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kēng qiāng   xiāo  sǎ cuō zhe guàn  gài

( ) ( ) ( ) ( )

chōu  chù máo  dùn   yàn huì   chōng  pèi

( ) ( ) ( ) ( )

2、填空。

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的人,有________的人,有______的人,有_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2.《穷人》一文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_______________

3.《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告诉我们要_______;《好的故事》一文表现出作者_____

3、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

2.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______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______

4.花墙边两株紫色的(丁香),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______

4、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5、根据要求填诗句、传统文化常识。

(1)《七律•长征》中既表达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

(2)“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此景正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 ____________ 。”这句诗描绘的画面。

(3)五行: ____________ 、水、 ____________ ;五彩: ____________ 、赤、 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 )。

A.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B.金沙江、乌蒙、五岭、大渡河、岷山

C.五岭、金沙江、岷山、乌蒙、大渡河

D.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乌蒙

【2】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但山势高大,而且道路弯曲,是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困难。

B.通过想象和夸张,把群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走过逶迤的五岭,跨过大海的波涛,走过满是泥丸的乌蒙山,战士们走过的路很长。

D.从五岭到乌蒙,一路上跋山涉水,在细浪与泥丸中前行,战士们走过的路非常艰难。

【3】说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资料,把再读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2】关于这首词,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意思是见到。

D.这首词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词中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中读出来的。

8、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表现了石灰的___

【3】此诗使用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的高尚情操。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感悟.

(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 17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二)稻田里的守望者

1961 年 7 月的一天,袁隆平在一片稻田里开展观察研究。突然,他欣喜地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株形优异,穗大粒多。从此他格外地精心照顾这株稻禾,收获的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

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期待地播下了这些稻种。收获的季节到了,可稻株们的表现却让袁隆平大失所望:它们高矮不一、粗细各异,没有哪一株比得上它们的“妈妈”。他埋头在稻田中仔细观察,详实地记录下每一株水稻的性状,常常在嘴边嘀咕着:“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

袁隆平不断思索,认真查看资料,反复统计整理,经过不懈实践,重拾了信心。他发现了真理:水稻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秉承着这样的信念,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 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让粮食亩产量开始了质的飞跃。袁隆平也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选文(一)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第 2 自然段加“        ”句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浏览选文(一),用“_____”画出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选文(二),梳理袁隆平在追寻真理道路上的情感变化,把下列主人公内心感受的关键词按顺序排一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失望              ②期待              ③重拾信心              ④欣喜

【4】为了寻找科学家“找到真理”的秘诀,同学们对两篇选文中的事例进行了梳理与探究。

(1)我能结合选文(一)(二)的内容,完成下表。

 

波义耳

袁隆平

观察现象

______

水稻出现性状分离

认真思索

紫罗兰中遇到盐酸变红的物质到

底是什么?……

______

反复实践

______

经过不懈实践

发现真理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

改变颜色

______

运用真理

______

成功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

(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通过对上表的对比分析,我发现:波义耳和袁隆平发现真理的过程惊人地相似,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选文(一)(二),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波义耳根据现象敏感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体现了他是个善于发问的人。

B.选文(二)中,画“ ”的句子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袁隆平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

C.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他追根溯源的科学精神。

D.波义耳和袁隆平都是留心观察、严谨求实的科学家。

【6】选文(一)中,作者引用数学家华罗庚名言的好处是(          

A.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B.使作者的语言表达更准确。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更好地证明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7】同学们在完成前置作业中收集到以下事例,可以用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这一观点的有(          )(多选)

A.齐白石画笔不辍,到了晚年依然每日坚持作画三幅,最终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B.小时候,哥白尼对许多现象充满了好奇,总是缠着妈妈问这问那。

C.陈景润为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学习,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最终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D.太原选手苏翊鸣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获得中国单板滑雪冬奥首金。

10、课外阅读。 

蚂蚁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曾仔细观察过这种神奇的小动物发现它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生存哲学。正是这一套哲学让蚂蚁家族永远繁荣昌盛、生生不息。我管这套哲学叫蚂蚁四重奏。

第一重:永不放弃。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__________翻过或钻过障碍物,__________绕道而行。总之,不达目的不罢休。第二重:未雨绸缪。整个夏天蚂蚁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第三重:满怀期待。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__________是少有的冬日暖阳,__________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巢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第四重:竭尽所能。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答案是,全力以赴地工作。小小的蚂蚁给我们上了一堂多么生动的哲学课啊。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

1在文字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未雨绸缪”这个成语,再列举生活中一个这样的事例。 

未雨绸缪:________

事例:________

3小蚂蚁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到“万物凋敝”这个词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物?请写一段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万物都充满了灵性,给我们生活许多启迪,作者从小蚂蚁身上发现了成功的秘诀,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不少的作者有这样的发现,请你列举出一篇,并写出作者的发现和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不寒而栗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犯人的处罚。那些犯人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人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老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害怕。

【1】老百姓为什么都害怕义纵?( )

A.义纵长得奇丑无比,且性格暴躁。

B.义纵派兵乱抓百姓并将他们杀死。

C.义纵性格残暴,心肠毒辣,滥杀犯人及其亲友。

【2】下列词语中的“栗”与“不寒而栗”中的“栗”意思相同的是( )

A.火中取栗

B.战栗不安

C.贯朽粟腐

【3】读了故事以后,你认为我们应不应该向义纵学习?( )

A.应该

B.不应该

C.不知道

12、阅读。

竹节人〈节选〉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杨扬招呼大伙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1】解释下列词语。

别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弄巧成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给竹节人取名字、___________,体现了“我们”对竹节人的______________

【3】“我们”把竹节人杂乱无章的动作想象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没打几个回合”,想象一下,竹节人是如何“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巴金

在万国殡仪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立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次了。”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点着。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一只手扶在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地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着引路人的肩默默地退去了。

资料袋: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的寓所里逝世。巨星陨落的噩耗传来,全国人民以及世界进步人民和文化界十分痛惜,在宋庆龄主持的鲁迅葬礼中,人们用一面绣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旗覆盖在鲁迅棺木上。“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高褒奖!

【1】向鲁迅悼念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读一读,抓住关键词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资料袋,说说人们悼念鲁迅先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尊称鲁迅先生为“民族魂”,回忆课文,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朗读下面两首童诗,说说你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春天的树 风最讨厌了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裙子

夏天的树 然后在旁边大叫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羞!羞!羞!

秋天的树 真是气死我了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1.《树》这首儿童诗主要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风》主要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仿照上面的诗句,在《树》后面的横线上补充完整。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整个森林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改为比喻句)

2.昨天妈妈买了荔枝、苹果、南瓜等好多水果。(修改病句)

 

17、句子训练营。

(1)七月的新疆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用因为……所以……连成一句话)

 

 

(2)虽然天山现在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为陈述句)

 

 

(3)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窝,都有鱼儿在游动。

(改为拟人句)

 

 

 

18、按要求写句子。(8分)

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句:

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4)他非常着急。(改成比喻句)

 

19、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很神奇。(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童年是纯真的,童年是美好的。身处童年的你们,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或美好的梦想。请以“我好想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

2.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