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南湾湖可真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近义词

向往——____ 宏大——____ 庄严——____

矗立——____ 全神贯注——_________

2. 反义词

吸引——_____ 独特——_____ 稀薄——_____

前功尽弃——_________  心满意足——______

3、根据积累,完成填空。

(1)诗文中的真情:古诗中有情,情在却看妻子愁何在,   的收复之喜中;古文中有情,情在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的痛楚之举中。

(2)名言中的力量:当个人遇到挫折时,我们会想起海明威的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   ,可就是   。”当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受侵犯时,我们应记得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   的泉源。

(3)课文中的经典:朱自清感慨时光飞逝,写到:   的日子里,在   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毛泽东谈及生命价值,写到:为人民利益而死,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

4、查字典。

朱亮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秉公办事”中的“秉”字不认识应用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老师告诉他这个字念“________”,这样一来,可用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再查______,字典里“秉”字的意思有:①拿着,握着;②掌握,主持:③古代容量单位:④姓。“秉公处理”的“秉”应选第________种,“秉烛夜谈”的“秉”应选第______种,“五秉”的“秉”应选第________种。

5、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把正确答案写在(       )。

A.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 )

B.地球,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 )

C.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古诗完,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还(huán hái)来就菊花。

【1】在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他还写过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将古诗补充完整,并用“√”标出“还”字的正确读音。

【3】诗中“鸡黍”“桑麻”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

A.美味的鸡腿 B.丰盛的酒菜

C.桑树和芝麻 D.泛指农事。

【4】读古诗,我们仿佛能看到美丽的乡村风光,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仔细读诗,根据注释理解诗,回答问题。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降:服输。②骚人:诗人。③阁:同“搁”,放下。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和雪的高下。

【1】“梅须逊雪三分白”中的“逊”的意思是(     

A.比得上

B.比不上

C.差不多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3】诗人对“雪”和“梅”的评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梅》中最后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A.乐于助人

B.取长补短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课外阅读。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 )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 )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作者“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是为了______________

【3】诗歌最后一句,“爱和悲哀”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诗人的纸船还可能飘到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总是不灰心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纸船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认真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作答。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照样子,写词语。

干干净净_______ _________

温暖而舒适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温暖”在这里指____________;“舒适”在这里是指地面_______,食具________,孩子们_____________。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危险处境相比而言,体现了桑娜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桑娜感到心惊肉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能表达上面这段话主要意思的一项,画“√”。

(1)反映桑娜家是穷人生活中比较舒适的一家。( )

(2)桑娜勤劳能干,很会操持家务。( )

(3)说明桑娜家在穷人家中不是最穷的,还算不错。(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928年2月,夏明翰同志被捕了。

审讯室内,敌人的审问开始了。“你多大年岁?”“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万岁!”“你老家在哪儿?”“革命者四海为家!”敌人被弄得慌了手脚,又问:“你信仰什么?”“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信仰马克思主义!”敌人企图从夏明翰口里得到一点情报的梦想破灭了。

敌人用各种手段没能使夏明翰屈服,最后决定杀害他。

2月9日清晨,白色恐怖笼罩江城。夏明翰同志告别狱中难友, 地走向刑场。

刑场上,夏明翰 ,深情地望着祖国大地,望着他熟悉的、印满他战斗足迹的武汉三镇。行刑官走过来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夏明翰大声说:“有!给我纸和笔!”他用带着手铐的手,饱蘸着浓墨,不,饱蘸着自己满腔热血,在雪白的纸上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 的就义诗。写完,他将笔一甩,厉声喝道:“开枪吧!”

枪声响了。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夏明翰同志为革命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2】将下列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最恰当的地方。

A.从容不迫 B.正气凛然 C.昂首挺立

【3】“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句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②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粉墨登场。《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的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轻歌曼舞,用脚打起了拍子。

③《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叫好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外国友人 目瞪口呆,情绪高涨。

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情不自禁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1】用下面的词语写一句话。

粉墨登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后给短文拟题。

______

【3】找出文中描绘这场演出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______ 的乐曲声

______ 的武打

______ 的舞蹈

______ 的唱腔

【4】根据内容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文中“座无虚席、人头攒动”两个词语,表现出场内的观众很多。 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______

(3)第②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生动描写了外国观众看表演时的表现,把外国观众对中国京剧艺术的陶醉以及京剧的魅力表达出来了。 ______

【5】第④自然段划双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 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妙处在于______

【6】细读第③自然段,展开想象,看看外国友人此时会有什么表现?把你想到的写在的横线上。可以仿照第②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儿,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筒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 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

那天下午要赴一个筵会去,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许先生拿了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为着取美,把那桃红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发上,并且许先生很开心地说着:

好看吧!多漂亮!

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鲁迅先生这一看,脸是严肃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着我们这边看着:

不要那样妆饰她……”

许先生有点窘了。

我也安静下来。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是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就会感到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

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

什么时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买的书吗?

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吗?

随便看看……”

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

“……”没有回答——好像很难以答。

许先生在旁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

1.概括说明作者在选文中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选文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手法?写出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是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就会感到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叙事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梁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作者写到了______________等多种动植物,来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

【3】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草原的绿是______________的绿,____________的绿,_____________的绿。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庄严”“雄伟”形容这宣告和这声音,说明________________

【2】“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________________。“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表明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下句子

(1)改成反问句。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转述句。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

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听了老班长的话,小战士不得不咽下鱼汤。

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例如: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18、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加工厂。(按要求改写句子)

1.妈妈对小东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改为第三者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海龟用来孵化小龟的巢穴。(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你身边的人各有各的特点。他们有的顽皮,有的勤奋,有的懒惰,有的好静,有的好动,有的特长显著……本次作文,就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题目自拟,注意围绕中心意思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