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接龙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章
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 风_____________________物
物___________________用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
神_____________________大 大____________________呼
呼_____________________出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
2、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朱日和训练jī dì( ),受阅部队以最昂扬的姿态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将士们wēi fēng lǐn lǐn( ),整装待发。只听一声令下,装甲隆隆,机群hōng míng( ),三军将士pái shān dǎo hǎi( )般列队行进,他们的誓言jīng tiān dòng dì( )。
3、触摸自然
“稻花香里说丰年 ,________。”是月夜的恬静自然与优美如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是黄河的九曲姿态与磅礴气势。(《浪淘沙(其一)》)
4、理解诗句,填一填,选一选。
1.“_______,_______”统领全诗。请你用成语来形容长征中的“难”(至少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但是红军却没有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我们可以从“_______”和“_______”中看出来。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是指_________________;“走泥丸”是指_______________。
(2)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____)。
a.这两句是《七律·长征》的颈联。
b.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字暗示了红军战士(____)后的欢快心情。
a.抢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2)从“寒”字可以体会到(____)
a.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b.天气十分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使人感到很冷。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尽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词语。
(_____)(_____)充数 冷(_____)热(_____) (_____)心照料
熊熊(_____)烧 (_____)山(_____)海 (_____)黄子孙
自强不(_____) (_____)然一体 喜(_____)无常
6、先补全诗句,再作答。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填空。
【2】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景从_____写到_____,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5】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全诗句。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时偶然写的。
【3】古诗从自身和________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________与淡淡的伤感。
【4】诗句“________”写出了诗人离家之久,诗句“________”表达了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忘故乡的思想感情。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先补充诗句,再用“/”画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这两句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 ③渡(_____)
④夺(_____) ⑤翻(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_____。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之情。
【5】你还知道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些故事?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老阳儿
肖复兴
童年住的大院里,都是一些引车卖浆者,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那时家里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搭在绳子上让太阳晒。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家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 下来, 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 好, 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 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乎乎的,连被套里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街坊毕大妈,靠摆摊儿养活一家老小。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水缸,冬天用它来储存大白菜,夏天它还有特殊的用途。夏天到来时,每天中午,毕大妈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这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溶解糖的水变甜,溶解盐的水变咸,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
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时,她家的孩子放学了,她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
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给孩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我非常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了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能离得开“老阳儿”呢?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且一视同仁,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不过,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派上如此用法的,也不多。这样的用法,需要一点儿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的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这叫做“少花钱能办事,不花钱也能办事”。
【1】依次填入文章第2自然段横线上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A.抱 取 铺 叠 钻
B.取 抱 叠 铺 钻
C.取 抱 叠 钻 铺
【2】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孩子们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描写,并联想到“哪吒闹海”的故事,表现了他们洗澡时的欢乐。
【4】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
(1)第6自然段中对“独一份”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毕大妈的孩子比较多,洗澡的时候需要排队一个个接着洗。
B.毕大妈接满一缸水,像溶解盐、糖一样,把阳光溶解在水里。
C.毕大妈不用烧热水,就解决了一大家人洗澡的问题。
D.毕大妈的孩子多,洗澡时连玩带洗,噼里啪啦,与众不同。
(2)对把老阳儿叠起来的被窝比暖水袋温馨许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阳光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时。
B.因为那个时候暖水袋里不能装很多热水,而且冷得快。
C.因为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包含着母亲对“我”的爱。
D.因为晒过阳光的被子比没晒过阳光的被子温度更高。
【5】“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有人说“煮”字可以换成“溶”字。我觉得____________表达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写了“日子的过法”,这样的写法叫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10、求助也是一种力量
那是在我六岁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去海边的沙滩上野炊。
我们一起捡了许多被海浪冲到沙滩上来的小虾和贝売后,父亲坐在有两块大石头的地方开始清洗那些小虾和贝売,清洗完毕后就可以搭处生火了。
搭灶最起码需要三块大石头,很明显这里的两块还不够,父亲朝离此十多米处的一块岩石指了指说:“去把它搬过来!”
我奉命前去,那块石头看上去不大,但是它近一半陷在沙子里,所以重量远远超出了从视觉上的估计。我用尽全力想搬动它,可是只能松动了ー点点,然后因为力气不够而松开手,无奈地眼看着它重新陷回坑里。
我努力了很久,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父亲走到我身边问:“为什么不用尽全力?”
我说我已经用尽全力了,但是我依旧搬不动它。我边说边继续努力地尝试着想搬移那块石头,并以此证明给父亲看,他对我的怀疑是错误的!
“不,你没有尽全力!如果你尽全力了,你应谈想到向我求助,我相信凭我们两个人的力量,足以将这块石头搬移过去!”父亲说完后就走了过来,和我一起把那块石头抬到了锅旁边。
父亲的双手捧在那块石头的中间,而且尽量弯下身躯,使我的双手也足以够上。
放下石头后,父亲拍了拍手上的沙尘说:“你要记住,你的全力并不仅仅是指你自己一双手臂上的所有力量,它还指你的脑力,甚至是求助于别人!”
“可是,别人的力量是从别人身上发出来的,又怎能算是我的力量呢?”我不解地问。
“你说得很对!但是当你在面对一项你无法凭ー己之力做到的事情时,求助便也是一种属于你的力量!”父亲说。
几十年过去了,父亲的话至今清楚地保存在我的记忆中,并一直对我的人生之路产生着至关重要的累响。
很多次,当我与别人分享父亲的这番话时,很多人都认为父亲是在提倡一种并不可取的、依赖他人的做法。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父亲那句话中最关键的一点:先尽自己的全部能力,只有在一己之カ无法做到的时候,求助才算是一种真正属于我们的力量。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搬动那块石头,“我”努力了很久,父亲却说“我”没有尽全力,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求助也是一种力量”为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的双手捧在那块石头的中间,而且尽量弯下身躯,使我的双手也足以够上。”父
亲此时是怎么想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把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说得很对!但是当你在面对一项你无法凭ー己之力做到的事情时,求助便也是一种
属于你的力量!”请你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篇文章主要讲 ( )
A.塞特凯达斯瀑布已经消失了。
B.巴西总统和人民为瀑布举行了一场葬礼。
C.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辉煌以及毁灭,通过特殊的葬礼告诫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12、阅读。
竹蜻蜓
①玩具的魅力对我来说,意味着一种回忆,令人念念不忘的回忆。我指的不是那些缠着爸爸或妈妈购买的玩具,而是自己制作的玩具,比如竹蜻蜓。
②竹蜻蜓很简单,一根小小的木棍,一条薄薄的木片,工具是一把小刀,锋利与不锋利都无所谓,关键是有刀尖。刀尖用来在小木片上钻洞,小木片要削成匀净的螺旋桨形。
③做竹蜻蜓要事先在小木片上画出要削的线,在中间留下钻洞的点。随后你要小心翼翼地切削木片,先斜着向左削,削出斜且平滑的一面;再斜着向右削,几刀过后木片就呈现一种扭曲的螺旋状。接着在木片中间钻洞,并插上小木棍,最后竹蜻蜓就活了。
④记得制成竹蜻蜓的时间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捧着它走出家门,像捧着一件伟大的工艺品。竹蜻蜓的生命出自我,还有什么事情比它更让人激动呢?我把插好小木片的小木棍放在掌心,使劲一搓,竹蜻蜓便奇迹般地飞了起来。它飞得很高,高过了屋脊,超过了树梢,仿佛被神奇的手向天空上拽去。仰着头望着竹蜻蜓的英姿,我感受到一阵涌自心底的狂喜。
⑤我的兴奋保持的时间很短,因为竹蜻蜓飞行了三次之后,小木棍便松了。到第四次时,我使劲一搓,竹蜻蜓悠悠地飞上蓝天,很快甩下了一条尾巴,翅膀却仍然向上旋去。同时由于甩掉了唯一的负担,木片借一阵清风直上九重云霄,很快隐入树梢的绿荫里。我顺着它消失的方向追寻,它却像服了隐身药一样不肯露面。我拿着光秃的小木棍,不知该怎样应付这场飞行事故,只能恼恼地回到家里,企图再一次制作竹蜻蜓。
⑥不知怎么回事,竹蜻蜓的灵气一去不返了,小刀鬼使神差,往我的指头上戳了一下,血便不客气地冒出来。爸爸妈妈急忙赶过来救援,手指自然是包扎得很出色,血也停止了流淌。然而竹蜻蜓,梦中的竹蜻蜓,也就辞我而去,以至我一直对它念念不忘……
(作者:高洪波选文有删改)
(1)请根据选文内容,为下面的同学提出合理的阅读建议。
①东东要写“竹蜻蜓制作指南”,他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_段。
②林林想体会玩竹蜻蜓的乐趣,她应该重点阅读第___段。
③小敏想探究作者童年玩竹蜻蜓时有哪些内心的体验?她要重点阅读第_____段。
(2)①对于小敏探究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一起来梳理一下。
②观察图,作者内心的体验是随着什么而变化的?从中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13、南沙卫士(节选)
南沙群岛,大海中的明珠,祖国最南端的领土。这里烟波浩渺,一片汪洋,大海中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海底下蕴藏着石油等矿藏。南沙群岛是散露在海面上的一些巨大的礁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哨所就建立在这些礁石上,官兵们日夜守卫着祖国的海疆。
南海的天气湿热无比,气温有时高达40°C。炎热的天气,人最需要的是水,而这里却没有淡水。官兵使用的淡水,全部要从大陆运来,1吨淡水运抵远离大陆1400多公里的南沙,相当于2.5吨石油的价格,是名副其实的“水贵如油”。守岛官兵平均每人每天定量供应5公斤淡水,一天的生活,包括刷牙、洗脸、洗菜、做饭都靠它。南沙官兵人均使用淡水量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0。
为了给蔬菜浇上干净的水,许多战士养成了洗脸不用香皂、刷牙不用牙膏的习惯。一名战士用这样的水浇种的秧苗,结了一条半斤重的黄瓜,几十号人围在一起品尝。战士们把切得不能再薄的黄瓜片放在嘴里,品味着它的清凉,半天舍不得咽下。
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海岛的生活是单调和寂寞的。官兵们一年有一次探亲假,许多战士回来的时候带来家乡的泥土和花籽,把各种花草种在哨所前面精心呵护照料。但这些花草多数没能经受住烈日暴晒、海风肆虐,只有一束其貌不扬的小花在罐头盒里成活了。每天,战士们从定量的淡水中,节省下一部分分给这位南沙的新主人。也许是战士们的痴情和耐心感动了上苍,这束小花顽强地存活了下来。
这种小花,学名马齿苋,由于耐干旱,北方人叫它“死不了”,战士们给它起了个美丽的名字,叫“太阳花”。后来,南沙各礁商定,把太阳花定为南沙礁花。从此,象征守礁官兵坚忍不拔、无所畏惧的太阳花,开遍了南沙。
一个6岁小女孩知道南沙缺水,寄给南沙守礁部队政委一幅画。这位共和国未来的主人,用她那充满稚气的画袒露自己的心声——
图画的上方是一轮鲜红的大太阳,太阳下面有一把粉红的小伞,伞的旁边是绿色的草地和一条蓝色的小河,河里是欢腾的浪花,中间歪歪扭扭地写着三个象声词:“哗、哗、哗”。
政委把这幅画贴在他的床头,每当他看到这幅画,心中的情感总如大海的波涛。他在给小女孩的回信中写道:“谢谢你,小朋友!为了五星红旗能永远在南沙上空飘扬,我们甘愿奉献每一滴水,每一滴血。我们热、我们渴,就是为了你们永远幸福!”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名副其实(________)无所畏惧(______)歪歪扭扭(_________)
【2】补充合适的关联词组
大海中(_______)有丰富的渔业资源,(_______)海底下蕴藏着石油等矿藏。
【3】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
【4】南沙礁花“太阳花”的象征意义什么?
【5】文章主要是围绕(______)来写的,表现了他们(________)的精神品质。
【6】请你给这些可敬的南沙卫士写几句赞美的话。
14、阅读。
一只皮鞋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往路口张望,希望能从夕阳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又是一个傍晚,一个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个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啊……①对呀。”“要付你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角,您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元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他……②上前线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了脚步,用 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③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1】把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里。
(1)“略一沉思”的“略”的意思是____
A.简要的 B.稍加 C.大致
(2)“沉思”的“沉”解释为____
A.没在水中 B.分量重 C.深入、程度深
(3)“军人止住了脚步,用 的声音对小鞋匠说”一句中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
A.轻快 B.高亢 C.亲切 D.低沉
【2】根据选文内容,理解填空。
(1) 本文开头“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句,在文中烘托了小鞋匠_________的心情。
(2)选文中与“夕阳的余晖”一词相呼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处用了省略号,其中只有一处表示省略,它是第______处,省略的内容是______,省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歌颂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他对人民负责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
(2)我们把整个任务顺利完成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遇到挫折和失败依然乐观,即使不高兴,也不拉长了脸唉声叹气的人。(用加线的词语造句)
2.我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改为“被”字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谭老师很有幽默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的姿势震撼了抢险人员。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变句型
1.改反问句。
(1)像张思德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2.改陈述句。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3.照例子,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的时候, ;
的时候, 。
4.续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5.改双重否定句。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6.缩句。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扩句。
(1)它被发掘出来了。
(2)他睡熟了。
8.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20、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两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请你以“快乐的傍晚”为题目,来描写一下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后,休闲娱乐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