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发现的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石铲、斧、石刀、石镰、石磨盘等实用性器物。这些“器物”说明,当时(     

A.打制石器技术发达

B.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C.农耕经济已经产生

D.手工业开始独立化

2、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下列属于清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A.建立密折制度

B.设立伊犁将军

C.派遣驻藏大臣

D.实行土司制度

3、清朝中期疆域辽阔,政府在内地分立18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此外,在边疆地区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主要地区是(     

A.西藏

B.新疆

C.东北

D.台湾

4、下列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出现时间最早的是(       

A.

B.

C.

D.

5、中共中央于1947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按乡村全体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通过土改,翻身的农村青年积极参军参战。这说明我党(     

A.积极推进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力图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做准备

D.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6、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该方针针对的是

A.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B.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C.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的关系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7、两宋时期,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大都市政治军事性人口比重减少,经济商业服务性人口比重明显加大,传统的政治军事性人口与市场发生了更多的联系。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在整个社会中的人口比重也明显增加,市民阶层初步形成。这些现象(     

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使城市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

D.促进了大都市社会经济转型

8、有学者指出,在“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的魏晋庄园中,却广泛存在着只经营农林牧渔等副业的“以要利入”现象,一时间“公侯之尊,莫不殖之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莫以为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封建庄园的市场因素增强

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C.土地兼并与商业垄断并存

D.小农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9、如图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该目录横线处可以补充的标题是(     

第X节____

一、前期的统治政策

二、边疆管理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思想控制与百年“文字狱”

A.内陆边疆治理与明清易代

B.明清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

C.西学东渐下的明清新思想

D.暗藏危机的“康雍乾盛世”

10、1870—1913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3.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4%。英、美、德、法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总比重始终维持在50%左右,而在世界制成品出口贸易中所占总比重则一直超过80%。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B.国际局势逐渐趋于稳定

C.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平衡性

D.大国协调机制得到完善

11、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由此可见(     

A.农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

B.粮食危机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C.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D.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

12、1947 年以前,苏联先后同古巴、墨西哥等1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之后,拉美国家纷纷与苏联断交,到50年代末,只剩下阿根廷、乌拉圭和墨西哥3 个国家仍同苏联保持外交关系。这一变化(     

A.表明拉美独立意识增强

B.抵制了美国的霸权政策

C.是国际局势影响的结果

D.源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13、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拓展海外贸易

B.开拓国内市场

C.彰显明朝国威

D.加强友好往来

14、1847年12月,香港《中国邮报》社论指出:“为了要给外国制造品找到主顾,那就必须用低廉的售价去克服中国人喜爱土制品的偏好,并且五口通商方法直至现今为止,还是依靠少数经纪人为外国人沟通消费者,或与本地制造家相竞争的唯一中介人。”该社论反映了当时(     

A.五口通商改变中国外贸布局

B.英国谋求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C.英国对华贸易仍居入超地位

D.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依然牢固

15、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以李四光、钱学森等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也是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A.亲民爱民,军民情深

B.忘我拼搏,艰苦创业

C.扎根农村,开放包容

D.自强不息,绿色发展

16、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种可以同时纺织许多根线的装置,最初靠水力运转,后又采用蒸汽作为纺纱的动力,这样就需要安装重型设备。于是,有人就将发动机、纺纱机连同工人都集中在一起,搬进大房子里。这种大房子,就是后来通常所说的工厂。由此可知,“工厂”制度的创立(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扩展

B.使生产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

C.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D.导致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垄断产生

17、如表所示是《唐律疏议》中所涉及的文书档案法律条文(部分)。这凸显了唐朝(     

法令

出处

诸盗官文书印者,德二年;余印,杖一百。

《贼盗律》

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十……既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

《杂律》

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满泄于落国使者,加一等。

《职制律》

A.减轻刑罚以人为本

B.法律制度化规范化

C.注重保护国家机密

D.文书处理规范高效

18、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称为庸。这一调整(     

A.加重了农民的徭役负担

B.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旨在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D.保证农民有足够生产时间

19、汉武帝驾崩之后,朝中拟上其庙号为世宗(意即“划时代的典型”),经学家夏侯胜却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认为皇帝征战连年而使生灵涂炭,不应用“世宗”为庙号。这表明当时部分儒家学者

A.已经控制朝政

B.倡仁政反黩武的政治原则

C.获得决定皇帝庙号的特权

D.主张民贵君轻

20、如下图为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才程序。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扩大了政府统治基础

B.确立了严密的选官程序

C.维护了门阀士族利益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21、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下(       

A.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各等级之间可以相互牵制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2、经济特区的创办,启动了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第一波对外开放,它与发端于安徽凤阳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起奠定了1992春开始的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坚实基础。据此可知,第一波对外开放

A.推动中国走上了市场化之路

B.成就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梦想

C.促进农业改革向纵深化发展

D.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23、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

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24、为促进少数民族全面发展,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等。这些政策有利于(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消除各少数民族发展差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推动基层自治的创新完善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早期居民与农业文明

古代美洲的____①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

26、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

(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________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2)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3)人们的________择偶也发生了变化: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27、中古西欧文化背景

(1)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____等封建国家。

(2)496年,法兰克国王____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

(3)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____”,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4)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____格局。

28、特点

(1)关注⑧__________,再现社会风貌。

(2)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29、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通过《________》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30、指导思想

(1)同盟会政治纲领: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成为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2)三民主义: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________,合称“三民主义”。

31、特点: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____________”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32、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11国侵略者签订《________》。

3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德先生”和“赛先生”

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________、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②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________、旧宗教

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2)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呼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34、(1)北宋东京和南宋________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恢复________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曾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是历朝历代的治国方略,更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渊源,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精华,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请回答: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核心什么?

2)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简要指出他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用之可以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并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修身:(   治国:(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⑤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36、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37、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你如何理解邓小平这段话?

39、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怎样强化了全民卫生意识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