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积累填空。

1.“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及时行孝;“___________,日日新,又日新”教导我们要不断进取才能有所作为;“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正如《长歌行》中所说“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

2.春天在哪里?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叶绍翁说:春*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王观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2、按要求完成下题。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词语“迥然不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我能用它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我还能写出几个含有“然”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严”字组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的括号里。

(1)政府部门正在( )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2)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 )

(3)妈妈在工作中( )要求自己,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4)这起交通事故,( )影响了城区的道路畅通。

4、品读句子。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

2.“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这里的指的是______A.三黑睡觉的地方   B.土地)。这句话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草原》的作者是________,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________和蒙汉情深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2)《丁香结》是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看到开得格外繁茂的丁香花,联想到_________

(3)《宿建德江》中点明题目、交代泊船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过故人庄》中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乡村景色:“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诗人与友人相约:“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古诗《钱塘湖春行》后作答。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________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象,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7、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①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洛城:洛阳城,   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是离情别绪。

【1】这首诗是在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所写?

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的诗句的意思,并写下来。回忆《泊船瓜洲》写出和这句诗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 )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 )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作者“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是为了______________

【3】诗歌最后一句,“爱和悲哀”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诗人的纸船还可能飘到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总是不灰心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纸船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乐园。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盖了青春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多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的蓝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请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_____ 欢跃——_____

【3】第2自然段写了锡林郭勒草原____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锡林郭勒草原____的特点。

【4】请用横线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学会仿写:           

【5】(拓展延伸题)回想以前学过的诗句,有没有一首描写草原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贾平凹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水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贝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它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去了,它们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它们的软肉吃掉,空剩下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曾经显示过浪花、漩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它们的生命结束了! 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线穿着,系在脖颈上。人们都在说:“这孩子多漂亮!这贝壳多漂亮!”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十分坚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也挤碎不了,又带棱角,它只好忍受着折磨。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地,它不说出来。

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壳已经烂了,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它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壳,贝用血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体面_______ 光洁______ 荣誉______   稀罕_______

2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_

3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在文中用“﹏﹏”画出来。

4因为______,这只贝很丑陋;因为______,这只贝很可怜;因为______,这只贝很可敬。

5这篇短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这只贝歌颂了怎样的人?哪些人就是这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一个走运的人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灰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卡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①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很像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②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③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④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来。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整日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经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女店主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   )

A.不容易啊! B.好幸福啊! C.真走运啊! D.欢迎光临!

2请从文章倒数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句与画线句子“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相照应的一句话,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文中已用“①②③④”和“||”标注好,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

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

第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任选一句品析)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经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我选第_____句进行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你是喜欢“一个走运的人”这个标题,还是“香樟树下”这个标题?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后文才巧妙地揭示女店主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更能突出女店主对待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B.深化主题,更能表现作者对女店主的敬佩之情。

C.使小说收到了出人意料、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D.说明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为了生活只好开小杂货铺的实情。

12、课外类文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叶圣陶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黑暗——______根据——______欣赏—______

【2】作者抓住内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展开描写,其中着力描写了内洞景物________的特点。

【3】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颜色各异,请你展开想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其中一种石钟乳或石笋的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bó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yuānbó,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yuānbó.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yuānbó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1选文中反复提到先生的yuānbó,请写出这个词语

2选文中提到了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请概括其中三件:

         

3文中画线句主要对先生进行了   描写,作用是:写出了先生   的姿态。与前文中对先生进行评价的一句“   ”遥相呼应。

4下列各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匾下面……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喻意为“福禄”,这是先生对书塾中弟子们的美好祝愿。

B. 先生不愿解释“怪哉”,因为弟子们拜的是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也因为他希望弟子们专心阅读指定的书籍。

C. 弟子们在书屋的后园中静悄悄地玩耍,表现了孩童们好奇、调皮的天性,也侧面表现了书塾中其实规矩并不森严。

D. 作者用“人声鼎沸”来形容学生们读书的专注、认真,强调了“这是极好的文章”,也为后文写先生读书的姿态作铺垫。

14、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这段话主要是对人物的(  )

A.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B.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C.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D.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2】为了拖住敌人,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

【3】五位战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宝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葛振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学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德林、胡福才: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是运用了_________的写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练习。

1.大家都被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2. “神舟九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教室里一片欢腾。(改为比喻句)

3.他在狭小的房间里执著地研究着。   (改为夸张句)

4.杨利伟自豪地说:“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改为转述句)

 

 

17、小练笔

(1)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①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②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饿              盼望       喜欢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用“弹琴”这个情境,就心情好这种状态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把王鼎钧先生的这段金言送给每个学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   )她写字的时候,我们(   )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   )坚持梦想,(   )能最终实现梦想。

③(   )小明知道那样做是错的,他(   )不会去做了。

 

19、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石灰吟》诗中表达了诗人以身报国、清白正直的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竹石》诗中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明,你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

(5)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只得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我们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游泳……这些第一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请以《第一次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将“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