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下列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对试管口、锥形瓶口等部位,通过火焰灼烧进行灭菌
B.倒平板的操作过程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C.对锥形瓶、塞上棉塞的试管、吸管等,用干热灭菌箱进行灭菌
D.对操作者的双手、衣着以及操作空间等,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2、如图分别是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和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由细胞体、长的树突、短的轴突共同构成
B.只要刺激神经元,神经元均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C.③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D.完整的反射弧都只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组成即可
3、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煮沸消毒法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B.对试管口、锥形瓶口等部位,通过火焰灼烧进行灭菌
C.接种环、培养基、培养皿等均须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D.调节培养基的pH应该在配制培养基之后,灭菌之前进行
4、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O、H、N的含量最多,这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关
B.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
C.缺铁会引起人体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甚至导致缺铁性贫血症
D.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由细胞产生的,完成相关作用后即会失去活性
5、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小泡而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来增大膜面积
D.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
6、如图为某耐盐植物细胞与耐盐性相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H+通过协助扩散运出该细胞
B.H2O进入细胞,细胞内的渗透压升高
C.Na+以相同方式进入该细胞和进入液泡
D.土壤中氧含量不足可能会影响其耐盐性
7、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类似物处理种子来促进其萌发
B.使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喷洒已长足的西瓜,可促进西瓜成熟、减少白籽瓜
C.用适宜浓度吲哚丁酸喷施草莓浆果,可促进果实膨大、提高产量
D.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激素类似物
8、双皮奶是起源于广东省顺德的一种表面有双层奶皮的甜品。当牛奶加热后,脂肪会聚集到牛奶表面,随着加热的持续进行,脂肪球膜蛋白发生变性,失去脂肪球膜的脂肪不稳定,很容易凝结在一起,最终形成稳定的皮膜,就是我们看到的“奶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球膜蛋白发生变性主要是因为肽键的断裂
B.脂肪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生物大分子
D.脂肪球膜蛋白的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9、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
A.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 内质网
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
C.线粒体、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D.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10、某区域退耕还林后,20年间农田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物种数目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草本植物、乔木、灌木
B.退耕还林后,在该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保持不变
D.当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
11、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跟光敏色素有关,其信息传递类型是化学信息
B.该现象说明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外界环境
C.日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本质上是对基因程序性表达的调控
D.可以通过人为地控制光照时间达到使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
12、图1、图2分别表示1000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分析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00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升高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生理期、运动都可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
C.运动过程中,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导致胰岛素的量减少
D.运动可使胰岛素水平降低,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物质的分解
13、任何一个种群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都会占据一定的生态位,生态位的重叠和分化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种内斗争的加剧可能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C.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可能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14、下图是人体细胞中某种小分子有机物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是人体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d的种类与a、c的种类有关
C.在人体细胞中d有2种,c有5种
D.由许多d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是生物大分子
15、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关键是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中含有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能够和人体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特异性结合,从而侵入人体细胞。科学家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获得了5种与RBD高亲和的小蛋白,命名为LCB1~LCB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LCB1~LCB5的空间结构不同,则其和RBD的亲和力可能不同
B.LCB1~LCB5可能具有和ACE2相似的结构域
C.每种LCB的氨基酸序列只能推测出一种相应的mRNA序列
D.利用蛋白质工程合成LCB1~LCB5的过程遵循中心法则
16、研究者以拟南芥根段作为组织培养材料,探讨了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机制。在愈伤组织生芽过程中,细胞分裂素(CK)通过A基因和W基因起作用。为探讨A基因与W基因的关系,用转基因方法在突变体a(A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中过量表达W基因,获得材料甲。将材料甲、突变体a和野生型三组愈伤组织在CK与生长素比例高(高CK)的培养基中培养,三组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比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B.A基因表达产物可能调控W基因表达
C.A基因表达产物是诱导出芽的必要条件
D.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17、下列对ATP和ADP相互转化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水解反应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
B.ATP水解反应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对水的吸收
C.ATP合成反应需要的能量可来自细胞内蛋白质的水解
D.ATP合成反应需要的能量可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18、二硫键一般指多肽链中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侧链的硫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对于维持许多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和稳定性十分重要。图示牛胰核糖核酸酶是由142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肽链,含有4个二硫键,该酶可以催化RNA水解,该酶所含半胱氨酸残基位置如图所示。理论上形成4个二硫键有105种配对方式,但唯有与天然核糖核酸酶有完全相同的配对方式的肽链,才具有酶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牛胰核糖核酸酶中共含有8个半胱氨酸
B.牛胰核糖核酸酶的合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2546
C.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一旦发生改变,其生物活性将永久丧失
D.根据题意推测细胞内可能存在纠正错误配对二硫键的机制
19、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盲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盲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引起其他象逃跑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起作用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引起的反馈调节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20、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具有全球性
B.重金属和难溶有机物在生物体内不容易被分解,故其循环过程不具有全球性
C.大气中的CO2是太阳能进入生物群落的载体,太阳能是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动力
D.依据物质循环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21、由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多数人因缺氧引发代偿反应,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少数人不能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出现气喘、下肢浮肿、全身软弱无力等高原病症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初入高海拔地区,人体血浆pH可能略有下降
C.下肢浮肿可能是下肢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所致
D.出现高原病症状时可以通过吸氧缓解症状
2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B.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C.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D.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23、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可利用干热灭菌箱进行干热灭菌
B.巴氏消毒法处理牛奶,能减少牛奶中营养物质的损失
C.无水酒精能加速蛋白质脱水,常用酒精对新冠病毒进行灭菌
D.由于紫外线能破坏DNA 结构,病房中常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24、肿瘤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肿瘤抑制因子p53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无氧呼吸,但不影响正常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肿瘤细胞利用葡萄糖产生ATP的效率比正常细胞高
B.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和细胞间黏着性比正常细胞高
C.p53可能抑制了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关键酶
D.当肿瘤细胞中的乳酸进入血浆后,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
25、回答下列问题:
(1)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从分子组成和氧化的情况来分析)。
(2)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两者中与ATP合成密切相关的膜结构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
(3)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实现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易被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物质。染色体与染色质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想要观察细胞的边缘和细胞核,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理解生命活动的基础,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内胰岛素的生物合成需要经历前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胰岛素的过程,为上述过程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________,核糖体以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前胰岛素原,胰岛素是通过_________ 方式分泌出胞外。
(2)氨基酸的氨基与DNFB试剂结合后,能产生独特的黄色荧光,胰岛素与DNFB结合后再用盐酸完成水解,发现每个胰岛素分子中只有一个甘氨酸和一个苯丙氨酸被DNFB标记了: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胰岛素,产生的多肽种类不同,说明不同蛋白酶的专一性不仅体现在只能催化蛋白质或多肽水解,还体现在能识别____________形成的肽键。
(3)中国科学家率先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我国科学家发现,将A、B两条肽链分开,胰岛素失去活性,将分别合成的A、B链在适宜条件下混合,能形成具有活性的胰岛素,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野兔→鼬、狼构成。如图表示该食物链的某营养级内两个种群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调查野兔种群密度,科研工作者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研究,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0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5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野兔有部分被鼬和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还有_______ 、 _______(写出两条)等。
(2)图中a种群数量变化呈“_______”型增长。a、b之间的竞争强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
28、图表示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据图回答:
(1)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赫尔希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将_________和________单独地分开,分别研究。
(2)若人组织中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_________(2分,仿照中心法则填写)。
(3)图A中以物质④为模板合成物质①的过程称为________,合成物质①的场所是 ________(填图A中的序号)。
(4)图A中物质② 为_______,作用是_____。
(5)图B表示转录的过程,需要的酶为________,与图A过程相比,图B转录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
(6)若图B的DNA模板链有300个碱基,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蛋白质中最多含有_______个氨基酸,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29、菠萝内含有一种菠萝蛋白酶的物质,菠萝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使其变为小分子多肽或者氨基酸,在食品、医药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探究影响菠萝蛋白酶活性的条件,以指导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注:吸光值大小反映酶活性强弱)。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两项即可)。
(2)该科研小组在每个温度下设置了三个平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利用菠萝蛋白酶时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但此温度不一定是该酶的最适温度,若要准确找出菠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应该在____________温度范围进一步分组实验。
(4)人们在食用菠萝的过程中,常会感到嘴巴刺痛,这是因为菠萝蛋白酶会分解口腔黏膜,产生痛感,而食用淡盐水浸泡后的菠萝则不会产生这种痛感。根据这一现象,请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与酶相关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相邻侧芽,极性运输是一种___(填“主动或自由扩散”)运输,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则α的范围为_____(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3)“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指_____,主要作用是_____。
(4)已知顶芽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含量高,伸长茎中生长素、赤霉素含量高,从细胞学角度来分析,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_____而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通过促进_____而促进生长。
31、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1)图中[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2)太阳能通过图中结构[ ]______中进行的光合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
(3)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____________。若该细胞是洋葱的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
(4)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__________供给。
(5)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6)若该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则不该具有的结构是 [ ]______、[ ]______和液泡。
32、甲、乙两种植物在25℃下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时,乙植物产生[H]的具体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点时,甲、乙两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否相等?__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2)c点后,限制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的内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答两点),也可能是外因,如温度和光照强度等,通过甲植物设计实验探究是否受温度限制,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净光合速率测定方法不做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