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句子,写词语。

1.许多巢xué里都有刚刚化出来的小海龟。

2.我做了一件不可及的chǔn事后,tuí丧地回家了。

3.清脆的叫声响彻云,xiāo,明mèi的阳光普照大地。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气急________)(________  畏________________  哀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难鸣  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失所

3、课文内容我了解

(1)阿基米德是 ( )有名的科学家。

(2)阿基米德很爱( )(   )。走路在想,吃饭也在想,有时还画(   )。想着,画着,就忘了吃饭了。

(3)阿基米德用(   )原理,打败罗马帝国侵略军。

(4)本文通过两个故事,介绍了科学家阿基米德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及其伟大的人格,赞扬了他献身(   )的精神。

(5)等一下杀我,这条几何定理我还没有证明完呢!这句话说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阿基米德还在想着他的( ),足以表明他对科学( )献身精神。

(6)举例说一说,你还了解哪些科学家的事迹?

 

 

 

 

4、写出反义词。

漫长______ 名不虚传___________ 平坦______

5、课文传真。

(1).《牛郎织女》中的牛郎是个        的人,织女是个        的人。学习了课文,我想用诗句                来祝福他们。 

(2).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    搏击着,    搏击着,      搏击着。它         ,      ,       

(3).    不看山,    不看岳。 

上有    ,下有     

    甲天下,    甲桂林。 

东北有三宝:人参、         

(4).《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寄托着人民群众对    的憧憬,赞颂了      的美好感情,鞭挞了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习题。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

【2】词中的“玉盘”指的是______,你积累的哪首古诗词中也用了这个比喻?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类文阅读。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移家:搬家。②浑:全。

【1】这首诗作于诗人________时,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________的深厚感情。

【2】全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的无限痴情。

【3】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下列对“系”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中的“系”是“约束、羁绊”的意思。

B.“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

C.“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

D.“系”字符合春日和风吹拂的情景,表现出它们对主人的款款深情。

【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洋——21世纪的药库

据有关医学专家(预报 预测),人类将在21世纪制服癌症。那么,人类靠的是何种灵丹妙药?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药库。

牡蛎——这种小小的贝类,十分(鲜美 鲜明)可口,不过,它更大的价值却是由于含有一种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在(考虑 思虑)从海洋中采药的时候,医学专家们十分重视对珊瑚礁的(开发 开掘)和利用。实验表明,从珊瑚礁中(提取 提出)的有毒物质,也具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美国生物学家对鲨鱼进行了几十年的调查和研究后,发现鲨鱼几乎不患任何病变,极少得癌症,似乎对癌症有天然的免疫力。有些科学家将一些病原菌和癌细胞接种到鲨鱼体内,也不能使它们得病。看来,在鲨鱼体内有某种特殊的防护性化学物质。

中国的有关专家对鲨鱼的研究,几乎与国际上同步。1985年,上海水产学院和上海肿瘤研究所的专家们,首次发现鲨鱼血清在体外对人类红细胞性白血病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这一科研成果为人类从海洋生物资源中寻找抗肿瘤药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选择括号内用得恰当的词语。

【2】短文在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药库时举了哪些例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3】这是一篇________文,作者是按________顺序来写海洋是21世纪的药库的。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竹节人》(节选)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1】读选文填空: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些词能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觉得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

【2】仿照这段话的方法,写一段以“入迷”为主题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微①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微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从文中找出两个能分别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说说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第⑩段划线句,从三个方面说说这栋楼“美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⑧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B.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气质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具有供人观赏的价值,而且能够消除天气燥热,具有清爽怡人的价值。

D.“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畜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12、阅读现代文,完成练习。

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的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未来的一段时间,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平均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________

2)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未来的一段时间,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________)(________

3)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________

4)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________)(________

2“//"标出此文的结构层次,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3第②自然段中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句中的极其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1)第①自然段主要写了全球变暖后所产生的后果。________

2)未来的一段时间,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________

3)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________

5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假如你是一名环保宣传员,你将给周围的人提出怎样的环保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材料五(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山洞遇险

他们钻进一条长廊,不声不响地走了老远,边走边看新出口,看看跟进来时的是否一样。可是没一个出口是原来的。

汤姆每次认真查看新洞口,贝基就望着他的脸看是否有希望的表情,汤姆则愉快地说:“噢,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不是的,不过我们会找到出口。”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汤姆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随后他干脆见到出口就钻,拼命希望能找到来时的那个出口,嘴上仍说着“没什么太不了的”,心情却十分沉重,连说出来的话都失去了响声,听上去好像是“没救了!”贝基极度痛苦地紧跟在汤姆身旁,竭力想止住眼泪,可是眼泪还是流出来。她终于说:“对了,汤姆,别管那些蝙蝠吧,还回到那条路上去!看样子,我们越走越不对劲。”

汤姆停住脚步。“听!”他说。周围万籁俱寂,静得连他们的喘息声都能听见,汤姆放开喉咙大叫。叫声回荡在通道里,渐渐远去,直至最后隐约听上去像是阵阵笑声一样消失在通道深处。“喂,汤姆,别喊了,听起来怪吓人的。”贝基说。“是吓人,但我最好还是喊,贝基,说不准他们能听见我们。”说完他又大喊起来。“说不准”三个字比那阵阵笑声更可怕,它表明希望正在消失,两个孩子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可什么也没听见。汤姆立即按原路返回,步伐很快。可没多久,他表现出举棋不定的样子。贝基感到十分害怕,汤姆居然连往回走的路也找不着了。

“喂,汤姆,你怎么什么记号也没做!”“贝基,我真笨!一个大笨蛋!我根本没想到还会顺原路返回!是的,我们现在迷路了。真是糟糕透顶。”“汤姆,汤姆,我们迷了路!找不着路了!永远也走不出这个鬼地方了!真是的,我们当时干吗不和别的伙伴一起走呢!”说完,她一下子瘫在地上,大哭起来,这下子吓坏了汤姆,他以为她快要死了,要不然就是要发疯了。他坐在她旁边搂着她。她紧紧地挨着汤姆,脸贴在他怀里,一古脑地诉说她的恐惧,连后悔都来不及了。汤姆求她再打起精神来,可她说不能。于是汤姆开始了自责,骂自己不该把她弄到这种不幸的地步。这一骂倒有了好效果。她表示要努力抱定希望,只要汤姆不再说这种话,她愿意跟汤姆一起闯关,因为要说谁有错的话,她自己也不例外。

这样他俩又开始往前走,漫无目标地胡乱走——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往前走,不断地往前走。不久,希望又开始复苏——它没有什么理由,很简单,只是因为希望的源泉还没有因时间和失败而消失时,它自然而然地要复苏。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找寻出口的过程中,汤姆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请从原文中至少找出三个能体现汤姆心情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一处画“        ”句子中对汤姆的语言描写,可以感受到汤姆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从第二处画“        ”句子中对汤姆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4】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它在这里所起作用是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1)苍莽的大地母亲啊,是你的乳汁,从西北高原深深的地层中喷涌出这一道哺育着(   ) 、(   )的河流。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祖国母亲的象征,所以,对黄河的赞美就是对( )的赞美,就是对(   )的赞美。

(3)本文描写了在(   )和(   )上看黄河的不同感受,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的磅礴气势和神奇风采。同时表答了作者对祖国( )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4)本文有许多描写黄河的佳句,抄写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5)本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来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不好看。花生很有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做成了好几样花生食品。(先改为“把”字句,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的一个电视栏目是“人与自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19、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①庆龄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对苹苹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写完了家庭作业。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任选一个题目)

1.题目(一):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人温暖的话。凝视着它,那人、那事、那场景就会慢慢地浮现在眼前。拿起笔,围绕着中心意思表达你真挚的情感吧!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围绕中心把事情写具体了,是不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2.题目(二):记一次难忘的活动

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作为重点来写。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个别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还要把这次活动的体会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