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诗歌与想象。

读“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我可以想象西湖雨过天晴,水天一色的美景;读“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我可以想象初夏农家小院里闻花香、听蛙鸣、聊丰年的美好画面;想象着“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画面,我能感受到杜牧对依山傍水、莺啼阵阵的村庄无限神往的情感;想到“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的画面,我又感受到朱熹心中的感慨。像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既能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也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看拼音写词语。

mǎ tí_____   rì kòu_____   pān dēng_____   chōu ti_____  

páo xiào_____   hún zhuó_____   shēn yín_____   dǐ yù_____ 

báo zi_____   zāo gāo_____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_____  

zhǎn dīng jié tiě_____   bié chū xīn cái_____

________    ________   

fèi________   ________

3、本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个小故事,可以用五个小标题概括。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   ②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填空。(8分)

(1)《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皮鞋匠   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5、补充词语,并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 )千里   ( )( )       断断( )

( )( )     ( )( )     硕大( )

(2)他在这儿( )工作了两年。

(3)空气是那以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 )

(4)生活是一杯( )的白开水,生活是一篇悦耳动听的乐章,生活是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西桥忽见。

【1】认真读一读,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B.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他跟《宿建德江》的作者孟浩然是同一朝代的人。

C.“别枝头”是指横斜的树枝,“见”同“现”,可以解释为出现。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个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2】对于这首诗,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从对鸣蝉、稻花香、蛙声的描写看得出,作者把黄沙道写得很凄凉。

B.作者虽被贬官,但仍能体会到乡村之美,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以静写动,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讨厌反感。

7、国学直播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  

旧时茅店社林边,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B.明月别枝惊鹊里的应该是指喜鹊。

C.该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苏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D.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3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 __________,也有了_______,还闻到了____________。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_________,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8、阅读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上面内容。

2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 三军:____

3说说文中最后两句话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

4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象?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景物与自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___

6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下面是阳光小学做的一项小调查,用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请你认真读一读,做出简要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

阳光小学六年级100名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

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睡眠情况

体育锻炼情况

调查情况

2小时以上

2小时以下

8小时以上

8小时以下

1小时以上

1小时以下

人数

84

16

27

73

21

79

【1】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该学校小学六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新颖点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你认为应该给有关部门提出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填一填。

________是我国杰出的爱国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杰出——____   完全——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支持——____   成功——____

11、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每年仲夏时,就会有卖蝈蝈的出现在巷口。那蝈蝈装在一只橘子大小的笼子里,笼是用竹篾(miè)编的,没有门,我们曾琢磨好久,也没弄明白,这蝈蝈是怎么装进去的。

卖蝈蝈的跟卖别的东西的人不一样,他将穿在一起像两座小矮塔的蝈蝈担子往那一放,就悠哉地倚在电线杆上,自顾自吸他的烟杆,从来也不吆喝一声。而那些蝈蝈呢,却一齐兴致勃勃地叫起来了。那声音像一团腾腾的火,又像一团神奇的看不见的烟雾,渐渐升腾、膨胀、扩散,弥漫、渗透,钻进了一个个门缝窗隙,撩得小巷子里的孩子们都激动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奔出来,簇拥在担子周围,俯着身子瞪着眼睛,看得忘乎所以。而卖蝈蝈的呢,则在一边装那么自得、那么惬意,甚至带着些狡黠(xiá)地微笑着。

那时候,一个蝈蝈连同笼子,只要五分钱。只要手心里亮出一枚硬币,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在担子跟前长久地挑着拣着,最终找到一只长得最俊的,欢天喜地拎回家,将它挂在窗口,支着下巴,不眨眼地望着它。命令它吩咐它:叫!叫!

可那蝈蝈浑然不买你的账,那圆而亮,像镶着一对绿珍珠的眼睛眈眈地瞅着你,一声也不吭。

恳求它:你叫吧,听话,叫吧!可它依然不理不睬,冷冷地自顾自擦着肚皮上的痒痒,那矜持傲慢,活脱脱一副穿绿色燕尾服的英国绅士派头。

好不容易弄来些茭白丁、青豆子,小心翼翼用牙签穿着,心想那滋味那魅力一定不输街上卖的正宗羊肉串。塞进去,恭恭敬敬地送到它嘴边,可它竟不盾一顾,别过头去,依然不叫。这时,心中怏怏不乐,倒霉,拣了半天,买了一只哑巴!

晚上,带着满肚懊丧睡了,恍惚中,来到一片绿色的旷野,有柳林草丛小溪,更有那清亮的虫鸣,那声音分明也是绿色的。在快意中猛然醒来,方知是一场梦,赶紧伸出手想抓住梦的尾巴,哪里抓得住!可再仔细一听,那清亮的虫鸣却没有随梦而去,它仍在耳畔,它是真的,它就在窗檐下,兴奋得一下子踢掉小被子跳了起来。

就这样,年年夏天都是在烟蝈的鸣叫声中度过的。它那清清亮亮的声音,给我们这深幽的小巷,给我的梦里带来了多少田野上的凉风,柳林里的绿意啊!

【1】根据短文内容,把“我”的心情变化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挑选蝈蝈时→买到蝈蝈后→夜里蝈鸣叫

(开心、激动)   ( )     ( )

【2】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孩子们对蝈蝈入迷的样子,请你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把你想到的类似的情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处描写了蝈蝈,你最喜欢哪一处描写?请你用“ ”画出来,并在相应处把你喜欢的理由写下来。

【4】读下面的题目,从中给短文选一个最合适的题目,并写出选择它的理由,

蝈蝈        卖蝈蝈        蝈蝈鸣叫记

我选:________

理由: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雨

来得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轻轻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1.用“||”线给课文分段。

2.课文中三处“……”的作用是一样的,表示_________________

课文中四处“——”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第二处表示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处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分_____ ______两方面来写山雨之美。第8自然段则主要抓住关键词__________来写,所以朗读的时候要___________。(选择序号写在横线上。)

a.语速加快,声音轻柔。b.语速稍慢,声音轻柔。c.语速稍慢,声音响亮。

 

13、阅读短文。

最糟糕的发明

①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塑料制品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但是,由于塑料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很难自然降解,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人们把这种灾难称为“白色污染”。

②目前大部分国家处理塑料废弃物只能高温焚烧或者挖土填埋。塑料焚烧时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导致大气污染;埋在土壤中的塑料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破坏土壤的透气性,影响植物生长。

③没有被回收处理的塑料废弃物,散落在世界各地,导致了许多动物的悲剧。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海洋里的海豚、海豹、海龟等经常因误食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无独有偶,中国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5只鹿、1只美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凶手”竟是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塑料袋。

塑料废弃物不仅堵塞了动物的消化道,甚至还堵塞了江河的通道。1998年8月,重庆市由于嘉陵江、长江上游取水口被塑料废弃物堵塞,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减产,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

⑤随着白色污染的加剧,人们认识到塑料的危害,积极想办法减少污染。有些国家采取了有偿使用的方法,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使用塑料袋。荷兰、比利时等国的许多大型超市为每个一次性塑料袋向顾客收取0.3欧元的费用,其中0.1欧元为成本费,0.2欧元为环保税。有些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法规抵制或限制使用塑料袋。2007年美国旧金山市成为第一个禁用塑料袋的城市。2008年6月1日,中国实行禁用免费塑料袋。市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或者环保布袋,用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

⑥塑料的问世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怪不得英国《卫报》称塑料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呢。

【1】为什么说塑料袋的发明是“最糟糕的发明”。

【2】目前大部分国家处理塑料废弃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细读第⑤段,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国内外抵制“白色污染”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的“限塑令”在全国实施,市场使用塑料袋有所限制。学校也开展了以“限塑”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请你为这项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青山不老》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选段主要写了作者的______,在文章中起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

【2】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种东西”表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事实上指老人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青山是不会老的”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训练营

1.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反问句。

(1)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看到欧群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我们非常惊异。

 

 

18、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花儿开了。

(2)荷塘里的荷花都打着朵。

(3)绵绵的春雨还在下着,滋润着的麦苗。

(4)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就要到来。

 

20、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这是一个________句,我能换一种喻体,不改变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题目:最美的

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中心突出,层次分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