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辨析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寿_________________

2、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斩钉______  全神______  粉身______  排山______  别出心______

技高一______  心满意______  暴露无______  心惊肉______  自作自______

(1)他们俩虽然跟着同一个老师学画,但是论绘画技巧,到底还是李明明____________

(2)这一番话,将他想把所有的成绩据为己有的野心____________

(3)恒大队的反击开始了,整个天河体育场响起了____________般的加油声。

3、填上合适的词语(按课文)。

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的教授   ________的潭水

________的去处   ________的音符   ________的语言

________的清晨   ________的林子   ________的小令

4、(题文)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从“耐心”和“一遍遍”两个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我能行。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对“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两句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一定要登上长城的决心。

B.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2】对“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抒发了彻底打垮敌人的坚强决心和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B.凭借红军的勇气,一定能征服长征中的一切困难。

7、阅读。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文中的“远方“和“大山”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________,画线句子中,_______________(填两个词)表现了诗人蔑视苦难,以乐观战胜苦难的态度。

【2】写写你对“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两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中体现的节日是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市井街巷的风光。

B.有些地方禁火,有些地方传蜡烛,是因为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

C.诗的主旨是对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森林中的“环保卫士”

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如枯枝残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会被残留物所充塞,新鲜的水分和空气达不到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直接以残留物为食的土壤动物是蚯蚓和白蚁。在土壤中不断蠕动的蚯蚓吸取植物碎叶,经消化排出体外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白蚁大多数聚居在森林中,靠吃死去树木的组织为生,因为白蚁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其他土壤动物,如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咀嚼、磨碎那些被土壤微生物软化后的枯枝落叶,使细枝碎叶覆盖的面积扩大,又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细菌又以碎粒为食,吸收其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土壤回到空气中,被植物吸收去完成光和合作。

凡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真菌的菌丝分泌酶和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最后吸收这些被预先消化和分解的物质。真菌数量庞大,涉及面积较广,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科学家曾计算过,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有亿个细菌,几百万真菌、原生物和藻类等。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1】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A.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B.蚯蚓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

C.白蚁胃中的原生质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D.真菌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2】文中画“    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和列数字

B.作比较和列数字

C.列数字和举例子

D.举例子和作比较

【3】按照文意写出下列两类土壤生物名称。

土壤动物:__________________;土壤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生物被称为森林中的“环保卫士”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森林中的“环保卫士”分工协作,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请把缺失的环节补充出来。

蚯蚓在土壤中吸取植物碎叶→白蚁在森林中啃食死去的树木→_________千足虫、螨、跳虫、土鳖咀嚼,磨碎被软化后的枯枝落叶形成碎粒→____________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

【6】读了短文,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请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小气中见大气

刚到荷兰的时候,导游就对我们说,荷兰人很“小气”。开始我们都不以为然,荷兰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怎么会小气呢?后来随着深入地了解,我们才真正见识了荷兰人的“小气”。

有一天我们去荷兰的白村——索恩参观,当天的温度高达三十六七度,我们一行人热得汗流浃背,这时看到路边有家咖啡馆,我们就想选到空调房里,喝点冷饮凉快凉快,没想到进去以后,屋里很是闷热,根本没有开空调。我们就问服务生怎么不开空调,服务生说,我们整个索恩都没有空调,不光是我们这家咖啡馆,所有的建筑都没有空调设施。

喝完冷饮出来,我们就沿街观察起这里的建筑,果真是所有的房屋都没有空调设备。于是,我们就问随行的荷兰导游,为什么这个旅游区不安空调呢?导游说,不光是这个旅游景点没有空凋,荷兰很多的城镇都没有空调,包括你们今晚要入住的酒店也没有空调,所以希望你们理解。晚上我们入住在荷兰音尔蒙德附近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果然没有空调,甚至连风扇都没有,房间闷热无比,整个晚上我们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于是在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向导游提出了抗议。

导游看着我们说,你们难道不知道吗?地球生病了,而让地球生病的却是我们人类,如果我们人类再不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子孙将无法在健康的地球上生存。她继续说到,我们荷兰人几乎连电扇都不会用,即使用,也是随用随关,只要人不在房间,就马上关掉电扇,即使免费用电的宾馆也同样如此。

我本人是个非常喜欢泡热水澡的人,平时在家里洗澡,总要把水温调得高高的,觉得那样洗澡才舒服。导游告诉大家,荷兰的热水温度是固定的,永远固定在45度,政府认为这样做比较环保。听了导游说的话,心里有点别扭,荷兰人也太小气了吧,洗个澡还不让人洗舒服了。到了宾馆以后,我先到浴室巡视一番,看洗澡设备的刻度果真是在45度,再往上调就调不动了。可是也不能不洗澡啊,无奈之下只好用这个温度的热水洗澡。开始觉得温吐吐的不太舒服,可是洗了几天以后也就习惯了。

我们还发现,在一些自助餐厅,很多当地的荷兰人都是用自己用过的盘子去继续盛莱,开始我们还觉得很别扭,觉得拿一个用过的盘子去盛莱不太干净。就问导游为什么他们不换一个干净的盘子盛莱?导游告诉我们,在荷兰,政府倡导大家“每次吃饭只用一个盘”的行动。因为洗洁精还有清洁剂这些东西对水和空气的污染是最大的,在荷兰很多污水都可以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回收再利用,但是混合了洗洁精和清洁剂的水却需要很复杂的程序才可以净化再利用,所以,荷兰倡导大家吃饭只用一个盘子,并尽量少用盘子。

听过导游的一番话之后,我们幡然醒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单靠一个人、一个国家去爱护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大家共同去维护这个家,地球才不会生病,我们也才能在健康的环境中生活。

小气的荷兰人,其实很大气。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不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幡然醒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标题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事例,说明荷兰人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

【4】荷兰人吃饭只用一个盘子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小气的荷兰人,其实很大气”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联系短文内容,设计一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学类文本阅读。

黄河魂

①壶口瀑布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那次来到壶口,我一下子惊呆了。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仿佛把我给吞没了。

②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一路挟雷裏电,咆哮而来。倏而,腾空而起;猛然,俯冲而下。如同百米冲刺一般,它们各不相让,非要在壶口“冲线”的一霎,争个你低我高。

③来了!来了!呼啸着、拥挤着冲锋在前的惊涛,如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壶口。就在前面的一排巨浪刚刚冲来的一瞬间,后面的一排早已接踵而至。雷霆万钧的冲击力足以所向披靡,那紧随其后的更是势不可当。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得“轰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前呼后拥的千万条巨龙,齐刷刷地跌进深渊……

④震耳欲聋的雷声还在轰鸣,紧接着撼天动地的霹雳又已炸响。跌落深渊的巨龙,拼命挣扎着,蜿蜒着,企图跃出深渊。可跟踪而至的后来者,又以泰山压顶之势猛冲下来。在山呼海啸般的轰鸣中,无数的断鳞残甲,化作腥风血雨,从深渊中升腾,如同一股强劲的龙卷风,冲天而起,扶摇直上。

⑤伫立在壶口瀑布前,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目睹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我深深地被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力量所震撼,为她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为她那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所感染,为她那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所激动……我的整个身心已经融化进壶口瀑布中去了。

⑥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博大的胸怀,您的精神,您的气概,是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而壶口瀑布正是您的灵魂精魄的集中体现!我真希望时间凝固在这里,让我在这里待上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游览地点

所见所闻

壶口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涛轰鸣、炸响,从深渊中升腾)

【2】本文结尾写道“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想一想:作者要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哪些营养?联系短文内容,分点表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作者由_______联想到的。第⑤段中,作者目睹耳闻之后,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是展开想象,两者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同学在读到第③段画“ ”的句子时,写下了下面的阅读笔记。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作者把巨浪想成巨龙,写出了瀑布的气势,但是“跌”字与龙的形象不符,改成“飞”更加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习题。

【材料一】

细雨是草原以外人家的一个小女儿,这个大草原上,没有哪一个少女能像她这样灵动细巧。细雨飘飘忽忽地在人群里闪动,男女老幼全都张开双臂欢迎她。她来的时候,大草原一片干枯。她嘻嘻一笑,便轻轻落在毡包外面。细雨越来越开心,她钻进土里,摇动每一棵枯草的根须,她不知道草儿们是草原母亲的发梢。一眨眼,草原全都绿了,青亮亮的样子让人直发愣。

【材料二】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材料三】

雨是最寻常的。细雨无声无息地下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密密地斜织着,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静静往下滴着。不远处的草地上,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材料一”中,作者把雨称作“草原的少女”,突出了雨“_____”的特点。“材料二”中写雨的这个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材料三”则是通过把雨比喻成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的特点。三则材料中,雨的共同特点是_____

【2】作者观察不同的景物,观察角度的远近距离也不同,联系“材料三”,将表格填写完整。

景物

观察角度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这三则材料表达了作者相同的思想感情,如果用一个字表达这种情感,这个字是_____

【4】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补充下面的句子。

雨儿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雨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片段横线上按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文中加点字。

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4】用“﹏﹏﹏”划出片段的中心句。

【5】片段的写作结构是(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D.首尾呼应

【6】自古以来心系人民和国家的诗人写过下许多表达爱国之情的诗词,请你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雨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浇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问:“要有把伞就好了。娘,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把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地说:“看,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着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沉思良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喜之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中“难处”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划出和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的句子。

【6】省略号常见的用法有四种,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是哪一种用法?请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①表示列举的省略; ②表示语气的停顿; ③表示语音未尽; ④表示时间延长。

A.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_____

B.下雨了,小巷深处,涌出许许多多的伞儿,红的、黄的……_______

C.还有20米、10米、8米、5米……近了,更近了。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慈样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地叫了。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石灰吟》诗中表达了诗人以身报国、清白正直的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竹石》诗中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明,你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

(5)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只得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双重否定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2.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3.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4.我们必须承认太阳不是绕地球运行的。.

5.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18、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一看到好美丽的剪纸。我的脑海中就会想起慈祥的姥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境界使人惊叹。这种境界叫人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霍金的魅力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的魅力在于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他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观看这鲜艳的国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情景,在横线上填入表示“说”的词语或短语。

大街上,一群人围在一起__________:“小姑娘真是善良啊!”

20、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快乐习作。

题目:______的爱

有一首歌唱道:“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天,这是生命的源泉。”生活中,处处谱写着动听的爱的旋律,抒写着人间真情。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吧!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3.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