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弯( ) 粒( ) 川( ) 族( ) 结( )
湾( ) 立( ) 州( ) 旗( ) 洁(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穷尽 山穷水尽
山川__________ 烟云_________
3、查字典,做题。
汉字 | 部首 | 读音 | 汉字 | 部首 | 读音 |
鲁 | _____ | _____ | 默 | _____ | _____ |
钓 | _____ | _____ | 裘 | _____ | _____ |
韵 | _____ | _____ | 辣 | _____ | _____ |
4、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 的黄山风景区,那里景色 ,尤其是 ,有趣极了
(2)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远上寒山石径斜,
(4)荷尽已无擎雨盖, 。
,正是橙黄橘绿时。
5、比一比,再组词。
喝(________) 棵(________)奖(_______)分(_______)睛(_______)
渴(________) 颗(________)将(_______)份(_______)晴(_______)
6、写字。
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
鸟语花香 和风细雨
7、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①《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____)
②《敕勒歌》是南朝民歌。(____)
③《登鹳雀楼》是宋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五言绝句。(____)
④《雾在哪里》里说“雾是个又可爱又听话的孩子”。(____)
8、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央”是独体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央”,先查“|”,再查4画。(______)
2.“朱德同志戴着草鞋,穿着斗笠。”这句话是对的。(______)
3.雨点、霜冻、雪花、梅花是一类词语。(______)
4.《曹冲称象》中的曹冲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______)
5.《狐假虎威》根据《伊索寓言》改编,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______)
9、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几个虫子真可怕”。(______)
【2】读书的时候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字:“秧”,我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______)
【3】“秋季里,稻上场”中的“场”的读音是“cháng”。(______)
【4】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______)
【5】《雪孩子》一课中,是小猴救了小白兔。(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前腿,后长出两条后腿。____
【2】青蛙天天吃害虫,是一种有益(yì)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它。____
【3】水总是做坏事,给人们带来灾难。____
【4】水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雨。____
11、阅读
冬姑娘的朋友
寒风姐姐是理发师:“嗖(sōu)嗖嗖”为大树理了个光秃(tū)秃的头,还为小草剪了个板寸。
冷雨妹妹是化妆师:“唰唰唰”为梅花抹上了胭脂(yān zhi),把小宝宝的脸擦得红扑扑的。
雪花姑娘是美容师:“沙沙沙”将雪人的脸洗得白白嫩嫩,把爸爸装扮成了白眉毛的圣诞(dàn)老人。
冻冰哥哥是工程师:为小河装上了透明的玻璃天窗,为屋檐(yán)挂上晶莹透亮的冰凌(líng)当装饰品。
冬姑娘的朋友都是能工巧匠(jiàng),充满神奇的魔力!
【1】“唰”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冬姑娘的朋友有( )
A.寒风、冷雨、雪花、冻冰
B.寒风、树枝、雪花、冻冰
C.寒风、冷雨、雪人、冻冰
D.寒风、冷雨、雪花、落叶
【3】寒风姐姐把小草的发型变成了( )
A.长发
B.卷发
C.板寸
D.光头
【4】照样子,写词语。光秃秃____________白白嫩嫩____________
12、秋天的原野
秋天来临(lín)了.
天空像一块覆(fù)盖在大地上的蓝宝石.村外那个小池塘(táng)睁(zhēng)着碧澄(bì chéng)的眼睛,凝(níng)望着这美好的天色。一对小白鹅侧(cè)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不是喝了过量的酒,红得像一团火焰(yɑn)似的。
村前村后的稻子,低头弯腰,在秋风中默默(mò)地等待着人去收割。
半空中,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咿(yī)咿呀呀”唱着歌,告别人们,向天边慢慢飞去。
【1】照样子,写词语和句子。
(1)咿咿呀呀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天空像一块覆盖在大地上的蓝宝石。
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连一连。
碧澄的 天色
美好的 眼睛
默默地 等待
【3】这篇文章写了秋天原野的哪些景物?(分别用两个字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爷爷
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蚱(zhà)蜢(měng)好像会跳;小鸟好像会眨眼睛;最好的是那些虾,身体像是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游走似的。
齐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毫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齐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yuè)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shuān)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shū)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齐白石爷爷是一位著名的____________,他画得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的意思,去文中找词语。
①特别有名,很出名。______
②不怕吃苦,不怕困难,肯吃苦。______
【3】齐白石爷爷从来没有因为贫穷和困难放弃过画画,这让我们想到了“穷且益坚,不坠____________”这句话,最后因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4、《我的影子》节选
一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去散(sǎn_sàn)步。走到路灯下,我忽然发现地上有自己的影(yǐn__yǐng)子。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我做什么,它就做什么。
1.我会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我”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影子的?
3.我会填一填。
我 | 影子 |
挥挥手 | 挥挥手 |
蹦蹦跳跳 |
|
|
|
|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尊重别人
有一个小男孩非常淘气,他在花园里玩耍的时候,发现几只蜜蜂在忙碌着采蜜。于是,他偷偷拾起一根小木棒,将其中一只从花朵上击落。然后,他将那只昏迷的蜜蜂捡起来,并折断了它的翅膀。
不一会儿,竟涌来一群蜜蜂朝小男孩发起攻击。他的脸和手臂被蜇(zhē)肿了,便哭着去找妈妈。妈妈问他原因,小男孩就把刚才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严肃地问:“如果你尊重它们,它们会主动攻击你吗?”
不要鄙视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只有学会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1】读拼音,写词语。
táo qì chì bang yán sù zūn zhòng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醒——( ) 清闲——( ) 防守——( ) 鄙视——( )
【3】“它们会主动攻击你吗?”从这句话看,蜜蜂会不会主动攻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1.沙滩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彩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写句子。
1.大熊猫爱吃竹子。(可爱的)大熊猫爱吃(鲜嫩的)竹子。
藤上开出了花。(______)藤上开出了(______)花。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这么自私,怎么会有朋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看图,照样子写句子。
例:(蓝蓝)的天空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
1.________的牵牛花吹起________的小喇叭。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2.贝壳还用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写句子。
1、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
2、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_
3、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阅读课文片段,轻松答题。
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
是“红领巾”来放鸟巢。
崭新的木牌上写着:“请爱护小鸟!”
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
1.“红领巾”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来林中放______________,保护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