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
(2)些小吾曹州县吏,__________。
(3)偶然遥和风篁韵,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shā mò fènɡ xì kuànɡ chǎn zī yuán
( ) ( ) ( )
huǐ huài sù jìnɡ rè xuè fèi ténɡ
( ) ( ) ( )
3、查字典填空。
“缝”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再查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缝”有两种解释:①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②接合的地方。“缝隙”的“缝”应选第____种解释。我还会用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______。
4、抄写课文段落,注意行款整齐,书写规范工整,并写出课文题目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1.表示夺得第一的两字词语。
在这次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我们班的同学在很多比赛中夺得第一。小宇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______),琪琪在舞蹈比赛中(_______),小杰在绘画比赛中(_______)。
2.形容情况危急的四字词语。
我军的突击部队和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遭到了敌人猛烈的炮火袭击,战士们(_____)。就在这(______)的时刻,附近的游击队赶来支援,使突击部队顺利突围。
6、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 ,清风 。稻花香里 ,听取 一片。
七八个 ,两三点 。旧时 社林边,路转溪桥 。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描写了人们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________、桥等景物。
【3】选一选。(填序号)
(1)( )是词牌名,( )是题目,两者之间的标点符号是( )。
A.夜行黄沙道中 B.西江月
C.间隔号 D.顿号
(2)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A.草原风光 B.田园风光
C.城市风光 D.海边风光
【4】这首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诗歌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高度概括且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现了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场面,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简单描述你读后眼前所见之景、心中所悟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是应用_____________的语气来朗读。
8、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一诗紧扣石灰的特点。请选择一句诗具体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面的资料,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为什么?
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半截蜡烛 (节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中主要讲了:
【2】我最欣赏剧本中 的语言,因为:
【3】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0、阅读短文。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这一老一小,请她们出示请柬,但她们没有。
“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安东尼说。
“为什么?我们是来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老妇人的表情很严肃,“可爱的小露西,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点事,决定把自己储蓄罐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我可以不进去,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
“是的,这里将要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解释说。
“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露西问安东尼。她的话让安东尼愣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是这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捧给了安东尼。
安东尼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人说:“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说话的是一个老头,他面带微笑,站在小露西身旁。他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安东尼:“我可以带她进去吗?”
安东尼向老头敬了个礼:“当然可以了,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的比尔·盖茨,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25美分的小露西,她贏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主题标语也变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凡心。
【1】“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是露西在_______时说的;一次是巴菲特在______时说的; 还有一次是在_______时出现的。
【2】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两位介绍一下。
安南 安东尼 巴菲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小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捧给了安东尼。”两句中“捧”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是,我想这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这样解释,他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
【5】露西“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是因为_____________。
【6】最适合作为短文题目的是:__________
A.巴菲特先生 B.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C.募捐
11、读下面短文,做题。
雨还在下
①A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暴雨倾盆,天地间混沌一片……
②男人扑腾腾坐起来,心也跟着扑腾腾地跳。男人拉亮灯,推推身边的媳妇。媳妇一骨碌爬起来,睡眼朦胧:“咋?屋里进水了?”
③男人说:“我是担心咱爹咱娘……”
④“说梦话吧?”媳妇缩缩身子,B“爹娘不是住在咱家吗?咱住的可是爹娘的老屋。要塌,也是这里塌,咱那屋,结实着呢!”
⑤“咱那屋结实归结实,可那边地势低,万一进了水,也不是闹着玩的……”
⑥“门前有土埂,屋后有排水……哪能呢?”媳妇拉灭灯,“睡吧,睡吧。”
⑦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暴雨倾盆,天地间混沌一片……
⑧男人扑腾腾坐起来,心也跟着扑腾腾地跳。这回,媳妇没用推,也跟着坐起来:“你到底折腾个啥?还让不让人睡觉?”
⑨“我还是不放心……”
⑩“要不,你去看看?”
⑪“嗯,看看。”男人说着,麻利地穿衣,下地。
⑫“把我一个人撇屋里?我也去!”
⑬C男人和媳妇穿好雨衣,摁亮手电。拧开门,一头扎进暴雨里。
⑭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暴雨倾盆,天地间混沌一片……
⑮男人和媳妇跌跌撞撞来到自家门前。一切安好。老大不放心,屋前屋后转了个遍,也没发现一丝隐患。
⑯妇说:“我说没事,你偏不信。这回安心了吧?”
⑰男人和媳妇跌跌撞撞地原路返回。刚到院门口,眼前的一幕就把他们惊呆了——他们住的屋子塌了……
⑱男人和媳妇紧紧地相拥在一起,脸上淌着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⑲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雨还在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在文中反复出现,下列对“反复出现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渲染环境,突出雨很大。
B.衬托出男人和媳妇对爹娘的关心。
C.首尾呼应,突出中心。
D.语言更优美,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3】男人和媳妇出门的原因是________,结果是_______。
A.担心自己住的屋子进水 B.使自己免于被倒塌的房子砸到
C.担心父母住的屋子进水 D.使父母免于被倒塌的房子砸到
【4】“男人和媳妇紧紧地相拥在一起,脸上淌着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男人和媳妇的脸上淌着的只是雨水。
B.因为房子倒了,男人和媳妇很伤心,所以哭了。
C.男人和媳妇没有想到会因为出去查看爹娘住的屋子而逃过了一劫,所以感慨万分,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5】文中与⑰段中“他们的屋子塌了”情节相照应的是________段。
【6】⑨段“我还是不放心……”男人不放心什么?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男人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描写方法?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8】如果让你用一句名言赞美文中的这对夫妇,你会选( )(填序号)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泛爱众,而亲仁。
C.百善孝为先。
12、请听老师中速读两遍短文,完成练习。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是因为我们都________,都_______,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__________。
【2】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__________,请再吟诵一句___________。
13、现代文阅读
讨分数的人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到——你的办公室去——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啊,原来是来讨分数的。这是期中考试,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是麻雀最传神绝妙之处,你却画歪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当年的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记不清是否说过。即便记得,我又如何会想到,他会因为我不经意的一句话改变了自己呢?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略有删改)
【1】结合文章中的具体情境理解词语意思。
期期艾艾:_______点睛之笔:_______
【2】文中说“月台上,我俩相互把当年的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_______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句1: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
赏析:“句1”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系列动作,和“_______”这一描写神态的词语,表现出了他向“我”讨分数时的_______。
句2: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
仿照对“句1”的赏析,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2”:______
【4】文章的结尾很有特色,试着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______
14、课文在线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jì jìn)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 nu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sòu shòu)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qiū qiāo qāo)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1) 给文章中正确的读音打“√”。
(2)请你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这条山沟的大环境”这一句中的“大环境”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文中可以看出,老人治理山沟已经坚持了多少年?他已经81岁了为什么还不肯去城里享清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了老人的行为,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15、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16、老师组织了比赛。(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
17、(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你己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改为陈述句)
2.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改为“被”字句)
3.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改为双重否定句)
18、移居月球的设想就算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去居住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19、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不用“想”来表达。
例:办案的警官陷入了沉思:难道犯罪分子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吗?
仿照例句写一写你看到爷爷饱经风霜的脸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以“环境保护”为话题,写一份倡议书。可以是号召同学节约用水,可以是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也可以是倡议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提示:1.标题要鲜明。2.对象称呼顶格写。3.正文开头简明扼要写清楚倡议活动的意义,后面分点说明倡议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4.最后要写清楚倡议人或者单位,并写上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