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黄金搭档。(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   )的敬意  (   )的爱慕  (   )的薄暗  (   )的心潮

 

2、组词。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diào______ wàn______

tiáo______   màn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1.鲁迅,原名________,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等,他曾说过:“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我们又积累了许多古诗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体会到到辛弃疾笔下丰收的喜悦;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刘禹锡笔下波涛汹涌的黄河;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来到了杜牧笔下的烟雨江南。

3.我们还体悟到许多催人奋进的精神。_____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的红军战士,__________的老支书,__________的鲁迅,他们平凡而伟大,彰显出人性之美。(填四字词语)

4、诗词扫描。

(1)___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只等闲。

(2)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

(3)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5)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5、精彩回顾。(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句中一个“______”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______”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______”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本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著名文学家、___家,有__之称。代表作有__________等。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浪淘沙:______________ 九曲:_______________

浪淘风簸: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_______________

【3】读了下面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把你看到的画面用一段话描述下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读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会怎么办?请把你的方法写在下面横线上。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赏析古诗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悲伤的是什么?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要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诗歌读懂,然后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进行体会,如本诗我们可以抓住”“九州同进行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1】笑嘻嘻 笑______ 笑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内容,选文第一个小节写的是获得土地的三黑__________

【3】从“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你体会到了三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到土地的三黑,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请简要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乐园。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

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在选文中画出描写桑娜神情的句子。

3选文主要是描写桑娜的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写出了桑娜抱回孩子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穷人》,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下面这节诗,做练习。

       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

          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1第一句诗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2描写祖国曾经遭受屈辱的是第_______句。

3东方雄狮喻指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七月的星火” “ 南湖的航船象征     

A. 中国共产党   B. 中国

4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意思是(          

A. 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华大地奏响,全国人民奋力建设小康社会。

B. 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世纪之声。

C. 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5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是指(          

A. 中华大地向世人展示了壮丽如画的锦绣山川。

B. 中华儿女用智慧和勤劳建设祖国,中华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C. 中华儿女把建设祖国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

11、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在的儿童普遍(biàn piàn)有个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其实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能传达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jiáo   jué)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1】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音节。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             瞬间——( )

【3】照样子写词语。

多姿多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把阅读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把电视前的观赏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一谈,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

2“居高临下”中的“临”,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画。“临”在字典中的解释: A.靠近,对着; B.来到,到达; C.将要,快要; D.照着字画募仿 E.姓。“居高临下”应选______解释,“临别”应选____解释。

3文中画横线的是比喻句,作者把____比作_____,说明石头砸下去_______。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五位士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面对英勇献身的五位壮士,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②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③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④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⑤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⑥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⑦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给第3自然段“□”里加上标点符号。

(2)“含糊”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含糊地回答“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5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线的句子,填空。

“轻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表现了李大钊____________的精神。

14、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穷人

①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②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已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该选段出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俄国文学家、思想家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

【2】“她的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桑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3】第②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描写,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了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镭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问蔡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会吗?我猜你是会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的活动我们必须参加。(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 他的父亲叫他闰土。(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们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庆龄把李燕娥安葬在宋氏陵园。(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成陈述句。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让我开口。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他上课玩玩具,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改为字句)

我珍藏着这个秘密。(改为反问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善意的谎言

提示:我们常说,撒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那么善意的谎言可不可以有呢?请写出你的想法。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