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学过的课文和背诵积累的内容填空。
(1)微波粼粼的海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_________。(《月光曲》)
(2)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伯牙鼓琴》)
(3)黄河浩荡,气势磅礴:“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夜晚的黄沙岭清风徐来,别有一番情趣,“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4)过年贴春联的时候经常看到“五谷丰登”,“五谷”指的是_____、____、黍、菽、稷。
(5)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真是: “________,_______。”(诸葛亮的名言)
2、看拼音,写词语。
sù jìng liú tǎng zāo gāo kāng kǎi
( ) ( ) ( ) ( )
bāo guǒ tái xiǎn pí juàn shùn jiān
( ) ( ) ( ) ( )
3、古诗默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我想到了这学期学过的诗句:“_________, ____________。”由汪国真的“如果付出就是为了有一天索取,那么我将变得多么渺小”,我想到了____(人物)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词语。
(1)断断续续(AABB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2)一碧千里(含有数字)__________ __________
6、阅读。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综合运用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读到这首诗,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宋朝的李纲说:“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代一代爱国人士像陆游感叹的那样“位卑_______”。为了保家卫国,英勇的革命者前赴后继,“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和平时期,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时刻缅怀先烈,为建设新中国,在各自岗位上鞠躬尽瘁。
【2】信息整合
“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和《长征》中“______________”这句诗描写的是同一个历史事实。
【3】分类整理
除了《长征》这首诗,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诗词?从中选两句你印象深刻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除了这首诗中写到的各种艰难,你还知道长征中,红军将士们遇到的哪些艰难?请选一个,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_____年____月___日,到2019年是建国_____周年。
7、阅读。
桑茶坑①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②水满溪。童子③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注释】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②草满花提:即花草满堤。③童子:儿童。
苏幕遮①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②。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③。
黯乡魂④,追旅思⑤,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②“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③“芳草”二句: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④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黯,形容心情忧郁。乡魂,即思乡的情思。⑤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菩萨蛮·大柏地①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②,谁持彩练③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④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⑤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①大柏地:乡名,是毛泽东等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②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种颜色。③彩练:彩色绢带,喻彩虹。④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⑤弹洞:枪眼。
【1】《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 )、( )、( )。
【2】《苏幕遮》这首词的开头抓住( )、( )、( )、( )等景物的特点,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3】解释下面的句子。
(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词中有很多想象,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从彩虹联想到彩色绸带“当空舞”,从关山联想到雨后斜阳时“阵阵苍”。而他的《七律·长征》诗更是充满绝妙的想象,请写出其中相关的诗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词人把情感心绪、意态与形象融合为一个表象,这便形成了特定的意象。比如“水”意象、“月亮”意象、“芳草”意象等。补充下面的诗句,体会意象的曼妙。
“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6】《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词,真正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整个画面丰富和谐,生机盎然。想象一下作者描绘的意境,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美丽江南——《江南春》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②____________。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④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第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______句给江南春*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填序号)
【3】第①②句从________觉、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酒旗招展的景象。
【4】“________”和“________”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
【5】第①②句的描写角度是________,第③④句的描写角度是________。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6】为了突出江南春*,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赞美了__________。
【7】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
【1】在文中的“□”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破折号在一起连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危险的经历”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往常的朋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段文字在朗读时,都要读出“我”对闰土的____________之情。
【3】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在文中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胡 杨
以前有两个人在荒漠上栽了一片胡杨树苗,树苗成活后,其中一个人每隔三天去浇一次水,不管天气怎样,他都按时去。而另一个人则不同,他似乎不太关心他的树苗,有时去看看,树苗歪了他扶一下,有时浇一点水,大多数时候不浇水。人们都说第一个人种的树一定挺拔,第二个人种的树能否活下去都难说。可是过了两年,刮了一场很大的风,当人们再去看时,十分惊讶:第一个人种的树被风全吹倒了,有的还被暴风连根拔了出来;而第二个人种的树只是吹掉了一些叶子或者枝条,几乎没有被吹歪的。这是怎么回事?因为第一个人仔细照顾他的树,就使它们养成了依赖主人浇水的习性,不自己扎根吸收地下的水分,根都在浅层土壤里盘来盘去,风一吹自然倒;另一个人的树却不同,它们无法吸收沙漠表面的水分,一个劲往地下钻,根扎得那么深,它还怕被风吹倒吗?
在生活中,我也有很多事总是依靠父母,就像第一个人栽的树那样,有时甚至早上穿的衣服都要妈妈帮忙从衣柜拿。很多同学在晚上做作业时,经常搭眼一看题,感觉不会做就问家长,而父母稍一点拨就立马开窍,这难道不是做题不经过大脑吗?如果这样下去,很有可能就与第一个人种的树苗一样,经不起风雨,只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才能永久保留在脑海里。试想,一个人经过努力解答了一道难题,那是多么快乐呀!
我们在生活中也一样,如果只依赖别人,自然会养成惰性,经受不起挫折,但如果我们依靠自己,做到自强自立,所有困难都会克服。
【1】请你用两个成语分别来形容这两人是如何对待胡杨树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勤浇水的那个人栽的树被暴风连根拔了出来,为什么会这样?而那个不怎么给树浇水的人栽的树却不倒又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 开门见山
B. 借物喻人
C. 动静结合
【4】短文第二、三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好的故事》节选
①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②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③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1】本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这是他的一篇描写___________的文章,在梦里,“我”看到“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如诗如幻一般。
【2】请你给文中的词语“参差”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参(cān cēn)差(chā chà chāi cī)
【3】品读画“ ”的句子,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倒影”一词表现了相对_____________(静止 灵动)的景物;“荡漾“则表现了_____________ (静态 动态)之美。
【4】鲁迅的许多作品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结合下面给出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好的故事”象征意义的理解。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也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得很艰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个苹果
张计法
黄昏的时候,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
我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 “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我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但我对他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
“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1500米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
“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我把苹果递给了他。
小李接过苹果,向周围一看,转手递给了伤员小蓝。
小蓝嘴唇干得发紫,他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
“连长,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圆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
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我说:“同志们,为了胜利,来,一人吃一口!”说完,我先咬了一小口,把苹果传给小李。小李咬了一小口,交给了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小口,传给了小张。这样一个挨一个地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谁没有吃?”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
我刚想命令大家把苹果吃掉,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泪。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1】从短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我们在防炮洞里非常缺水?请列举三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围绕“ ___________”的场面进行了点面结合的描写,其中的“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3】大家都把一个苹果传来传去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士们心中想的都是战友,唯独没有自己
B.“我”起了带头作用,在只有一个苹果的时候,“我”把苹果让给了步话机员小李
C.在“我”的谦让下,谁都不好意思吃这苹果了
D.战斗快要结束了,这种缺水的日子也快要结束了
【4】想一想,画线句子中的“强烈感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战士们都流下了泪水,此时他们的心情是( )的。
A.激动
B.兴奋
C.感动
D.平静
13、阅读。
曲沃县××小学六(1)班开展“了解家乡历史”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前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山西简称“晋”,曲村天马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曲沃及其周边就是晋国的始封地,是晋国宗庙社稷之所在,是晋之源头。
晋国博物馆依托曲村——天马遗址兴建,晋国第七代国君晋献侯陪祀车马坑是目前已知的西周时期,同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车马坑,而且是真车真马,它是研究我国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军事作战的实物。
车马坑为东西走向,东西长21米,南北宽15米,深4.8米,东部为马,西部为车,中间有一道0.45米宽的隔梁。
马坑中的马匹放置凌乱,相互叠压,据统计至少有105匹马,马骨呈现出剧烈挣扎的迹象,有些马腿有捆绑的痕迹,有些马身有箭头,可以判断是活马殉葬。这些马体格小,耐力强,适合长途跋涉、作战,专家考证为蒙古马。车坑共出土48辆车,分六列摆放,共四种类型,前两列为战车,称之为“装甲车”。其中有几辆车厢外围带有青铜甲片,铜甲片像古代戎服的铠甲一样整齐密集的编排在车厢左、右和后栏上。中间两列是彩绘车,是晋侯的礼仪用车。车舆的厢板和车门外,用黑、红、绿三种髹漆,绘出精美图案,再现西周时期贵族的奢华生活。还有辎重车,车厢较大,用以运送武器粮草。生活用车,是贵族出门乘坐的普通车型。两周时期,车是一种特权,是身份的象征,只有贵族阶层能享受到乘车的待遇。车均为木质结构,经过2800多年在地下的腐蚀,出土时木质部分已全部腐朽,仅存遗痕和青铜饰件。考古工作者根据泥土中保留下来的轮廓,成功地对它们进行了剥剔和清理,经过复原,使晋国时期车辆再现于人们眼前。
(材料二)
景点地址
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晋国博物馆
疫情期间开始售票、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9:3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现时票价
门票:每张50元/人
讲解费:60元起/批
订票电话:0357-4385388
优待政策
老人:70周岁(含)以上凭老年证或身份证,免门票
儿童:身高1。2米(不含)以下,免门票
残疾人:凭有效残疾证,免门票
军人:凭军官证,免门票
补充说明:本地游客凭曲沃身份证、户口本享受优惠票价10元。
【1】在活动中,小明负责在本组同学参观博物馆活动中向同学们介绍“晋献侯陪祀车马坑”遗址,他重点阅读了材料_______,计划从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2】他们小组同学们计划1月10日(周日)午饭后,乘车去参观晋国博物馆,
李龙负责订票,他需要阅读材料________,每位同学需要准备门票钱_____元,同时需要带上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
14、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鹿和狼的故事
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天敌。
美国总统西交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中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里,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
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狠,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在任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史话,狼几乎永远把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1)短文中写狼的“死”,用了哪些词?还可以用哪些词
短文中(举2个)________
课外(举2个)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意思。
苟延残喘(苟:暂且):________
相悖:________
(3)“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这句话中的‘“过多”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4)我们在孩提时听过许多大灰狼的故事,本课所讲的关于狼的故事,和以前听过的有什么不一样?
15、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上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照样子,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成转述句。
汤姆•索亚叹了一口气,对妈妈说:“妈妈,您可以帮我把门关上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段练习。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做作业要认真仔细,尽量防止不出现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低垂的谷穗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合成一段有条理的话,用上冒号和分号。
请求他人支持要注意三点。请求他人支持要礼貌诚肯地说明来意。请求他人支持要把自己的设想讲清楚。请求他人支持要想办法打消他人的疑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
(4)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仿写)
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科学家的光辉成就都是从一个个小问号,一个个小发现开始的。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类似的经历——一个小小的疑问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会想尽办法弄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最终我们有了自己独特的发现。请你写这样的一次经历,除了写发现的过程,也要把发现后的体会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