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_____,浪沟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2)明月别枝惊鹊,_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4)_____,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光曲》)

(5)希望之路是走出来,是实践出来的,正如鲁迅所说:“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

2、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__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词描绘了乡村月夜的景色,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的感情。

5.“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火星和地球_________的特点,语言表达__________________

3、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 ,说明了她对哥哥的   ,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话中含有的   之意,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     。这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   ,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   ,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 的无奈。

 

4、致敬大师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银圈,______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______。”是文学大师心中的美好记忆。(《少年闰土》)

“她______也看到了,看到了她______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__的大海。”是音乐大师曲中的美妙画面。(《月光曲》)

5、课文欢乐谷。

(1)《自相矛盾》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_时期伟大的思想家________。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

(2)《画蛇添足》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________, 告诉我们不要________,否则会_____的道理。

(3)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古诗《钱塘湖春行》后作答。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________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象,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7、古诗鉴赏。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诗歌中的“咬”字,把竹拟人化,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刚毅性格。

B.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深山里的竹子。(石头缝)

C.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的赞美。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③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与《城南》一样,都属于七言绝句的是(   )

A.《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B.《春晓》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根据意思写诗句。

一番风雨使昔日艳丽的桃花和李花零落殆尽,而春草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青翠欲滴,显得更加齐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诗句,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古诗前两句描绘的是雨中的景色,后两句描绘的是雨后的景色。___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________

(3)第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进行对比,暗示了桃花、李花虽艳丽但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但生命力顽强的哲理。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描写青草的诗句?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月光手帕

很多年以前,我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病人熟睡后,陪床的人并没有床可睡。时间已是后半夜,我在一楼和三楼的楼梯间散步。这时的医院没什么人走动了,几个乡下人披着棉袄蹲在楼梯口吸烟。偶尔,有戴着口罩的护士手执葡萄糖瓶(轻盈 轻柔)往来,

我下到一楼,又拾阶上楼。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小姑娘,约莫是个中学生,行走间蹲下,拣一样东西,旋又走开了,回头瞅我一眼。她走开后,地上一个薄白之物仍放着,像一块手帕。我走近看,这不是手帕,而是一小片月光摊在楼梯上。为什么是一小片呢?原来是从被钉死的落地长窗斜照进来的。这一片月光射入,在昏黄的楼道灯光下,弥足珍贵。

小姑娘误以为这是奶白色的手帕,她弯腰时,手指触到冰凉的水泥地上便缩回了。她瞅我一眼,也许是怕笑话。

我不会嘲笑她,这一举动里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煎熬着怎样的痛苦,但是她的心里仍装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

在她发现这块“月光手帕”前,我已将楼梯走了几遍,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正是因为她弯腰,才(指使  诱使)我把这一小片月色看成是手帕,或者像手帕,但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来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事有了新的想法。多么希望她把这块“手帕”捡起来,抖一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替月光遗憾,它辜负了小姑娘轻巧的半蹲拣手帕的样子。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打“√”。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中的月光手帕加上双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会嘲笑她,这一举动里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煎熬着怎样的痛苦,但是她的心里仍装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为什么不会嘲笑她?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这篇短文,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呵护世界

①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近一座花坛时,一个像鲜花一样美丽的小女孩挡住了我,轻轻地说:“叔叔,请你不要走过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请你不要惊吓了它。”在我看来,这小女孩呵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她关爱的是自己面对着的美好世界。

在面对自己时时触摸的生活,面对与你打交道的人们时,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以关爱呢?我们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   斥责,   怒容,   搪塞,或是   的冲撞,就这么弄伤了对方的心灵,或是大煞风景,破坏了美好的景致?

③当然,我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常常有不顺心的时候,会常在心里怀着一股怒气和怨恨,假如任凭这些情绪到处流泻感染,无疑会使眼里的世界变得灰暗,没有什么美好可言。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这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呵护。

④我通过一段文字,看到了这样的一件事: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路过橱窗,叫店员将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多少。这个绅士出乎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到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会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份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

【1】下列对文中第①段最后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明了作者对小女孩关爱蝴蝶的看法。

B.描绘了作者的心理活动。

C.揭示了小女孩呵护蝴蝶的意义。

D.赞美了小女孩对美好世界的关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将下列数量词填入第②段的空缺处。

一声 一句  一时 一片

【3】第②段画“   ”的句子中,“呵护”和“关爱”的对象是___________

【4】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列举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说说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欣赏。

奋斗的另一面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干上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闹。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dǔ jié(      )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干上的缝隙、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了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上开辟了一个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奋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很快就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pīn bó(    )、厮杀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状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接着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好了,祝你们奋斗成功。”

【1】根据短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

【2】教授想了哪些办法对付小蚂蚁?小蚂蚁是怎样面对困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节选)

①这一天,她正跪在那里虔诚地祷告,外祖父闯了进来,吼道:“老婆子,着火了!”(1)“什么?啊!”外祖母“腾”地一下从地板上跳了起来,飞奔而去。

②“叶芙格妮娅,把圣像拿下来!”“娜塔莉娅,快给孩子们穿衣服!”外祖母大声地指挥着。外祖父则只是在那里哀号。我跑进厨房。向着院子的厨房被照得金光闪闪,地板上飘动着闪闪烁烁的红光。

③雅科夫舅舅一边穿靴子,一边在乱跳。好像地上的黄光烫了他的脚似的。他大喊:“是米希加放的火!他跑啦!”“混蛋!”外祖母大声训斥着他,出手一推,他几乎摔倒。

④(2)染坊的顶子上,火舌舒卷着,舔着门和窗。寂静的黑夜中,无烟儿的火势,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了!黑云在高处升腾,却挡不住天上银白的天河。白雪成了红雪,墙壁好像在抖动,红光流泻,金色的带子缠绕着染房。突突、嘎吧、沙沙,哗啦,各种各样奇异的声音一齐奏响,大火把染房装饰成教堂的圣壁,吸引着你不由自主地想走过去,与它亲近。

⑤我抓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把脚伸进了不知道是谁的鞭子里,吐噜吐噜地走上台阶。门外的景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火舌乱窜,啪啪的爆裂声和外祖父、舅舅、格里高利的叫喊声响成了一片。

⑥外祖母头顶一条空口袋,身披马被,飞也似地冲进了火海。她大叫着:“不好,硫酸盐要爆炸了!”

⑦“啊,格里高利,快拉住她,快!……哎,这下她算完啦……”外祖父狂叫着。

⑧外租母又钻了出来,躬身快步,两手端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在冒烟。

⑨“老头子,快把马牵走!”外祖母哑着嗓子叫喊:“还不快给我脱下来,老头子,我都快着火了!”

⑩格里高利用铁锹铲起大块大块的雪往染坊里扔着。舅舅们拿着斧头在他身边乱蹦乱跳。外祖父在忙着往外祖母身上撒雪。外祖母把那个桶塞到雪堆里之后,打开了大门,向跑进来的人们鞠着躬:“各位街坊邻居,快救救这大火吧!马上就要烧到仓库了,我们家就要被烧光了,你们也会遭殃的!来吧,把仓库的顶子扒掉,把干草都扔出去!格里高利,快!雅科夫,别瞎跑,把斧头拿来,铁锹也拿来!各位各位,行行好吧,上帝保佑!”

外祖母的表现就像这场大火本身一样特别好玩。大火好像抓住了她这个一身黑衣服的人,走到哪儿都把她照得通亮,她东奔西跑,指挥着所有的人。

(选自(童年)高尔基/著 刘辽逸/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注)文中的“我”指的是阿廖沙。

【1】选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短文内容填空。

(1)第①自然段的句子(1)中“跳”“飞奔”等词语是对外祖母的_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的句子(2)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进行环境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哪些是外祖母在这场大火中的表现?____

A.大声地指挥。

B.头顶一条空口袋,身披马被,飞也似地冲进了火海。

C.钻了出来,躬身快步,两手端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在冒烟。

D.打开大门,向跑进来的人们鞠着躬,请求街坊邻居救火,以免自己遭殃。

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结合(童年)这部小说,说说外祖母给阿廖沙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中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 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色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映衬,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雕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顶所四道垂瘠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1】《故宫博物院》是一篇________文,文中运用大量的说明方法,请判断下面句子所使用说明方法。并所正确答案写在后面横线上。

①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宫殿。________

②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________

③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________

④台基在三层,每层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________

【2】选段第二、三自然段按________顺序来介绍太和殿,请找出其中的方位词。

_____________

【3】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最有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词语,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太和殿。

【5】选段一共介绍了几个殿宇?分别是什么,其中,作者重点解说的是哪一座殿宇?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阅读这篇非连续文本,完成后面的题目。

外卖骑手群体研究报告

【材料一】截至2018年,全国各大外卖平台的外卖骑手注册数量已经超过700万人,其中92%为男性,8%为女性。此外,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在外奔波,所以外卖骑手主要是精力旺盛的“80后”和“90后”。

【材料二】77%的外卖骑手来自农村,另外23%是城市户口。其中河南、安徽、四川、广东、江苏是外卖骑手的重要来源地,一共贡献了全国43%的外卖骑手,尤其是河南省,贡献比例超过10%。

【材料三】85%的外卖骑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15%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辽宁、河南地区的大学生骑手占比接近30%,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超过40%的外卖骑手表示他们非常注重学习和提升,在工作之余,会通过读书、在线学习和线下培训等方式来提升自我。

【材料四】想要获得更高的薪水,骑手们就要去接更多的单。每个骑手的日接单量在21~30单,如果按照每天20单、平均里程3千米计算,那么这些外卖小哥一天要跑60千米。此外,29%的外卖骑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只有1%的骑手月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所以外卖骑手的薪资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么高,也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么低。除此之外,35%的骑手拥有其他收入来源,他们可能同时是工厂的工人、企事业单位职工或者为自己打工的小老板。

【1】材料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外卖骑手?概括出小标题,填一填。

(1)人员组成(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外卖骑手中男性多于女性,主要是“80后”和“90后”。( )

(2)辽宁省的外卖骑手主要是大学生。( )

(3)超过40%的外卖骑手表示非常注重学习和提升。( )

(4)29%的外卖骑手拥有其他收入来源。( )

【3】如果有人说“外卖骑手都是低学历、低收入的人”,我会根据这份报告中的材料__________和材料__________,这样答复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词语都与戏曲有关,如“压轴、有板有眼、科班出身”,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描写雪后的景色:________

19、用上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形象。

八千多个日子转眼就过去了。

 

20、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展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成长过程中,你一定遇到过从内心佩服的人,他()就是你的榜样。这个人也许是你的父母、老师,也许是你的同学、伙伴,也许是一位你偶然遇到的值得学习的陌生人……请你以榜样为题,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为什么会成为你的榜样,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