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词语。
(1)这个周末阳光míng mèi( ),我们一家人郊外踏青。微风轻轻地qīn wěn( )着河岸的杨柳,花儿静静yī wēi( )在青草的怀抱里,一切是那么美好。走过一条pì jìng( )的小路,我们jīng yì( )地发现小路的尽头竟是一片美丽的人工湖。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我们chè dǐ( )忘却了生活的 yōu shāng( ),尽情地享受春日的美好。
(2)敌人qīn xí( )了这个国家,很多孩子流落街头,为不让政权qīng fù(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起fáng yù( )。
2、看拼音,写词语。
yăng qì jiē kāi bān diăn
______ ______ ______
gān zào cí chăng dĭ yù
______ ______ ______
3、感受月光,完成练习。
(1)观察月光补充词语:_____的月光 _____的月光 _____的月光
(2)和“月光”有关的四字词语:
________星稀 众星________
________当空 ________风高
(3)和“月光”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和“月光”有关的名曲:___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1)老人头戴zhān mào( ),满脸的pí juàn( ),动作稍显bèn zhuō( ),哆嗦着zuǐ chún(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líng luàn( )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
(2)震惊之下,他挽起xiù zi( ),不断páo xiào( )着,打开chōu tì( ),翻找心爱的日记本。
5、读古诗,填花名。
1. 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_______)始盛开。
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________)别样红。
3.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________)无处寻。
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_)开。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其它作品《________》。
【2】请用“﹏﹏﹏”画出本诗的中心句。
【3】画“ ”的诗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
【4】你还知道其他的爱国志士吗?请列举两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3】诗的第一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一句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十五夜望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 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落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凸显黄河的壮阔,赞扬它一往无前的顽强。
B.前两句写黄河曲折和风浪之大暗示诗人仕途坎坷。
C.诗歌后两句用典,主要表达诗人隐居避世的渴望。
D.诗歌想象浪漫,表现诗人的百折不挠、积极进取。
9、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作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的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那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 )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 )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的一肚子委屈。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的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在括号内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礼让---( ) 承担---( )
哭泣---( ) 忽然---( )
【3】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结尾说“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你知道当初的父亲那么做的理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此文,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青青庭院
①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②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③每到六月,北屋前的石榴树会开满火红的花朵,它们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A着,贪婪地B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乱撞,腹部一鼓一鼓的,淡黄的翅膀风车一样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④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⑤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山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脱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想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⑥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有改动)
【1】对画“﹏﹏﹏”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绿是空灵且深邃的。
B.这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
C.这绿摇曳多姿,空灵且深邃。
D.这绿总让“我”想起宽大的庭院。
【2】画“ ”句中A、B两处填入哪两个字能使画“ ”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为拟人?____
A.叫 吮 B.闹 采 C.闹 吮 D.叫 采
这样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写了作者捉蜜蜂的趣事。你在生活中有着怎样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呢?请从文章的相关内容想开去,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的女儿为什么一到暑假或寒假就“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进入数字图书馆不久,就有无数的来自五湖四海的读者在互联网上打开我,我的点击率飞速增长。此时,我不在局限在一家图书馆里,通过网络,我 ? 在世界的面前,在同一时间,我可以被 ? 的读者打开。我所承载的知识,正以? 的速度传递给喜欢学习和思考的人们。
我和所有被录入数字图书馆的伙伴们,在无数求知者的面前,更加自信的展示着自己。偶尔歇息下来的时候,我就会想:如果不是数字图书馆,我就只能被少数人阅读,哪能像现在这样被全世界的人共享呢?想着想着就 地笑起来,随后,我又抖擞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等待着新的点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划横线部分的句子用了 (反问 设问)的修辞。把它改为陈述句是‘
(3)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数字图书馆的好处
B、数字图书馆的容量大
C、数字图书馆受欢迎
D、数字图书的自豪
(4)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数字图书馆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有没有弊端?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与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司空见惯”的意思是______,写一个与“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______。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中的“?”指的是_____,“!”指的是_____
【3】选文最后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八女投江(节选)
①枪声一响,冷云赶紧把女战士分成三个小组,做好了战斗准备。冷云再仔细一看,敌军正在追赶部队,还没有发现她们,她想:“现在我们这里已经跟部队隔开了,但是也最能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对,把敌军引过来,让部队突围出去。”想到这儿,冷云对战友们大喊一声:“快,向敌军射击,快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齐朝敌军开火。
②敌军调头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抗联部队趁着这个机会发起了冲锋,突破敌军的包围圈,撤到了山上。部队首长往河边一看,敌军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她们的处境非常危险。于是,他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
③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住手里的枪,抗战到底!”她们喊了三遍以后,又朝敌军打了起来。
④部队首长听到她们的喊声,又带着部队连冲了两次,都没有成功。如果跟敌军硬拼下去,整个部队可能会再一次被包围,弄不好还会全军覆没。部队首长只好含着眼泪,带领部队向山上的密林里撤去了。
⑤敌军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得嗷嗷乱叫,命令士兵们全都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
③太阳从地平线升了起来,乌斯浑河西岸弥漫着滚滚硝烟。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现在她们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被敌军抓住。冷云静静地看了看战友们,好像在说:“同志们,怎么办?”战友们也默默地看了看冷云,点了点头,好像是在回答:“指导员,你就下命令吧。”冷云把手一挥,(坚定 果断)地说:“同志们,下河!”八个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子弹呼啸着从她们头上飞过,河水冲撞着她们的身体,她们(坚定 果断)地往前走着。这(悲壮 壮烈)的情景,把敌军一下惊呆了。这些家伙万万没有想到,跟他们激战了半天的竟然是八个女战士!
⑦敌军的一排炮弹“轰轰轰”地在八个女战士身边炸开了,掀起了一个个巨大的白色浪柱。巨浪过去以后,八个女战士的身影不见了,只有乌斯浑河的水还在不停地奔流着……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冷云下令向敌军射击是为了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八女投江的场面。请分别找出描写“点”和“面”的相关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 相关语句 | 好处 |
点 | ||
面 |
【4】回顾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比较一下:八位女战士和狼牙山五壮士的做法及所表现出的精神有哪些相似之处?请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或许因女战士的牺牲而悲痛,或许因英雄的壮举而感慨,或许因作为华夏儿女而自豪……请顺着结尾写一写,借景抒发你读后的感受。
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
智者沉思良久 默然舀起一瓢水 问 这水是什么形状 这人摇头说道 水哪有什么形状 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进了杯子。这人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把杯子里的水倒进旁边的花瓶。这人悟道:“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了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一下子融入沙土,不见了。这个人陷入了沉默和思索。
智者弯腰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说毕,智者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智者伏下身子,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随后把手伸向刚才智者所触摸之地,他感到有个凹处,他不知道这个本来平整石阶上的“小窝”藏有什么“玄机”。
智者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此人便又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应该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智者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一个洞!”人生如水,我们既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环境,实现自我。
【1】给第二自然段开头的两句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给这篇文章加上标题,最恰当的是( )
A.人生如水 B.智者和落魄者 C.水
【3】“他不知道这个本来平整石阶上的‘小窝’藏有什么‘玄机’。”“玄机”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给人启迪,请结合实际,谈谈你阅读短文后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
②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③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④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16、无风的湖面,没有一丝波纹。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17、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写一个人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他在幽静的小路上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操场很小,怎能踢球呢?(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鸟儿放开嗓子鸣叫起来,好听极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头上的那一摞碗突然摇晃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笑着对我说:“我教你毛笔字的写法。”(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任选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八月,天气极热。鸡套拉着翅膀,狗吐着舌头,蝉热得不停地叫。(热)
忙 冷 吵 辣 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选题一: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我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请运用场面描写给大家介绍一下2019年的阅兵盛况。
选题二:同学们,在小学生活中,你们一定参加过不少课内、课外活动,请你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要求:1.以上话题任选其一写下来,题目自拟;2.能运用场面描写,做到点面结合;3.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流畅;4.书写认真,字迹工整;卷面干净,讲究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