绮丽画面。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句诗中“一水护田”对应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诗对仗工整,采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村充满生机又____________的美景。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1.这两首诗都用了( )的手法,第一首明写( ),实质要表达自己( )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 ),赞扬了它们( )的精神。

2.《石灰吟》的在这儿是( );的意思是(   )。

3.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本学期在百花园中学过一首陈毅的《青松》,请你把它写下来。

 

7、品读诗中的环境描写,悟湖阴先生的形象。

书湖阴先生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诗人______写在_________________(哪里)的。

【3】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一水”对“_______”,“护田”对“_______”, “将绿绕”对“__________”。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写了___景色的清洁幽雅,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的___;后两句写了___景色的自然幽雅,我们能感受到画面的___。(填序号)全诗表现了湖阴先生的_______________

A.静态之美    B.动态之美

C.庭院之外    D.庭院之内

【5】后两句诗除了对偶,还采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___的感情,令整幅画面显得___________

【6】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淡抹总相宜。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水光潋滟_________ A.形容水满。 B.形容水波流动

(2)雨亦_________ A.奇怪。 B.奇妙。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个“跳”字,一个“______”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______。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______”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3】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其中诗句中的“湖”是杭州西湖。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晴方好”想开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能想到其他诗人描写西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综合训练。

春天的楠竹林

江南三月,青青的楠竹林里,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

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出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的生命力的爆发!在春天的楠竹林里看爆笋,让人觉得惊心动魄、蔚为壮观。

在八百里洞庭湖边,我见过竹竿上有着紫褐色斑点的斑竹,即传说中的“湘妃竹”。在四川广安乡村,云遮雾罩的川西坝子一带的农家院落里,我见过一丛丛的慈竹。在云南的少数民族村寨里,我见过美丽的凤尾竹。在赣南井冈山地区,我也见过满山满岭的毛竹……然而,众多品种在的竹子里,最让我难忘的,还要数遍布鄂南大地的楠竹。

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竹椅、竹床、竹席和竹毯,农民头上的竹笠、肩上的扁担、手上的提篮,建筑工地上的竹板、脚手架,江河里的竹排,新农村建设中的屋舍栋梁,还有集贸市场上的竹筷、竹帘、竹杖、竹扇,甚至我们书桌上的竹纸、笔杆、笔筒和各种竹器工艺品……哪一样不是楠竹的奉献呢!

一片片楠竹林,在那幽深而多雾的山冈和山谷间,以群体的坚强、蓬勃和进取之心,向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乡土的忠贞、依恋和守望。

春天的楠竹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无可阻挡的自然力与生命力的启迪,还蕴含着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诗人郭小川在《楠竹歌》中赞誉道:“一身光洁,不教尘土染青枝……风来雨来,满身飒爽英姿;霜下雪下,照样活跃不息……”在鄂南,透过阳春三月楠竹林里爆笋的奇观,你还会发现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是金色的。

【1】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楠竹进行对比,突出了________

【3】对文中引用诗人郭小川赞誉楠竹的诗句的好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突出了楠竹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风采

B.写出了楠竹的外形特点以及它的生长环境

C.赞颂了楠竹旺盛的生命力与顽强坚忍的精神品质

D.为文章增添了诗意,丰富了文章的意境

【4】文中画“﹏﹏﹏”的句子写的是作者的________(所见  所闻  所感)。由此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

10、课外提优

自由与生命

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12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我当机立断,决心捕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她为我一人歌唱。果然,我成功了。她先是拍打新生的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她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她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知道这样比我喂她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发现她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已经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把小可怜儿那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迷惑不解:  

皆大欢喜:  

2)文中作者认为哪件事是皆大欢喜的事?又是什么让作者迷惑不解?

 

   

3)小画眉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会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仔细读画“  ”的句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自由和生命哪个更重要?请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阅读理解。

《广玉兰》节选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数世同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生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四个方面描写了广玉兰花开时的不同形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广玉兰的_____________之情。

3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   ”标出。

4这段话为我们学习写一种植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读了这段话,你学到了哪些主要表达方法(写作技巧)?请写出两种。

(1) 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①从100多年前法国小说家凡尔纳发表科幻名著《从地球到月球》开始,人类就一直在构想如何实现对月球的实地探测,然而被人类赋予了许多情丝的月球,实际上已经濒临“死亡”。从科学角度来分析,月球表面的环境非常严酷,完全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尽管如此,近半个世纪以来月球仍然不断听到来自地球的探测器的“叩门声”,它的

魅力到底在哪里?

②月球的主要内部能量已于31亿年以前释放殆尽。现在的月球是一个古老的星体。然而月球上有两种资将会给地球带来重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提供新思路。一是月球上也许可以接收到丰富的大阳能;二是月球矿藏丰富,尤其是富含核聚变燃料氦-3。

③测算表明,每年到达月球范国内的太和阳光辐射能量大约为12万亿千瓦。假设使用目前光电化率为20%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则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每小时可发电2.7千瓦时。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在月球表面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从而获得丰富面稳定的太阳能。

据估计,月球土壤里含有大约100万吨至500万吨氦-3,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前景。如果把氦-3作为可控核聚变燃料,它将是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安全、清洁和廉价的燃料资源。今后一旦人类在月球建立基地,就可以直接利用氨-3作为火箭的燃料,在月球上建立发射场,以发射各类航天器。由于引力小和无风等诸多原因,在月球上发射航天器的优势远远大于地球。因此在月球建立基地也将时人类进一步探索外太空起到重要帮助。

【1】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算表明,每年到达月球范围内的太阳光辐射能量大约为12万亿千瓦。”这句话运用( )的说明方法。

A.作比较

B.下定义

C.列数字

D.举例子

【3】人类在月球上建立发射场发射航天器,可利用月球上的哪些有利的条件?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4】第④自然段中的带点词“据估计”和“大约”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与文中观点不相符的是( )

A.月球内部已经没有了能量。

B.氮-3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C.每年到达月球范围内的太阳光辐射能量超过12万亿千瓦。

13、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②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③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       姿势)与娴熟(技艺       技能)。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词语。

【2】除夕的活动具体有哪些?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

【3】“鞭”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

“鞭”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鞭子;②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③成串的小爆竹。请给下列加点的“鞭”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快马加鞭( )       (2)放鞭( )       (3)教鞭( )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的作用。

【5】古今文人曾写下许多描写春节的诗词,请你试着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蜡烛的秘密

①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

②我一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纳闷,一个镇,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对我的疑问,店主懒得解释,只淡淡地说:“利润太小,不划算。”

③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余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地告诉我:“我家也没有,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

④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空当里,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摆着香纸蜡烛。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

⑤老阿婆乐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⑥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在屋里待腻了,到街上散步。

⑦长街寂寂,唯烛光融融,从各家窗户里探身出来,石板路也镀上了一层柔柔的光,有一种梦境般的美。

⑧我来到先前的那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闲聊起蜡烛的事。我说:“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你为什么不进一些呢?”

⑨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原来,老阿婆日子过得很艰难,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

【1】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文内容,在第⑨自然段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描写了老阿婆的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这位老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第⑦自然段是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

A.表达了作者对石板镇美丽夜景的赞美。

B.说明石板镇非常偏僻落后,夜晚行人很少。

C.烘托了人们帮助老阿婆的美好心灵,赞美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D.表现了阿婆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和谐美好的境界。

【5】短文最后才点明蜡烛的秘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桑娜不得不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改为肯定句)

 

2.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3.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4.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日子怎么过?(改为陈述句)

 

5.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6.父亲对我说:打你不是为别的事,就为你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悦耳的歌声被王强的思路打断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沙舟故意锯出一个跟老师规定的图形相反的木块。(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们观看演出。(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不改变原意改写句子。 

①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换一种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内。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外。(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改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缩句)

2.独脚海鸥只有一只脚,停落时得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双重否定句)

3.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为转述句)

5.武汉市荣获全省卫生文明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努力的结果。(修改病句)

6.我能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改反问句)

 

19、句子加工厂。

(1)孩子们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孩子们在家中能照样有声有色地玩耍。(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改为反问句)

2.人与山的关系密切,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3.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夸我,我很兴奋。(加合适的关联词)

4.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会了。(改为反问句)

5.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有这绿树。(加恰当的关联词)

6.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字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把下面的句子描写得更生动,更具体。(2分)

爷爷老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