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 ( )( )     春华( )( )( )( )

(2) ________________,有礼者敬人。

(3)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

(4)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班终于在拔河比赛中取得了冠军,这真是“人心齐,________________。”

3、日积月累。       

(1)《寒食》中的“________”的诗句,描写了长安城美好的春景;《十五夜望月》中的“________”的诗句,借月抒怀,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长歌行》中的“________”的诗句,劝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2)想要文采出众,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功夫,正所谓“________”。

(3)哥哥的话让我受益匪浅,真是“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桥》中的老支书和他的儿子都有一种_________的优秀品质;《穷人》中的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都有一颗___________的美好心灵。

2.《在柏林》中的老妇人重复数一、二、三表示________,这是对________的强烈控诉。

3. “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的《_____》中的诗句,其中写诗人回乡后与故乡人亲切问答情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再写两句他的其他诗句:_______________

4.《童年》是___()作家_____的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是____,他的外祖父是一个_____的人,外祖母是一个_____的人。

5、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判(涮(渺(

叛(漏(澎(

感(莫(斩(

撼(膜(暂(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牛刀小试。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鲁迅用这首诗来表达________

【2】伟大领袖毛泽东认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你眼中的鲁迅是:________

7、古诗词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这首词的______

【2】这首词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从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3】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____”,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2】本诗作者( ),为了突出江南春*,诗人选取了____,红花,绿柳,水乡,酒店,小旗,____,春雨这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

【3】你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字好吗?说明理由。

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诗(   )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__”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内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6)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10、课外阅读

完美的假唱

吴玉琴

20141113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闭幕式上,85岁高龄的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神采奕(yì)奕地上台为大家演唱了她的经典剧目《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她委婉起伏、甜润清亮的歌声犹如天籁般流淌在琴台大剧院的上空,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还有一些人跟着她优美的旋律低声唱和,眼角泛出泪光。

一曲唱毕,台下掌声如雷,久久不散。郭兰英一次次地向大家鞠躬致谢,面带微笑地对观众说:“对不起大家了,我要向大家坦白一件事。八十多岁的人真声演唱《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简直不可思议。我一定要跟大家说清楚,今天我放的是录音,但录音是我自己唱的。

几秒钟的沉寂后,全场的观众又一次给予郭兰英热烈的掌声。退场到后台后,她的助手小李悄声埋怨她:“郭老师,您怎么那么实心眼啊,现在的观众是最讨厌假唱的了,这样一坦白万一给观众留下很大的负面影响可怎么办?”

郭兰英语重心长地对小李说:“岁月不(饶 烧),我不能再唱出以前那样甜美高亢、宛转悠(杨 扬)的旋律了,但尊重观众就是尊重自己,今日的以’,如果不告诉观众们,我一辈子都不会心安啊。

最坦诚才能最完美,现场如雷的掌声告诉我们:郭兰英的坦诚赢得了人们更多的理解和尊敬。

1先阅读文章的倒数第2,“/”划掉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2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还有一些人跟着她优美的旋律低声唱和,眼角泛出泪光。文章描写观众的反应,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郭兰英的坦诚,她的助手小李埋怨她实心眼”,属于(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先用“√”选出正确的选项,再进一步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前后出现了两次掌声,请用自己的话总结观众两次鼓掌的原因。

第一次鼓掌: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鼓掌: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理解最坦诚才能最完美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母亲出来了,她手里怎么提着莱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玩够了,又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而且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

走吧?洗完衣服。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件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1】结合全文,说说 “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钱被刮跑以后

(1)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可是已经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

(2)这突如其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3)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把“抢”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4)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说完,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5)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喜出望外: ________

(2)不约而同: ________

【2】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________

【4】文章是按_______顺序写的。给前三个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数钱

【5】读了短文后,你想对谁说什么?

________

13、阅读短文《微笑》,回答问题。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空姐给他倒一杯水,他要吃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升空平稳飞行后,我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

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空姐连忙来到客舱,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那位乘客抬起右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你看看,都过了多久了?”空姐手里端着水,心里感到很委屈,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空姐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并不理会空姐。

临到目的地时,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此时,空姐心里虽然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职业道德,显得非常有礼貌,而且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您提出什么意见,我都将欣然接受!”那位乘客脸色一变,嘴巴准备说什么,可是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开始在本子上写了起来。

飞机安全降落了。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打开了留言本。她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而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改为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乘坐你们这趟航班!”

【1】文章以“微笑”为题选择材料,文中有四处“微笑”,请分别用四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把留言本的内容放在故事的结尾,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空姐的______________描写,我是通过______________这个词知道的。

【4】“那位乘客脸色一变,嘴巴准备说什么,可是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开始在本子上写了起来。”结合上下文想象一下:那位乘客脸色是怎么变化的?他为什么欲言又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笑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气质,是一种风度。这位空姐的微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自 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华盖:古星名。迷信的人认为运气不好,是有华盖星犯命,叫交华盖运。

【1】“孺子牛”现在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 的人。

【2】诗句中的“_____”与课文中的“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出鲁迅先生______的伟大精神。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运用___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对待__________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4】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欲何求”“未敢”是说当时的文人都很胆小,不敢说话。___

(2)“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运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___

(3)这首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自信乐观的心境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做题。

(1)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多就竣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2)八儿高兴得要疯掉了。(仿写)

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把火柴卖掉,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还在街上走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

(4)父亲说:“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请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5)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仿写)

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例句(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王老师宣布了“校园戏剧节”各班可以报三个节目的消息,同学们____________,我和同桌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闹着玩的吗?(改成陈述句)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无分文。 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为转述句。

奶奶对我说:“我去跳广场舞了,你在家要注意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下列句子。

(1)她大眼瞪着 很委屈地说 别羞 大姐姐 我也是女孩儿(给句子加上标点)

(2)他的小嘴撅起来。(改为比喻句)

   

(3)火辣辣的太阳晒红了高粱,蒸黄了枫叶,烤焦了盘山公路。(仿写排比句)

   

(4)啊,真是菊花茶,甜甜的,带着一股花的馨香。

(改为感叹句)  

(5)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改成第三人称)  

(6)把原句改成下面的句子行吗?为什么?

原话:该要的钱,一分不能少;不该要的钱,一分不许多。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5 分钱。

改后: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5 分钱。

   

 

20、漫步句子关。

第二天,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

字句: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获取成功靠的是什么呢?居里夫人在科学领域上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懈;谢皮罗教授、奥地利医生的成功在于见微知著、善于发问;“神舟五号”成功飞天在于发愤图强、团结奋进…… 通过第五组课文的学习,你可能对获取成功的途径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请你以“成功在于 ”为题,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尝试写下来。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400字以上;(3)能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