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与下列情节有关的人物
1.诸葛亮_____
2.群英会:_____
3.巧授连环计:_____
4.三气周瑜:_____
5.割须弃袍:_____
2、解释《伯牙鼓琴》中的词语。
(1)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 ) (2)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 )
(3)善哉乎鼓琴 ( ) (4)巍巍乎若太山 ( )
(5)巍巍乎若太山 ( ) (6)少选之间 ( )
(7)汤汤乎若流水 ( ) (8)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西江月”是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这首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_______的海面上,____________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___似的微云。
4.《伯牙鼓琴》选自________________,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懂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5.在天底下,__________,而并不________。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6.看到波浪翻滚的黄河水,我们会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到稻田里的蛙鸣,我们会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本学期学过的古诗词)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2.《桥》一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________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_________、沉稳、高风亮节和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________。
3.《金色的鱼钩》一文按照_________的顺序,记叙了老班长为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而牺牲的事,表现了老班长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5、将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用词语替代。
1.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难以想象,不能理解的奇迹。 ( )
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从处于毁灭的境地挽救过来,从死亡的边缘适过来。 ( )
3.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姿态轻盈柔美、风情万种的柳树了。 ( )
4.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极端艰难困苦的努力? ( )
6、读这首词,按要求答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它是一首以______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3】这首诗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写出其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快乐阅读。
游子咏(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给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
(1)临行密密缝________ A.出门 B.可以 C.行动
(2)意恐迟迟归________ A.意思 B.心中 C.心意
(3)报得三春晖________ A.光辉 B.月亮 C.照耀
【3】这首诗把母爱比作__________,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之情。
【4】诗中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厚爱。
8、阅读理解。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1】“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一句中,“咽”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地承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论家对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欣赏。
长城行 杨菁菁
在我幼稚的童年时代,我就常常坐在奶奶的膝上,倾听着奶奶给我讲龙的故乡的美丽动人的故事。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青青牧草,讲到大兴安岭茫茫的林海雪原;从鄂(è)尔多斯的千里戈壁,到塔克拉玛干的万里平沙;从那滔滔滚滚的黄河浪,到万里奔腾的长江水。奶奶的故事,永远也说不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奶奶已经给我播下了对故乡向往的种子。终于,经不住我的再三请求,爸爸答应了我。
飞机徐徐地降在北京的首都机场,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沃土,那连绵起伏的群山,还有那热爱自由、追求和平的龙的传人。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我就让爸爸带我登上日思夜想的长城。这一条盘旋在群山之上、横贯东西的巨龙。在它的脚下,有野花的芬芳,有小鸟的欢唱;伫(zhù)立在这高高的城垣(yuán)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之下,一条随着群山伸展、跌宕起伏、横卧在华夏土地上的巨龙,正展开翅膀,朝着美好的明天,美好的未来飞去!虽然几千年来,这古老的长城饱经风吹雨打和连绵的战火的摧残,但它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站在这世界上最长、最坚固、最深厚的城垣上,手扶着冰冷的城砖,我眼前似乎出现了浓浓的硝烟,听到了隆隆的炮声……透过缭绕的烟雾,我似乎看到了一群群英勇的士兵,他们正在和来犯者厮杀。为了保卫自己亲爱的国家,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换来永久的和平……我从遐思中醒来,心里不禁赞叹:古代的长城,曾是战火纷飞的战场,而今日的长城,却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游览胜地。
俗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长城最陡的一段,爸爸给我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我骑在一头毛茸茸的大骆驼上,眼睛望着远方,在眺望着这迷人的江山。我珍爱它,它记载着我一生之中第一次登上长城的经历。现在,我把这张相片装在镜框里,每当看到它时,我就想起第一次登上长城的情形,而长城和伟大祖国的形象,已在我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极目远望:
跌宕起伏:
2.文章表达我领悟。
(1)短文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联想的表达方式,请你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并作出简要标注。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我也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从 到 ;从 到 ;从
到 。
3.短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我”(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听故事思祖国、
和 的过程,表现了“我” 的思想感情。
4.此番“长城行”寄予了作者美好的遐想,令他魂牵梦绕。如果若干年后作者再次回到祖国故土,来到黄河又会用什么语言来记录和赞美它的“黄河行”呢?请你发挥想象,试着写一写。
10、快乐阅读,我能行:
甲: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丁: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阳关道”指的是________。
“艳阳天”指的是________。
“蜜罐温床”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方法,指的是________。
“最危险的时候”是《________》中的歌词。
【2】后面四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从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少年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材料一】
突袭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分餐制再次进入了大众视野。一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专家指出,虽然合餐没有直接加速疫情的蔓延,但很多感染者是通过聚餐这类密切接触感染的,合餐等传统饮食习惯是疫情流行的幕后“推手”。更值得关注的是,合餐与一些消化道类的疾病关系密切。而这些消化道类的疾病,也是卫生领域的专家一直以来不停地呼吁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的主要原因。
许多卫生领域的专家指出,相当多的食源性疾病传播与合餐时的唾液交融、交叉感染脱不了干系。比如幽门螺杆菌,这是一些胃病的诱因。相关统计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使得胃癌成为了一种常见病,世界上半数以上的胃癌患者出现于中国,每年死于胃癌的同胞接近70万人。
——摘编自《推广分餐制促进餐饮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可行吗?》)
【材料二】
你家目前有使用公筷公勺、分餐的习惯吗? 两者都没有,习惯合餐 视情况而定,人多时选择公筷公勺,人少时选择分餐 曾在家里推行过,受到家庭成员阻力,没有坚持下去 一直以来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 以前没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疫情开始之后有了 疫情开始之后分餐的,之前没有 家里一直有分餐的习惯,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各自的餐具中 |
(受访者:超市消费者140人)
【材料三】
宣传漫画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是胃癌发病率最低的国家,每年死于胃癌的同胞接近70万人。( )
(2)合餐时会有唾液交融,交叉感染,因此呼吸道类的疾病与合餐关系密切。( )
(3)相关统计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些胃病的诱因。( )
(4)虽然合餐没有直接加速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但很多感染者都是通过聚餐这类密切接触感染的,合餐等传统饮食习惯是疫情流行的幕后“推手”。( )
【2】从材料二图表中可以看出,此次调查一共调查了________人,其中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最为严重。
【3】请结合材料三的两幅漫画,分别设计一句宣传用餐分餐制及使用公筷公勺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给人家递上一支烟。
上学后,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当那位戴着□瓶底□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晃下来□你就是他父亲□ 不像不像□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把您的脸都丢尽了□打架□逃学□剪女孩的头发□
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
打那以后,我像换了个人似的,不再调皮捣蛋……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小学升初中我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全届第一,参加竞赛获二等奖。“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自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接过别人的一支烟了。
【1】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请将“我”调皮捣蛋的句子找出来,并工整地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
A.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总是会有收获的时候。
B.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有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C.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到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4】文章中所说的“名片”指的是__________。
A.父亲介绍身份的证件。
B.父亲的脸面。
C.我的表现。
【5】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在文章中找出与此相照应的句子,用“ ”画出,并写一写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场笑了,我也笑了”这两个“笑”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7】在你的身上,有没有让父亲引以为自豪的“名片”呢?请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美文欣赏
我的生日是十月一日。人们都说:“这孩子好福气!”
是啊,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和妈妈同一天过生日,当然是幸福的孩子。
70年前的十月一日,当祖国妈妈抹去100多年来列强的欺侮,第一次向世界露出端庄的笑客时,人世间不但没有我,甚至还没有我的爸爸妈妈。不过,我总是固执地认为:那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腾飞的鸽群里,有一只就是我;那一天,在游行队伍手执的鲜花里,有一束就是我;那一天,在还没有解放的国土上,革命者撒出的传单中,有一张就是我!
几经回旋,我终于降生在这片开满鲜花的土地上。沐浴着十月温暖的阳光,我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成长。在明亮的教室里,我努力地学习;在宽敞的操场上,我积极地锻炼;在庄严的少先队呼号中,我认真地思索着,设计着自己的未来——
我将是一艘接近光速的飞船,给茫茫的宇宙送去祖国妈妈的问候,和所有智慧的生命一起唱着和平之歌;我将是高山顶上的一所希望小学,让知识的常青树长满最偏僻的角落;我将是国境线上的一道钢铁防线,使形形色色的来犯者碰得头破血流;我将是高科技产业集团,让蓝眼睛灰眼睛的客户都对我的产品伸出拇指:OK!中国!
不管过去,现在,未来,我都是祖国妈妈忠诚的孩于,我的血管里流淌着长江和黄河。不管我身在何处,都将牢记我和祖国的生日——光辉的十月一日。
【1】仿照第五段的句式写一段话。
我将是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文中两个破折号各自的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70年前”指的是_________年。
【4】文中说自己是“幸福的孩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开满鲜花的土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对画线句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长江和黄河代表了悠长、灿烂的中华文明,流淌在血管里说明自己是炎黄子孙。
B.喝着长江和黄河水,所以我的血管里流淌着长江与黄河。
C.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14、现代文阅读。
出乎意料的人生三问
上课铃响后,班主任来了,他没有带书,站在平台上半天没出声。同学们都诧异地望着他。
老师扫视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接着,他问道:“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个?”
大家哄堂大笑,齐声回答:“珠穆朗玛峰!”
老师接着问:“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了。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老师顿了顿,提出第二个问题:“有人想烧壶开水,可等他生好火时才发现柴火不够,他该怎么办?”
同学们议论纷纷,意思是赶紧找柴火。
老师不置可否,问道:“为什么不把茶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同学们一听,这样去思考,言之有理,佩服。
接下来,老师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古代有一个人,想学好一门立身的本领,他曾反复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他去拜了名师,日夜苦练。大家说,他后来怎样呢?”
同学们兴致勃勃,说他肯定能成为英雄、明星,受世人尊崇。
老师越听,头摇得越快,说:“这个人一定会穷困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没有龙。”
经过老师的循循善诱,大家终于明白,原来这节课老师要告诉自己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那就是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会发现你、记住你;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做学问要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效益,闭门造车,是没有出路的。
【1】“面面相觑”的“觑”字我们不认识,应该选择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再查______画。用“换字法”猜猜这个“觑”,可以换成______字。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诧异——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句子的含义。
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主任老师告诉了我们哪三个方面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
(4)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仿写)
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
16、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你知道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17、改为陈述句。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还有几种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他在幽静的小路上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19、(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2)张华站起来说:“我要去做作业了。”(改为转述句)
(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4)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不得不认输。(改为肯定句)
(5)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6)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艰苦朴素。(修改病句)
20、小练笔
(1)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①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②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饿 厚 盼望 喜欢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用“弹琴”这个情境,就心情好这种状态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请以“我的母校”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体现自己的真实校园生活,举出实例,详略得当,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字数在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