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县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照样子,写词语。

明晃晃(ABB式)________ 窸窸窣窣(AABB式)_______

不声不响(ABAC式)________ 小心翼翼(ABCC式)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深奥——(   ) 枯瘦——(   ) 憎恶——(   )

反义词: 慈祥——(   ) 爱戴——(   ) 熟识——( 

3、古诗文积累。

(1)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

(2)_______,日久见人心。

(3)《长歌行》中表示珍惜时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这句话提醒我们面对父母,要常怀感恩之心,好好孝顺父母,不要错过时机,将来后悔。

(5)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答题。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绿色的波浪是指____________

粼粼的波光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成为另一种东西。其实另一种东西并非只有一种东西,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用列出要点的形式简要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shǒu liú dàn        lūn qǐ             rì kòu          xuán yá

( )   ( )   ( )   ( )

yì lì       xǐ yuè       jiān qiáng bù qū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诗词天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内容。

【2】在所填句子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屈指行程二万”中“屈指”的意思是______

A.低着头。   B.弯着腰。   C.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

(2)词中描写秋天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B.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C.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对“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强调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B.表现了红军不取得长征胜利决不罢休的革命豪情。

C.说明只有到了长城才能算是好汉。

3“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这首词中有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这个心愿,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词和《七律·长征》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宿牛群头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

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

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清明(节选)丰子恺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

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地主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上了一天坟回来,晚上是吃上坟酒。酒有四五桌,因为出嫁姑娘也都来吃。吃酒时,长辈总要训斥小辈,被训斥的,主要是乐谦、乐生和月生。因为乐谦盗卖坟树,乐生、月生作恶为非,上坟往往不到而吃上坟酒必到。

第三天上私房坟。我家的私房坟,又称为旗杆坟。去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父母和我们姐弟数人。吃了早中饭,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荡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看见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见天日。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

【1】默读文章,完成填空。

全文围绕______一词展开,最能概括上大家坟风俗的句子是:______

【2】文中还提到一个传统节日,请写出这个节日的风俗和与它相关的诗句。

风俗: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

【3】作者把游春的快乐融入了具体的事情当中,照样子在三天上坟游春中任选两个写下来。

例:偷蚕豆之乐       ______       ______

【4】“美人照镜”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美人、镜子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

【5】根据“了解上大家坟有哪些习俗”这一阅读目的,你会关注哪些内容?采取怎样的阅读方法?

____________

【6】有人说“清明上坟是迷信,属于陈规陋习,应当摒弃。”请反驳这一观点,列出至少两条理由。

____________

10、丁香结(节选)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画线句子中的“积雪”指的是( )。

A.还未化的积雪

B.丁香树上的薄雪

C.洁白的丁香花

D.白丁香树的颜色

【2】窗外的白丁香带给“我”怎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由斗室外的丁香树想到了什么?( )

A.生命的活力

B.每年的春光

C.未融的白雪

D.生活的常态

【4】丁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作者描述的丁香,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批注:

【1】联系课文内容,第1自然段中“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闰土以及“我”和朋友们。

闰土:_________

“我”和朋友们: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在横线上作批注。

【4】少年闰土的形象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乘车出张家界市区向东北方向走了一个多小时,虽见群山连绵不断,但却平淡无奇。不料,车子刚转过一个山头,眼前的景色突变,就像(   )刻间拉开了巨大的(   )幕,托出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重重叠叠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它们是那么多,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点,一座有一座的姿态。有的像身背药(   )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一柱独(   ),像一支长长的利剑……它们纷纷排列在你的面前,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语。每一座山峰,都像一幅美妙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1在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

2张家界的山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它省略了哪些内容: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 )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溉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1】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选段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结合本课及你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你想对我们人类说点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餐前损耗”粮食可供全国生活近2个月。损失粮食总量每年 700 亿斤以上,以每人每天消耗粮食1斤计算,可供13亿人生活近2个月。(来源: CCTV-13 新闻频道)

【材料二】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达 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 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们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网上有个叫“徐侠客”的网友发起了“光盘行动”,他在倡议书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盘”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厉行节约、倡导珍惜粮食的生活态度。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晓晨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收集信息的渠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三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与“光盘行动”的主旨是一致的。

B.以每人每天消耗1斤粮食计算,每年的“餐前损耗”粮食可供 13 亿人生活近2个月。

C.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九分之一。

D.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4】黄先生对第三则材料中提到的“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这种说法,你会怎样劝诫黄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训练营。

1詹天佑不怕困难。詹天佑不怕嘲笑。(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

 

2 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16、用一个词语代替“说”字,改写下面的句子,且意思不变。

科学家说:“如果人类还不爱护环境,等待着我们的就是毁灭!”

答: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成陈述句)

 

 

18、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缩句)

2. 平生还走过这么野的路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   )自由战死沙场,(   )给贵族老爷们取乐而死于角斗场。(填关联词)

(2)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改为被字句)

   

(3)(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蚂蚁的触角(   )摆动得特别厉害。(填关联词)

(4)老虎的吼声特别大。(改为夸张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按照要求完成习作。

题目:有你,真好

要求:1.选择一个人,运用第二人称叙事,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2.能通过对印象深刻的场景的描述,把事情写具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