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与运用。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__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或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通过本学期的语文学习,让我从《鲁滨逊漂流记》中,认识_________的鲁滨逊;从《两小儿辩日》中,认识了_________的孔子;从《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认识了__________的李大钊。
3.“弈秋,_______________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的道理。
4.古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的瑰宝,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春天里,不觉吟诵“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诗能表情达意,也能抒发志向:李贺在《马诗》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建功立业的愿望。《十五夜望月》的“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王建对友人的思念;当我们遇到老人哀叹自己老去时,我们会用《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来劝慰他。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运用_________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当“我”得知老班长自己哽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极为_________的内心。请你仿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年级最后一次班会课,你作为班长策划本次班会课,要写一份活动策划书,活动主题可以是_____________,活动目的是__________。
2、古诗词填写。
(1)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浪淘沙(其一)》)
(2)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
3、补充诗句。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___天际流。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___一日还。
3.一道残阳铺水中,___瑟瑟半江红。
4.天门中断___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比一比,组词语。
墓( ) 崇( )
暮( ) 祟( )
刎( ) 骸( )
吻( ) 骇( )
5、按要求填空。
1.写一句抒发思念故乡、怀念亲友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游戏时,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格言警句)
3.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活动四:朗读古诗,抒发美好情感。
【1】同学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让人心醉的美景,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生态之美。同学们围绕这两首诗开展了学习交流。下面的说法中,你不同意哪个说法。( )
A.白居易的《鸟》中有一个“子”字,指的是小鸟。
B.白居易觉得鸟和人是一样的,生命之间是平等的。
C.杜甫的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
D.杜甫的诗作,描绘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丽景象。
【2】一位同学想通过朗读《鸟》这首诗,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结合诗句的意思,你觉得他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感激之情
B.怜爱之情
C.赞美之情
D.悲伤之情
【3】同学们发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行诗句中的词语,有两两相对的特点。一位同学联想到了一副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对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惜他只想起了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你觉得下联可能是( )
A.百鸟归来气象新
B.千山万水入画来
C.近水遥山皆有情
D.南北西东万里程
7、阅读下面的诗文,答题。
【材料一】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选自孟浩然《宿建德江》)
【材料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选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材料三】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材料四】)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选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材料五】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选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材料六】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波浪不止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选自韦庄的《暴雨》)
【1】补充【材料一、二、三、四、五】中空白处的诗句。
【2】阅读【材料一】,说说哪一个字堪称全诗的“诗眼”,并简析其用得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两首诗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材料三】,诗中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江南春天的特点的?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 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请你再写两句类似这种借古讽今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四】,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且余味悠长,请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再写两句像这样对仗工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材料五、六】,同样是写雨,我更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完成古诗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1】用“________”画出表现诗人“喜欲狂”的诗句,再说说他“喜欲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被人们称为“________”。这首诗主要描绘了________的情景,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认真抄写本诗中你最喜爱的两句,并写出它们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选文描述就像一幅画,请给这幅画拟个标题 ___。
(2)片段选自鲁迅写的《___》,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 __、____、___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3)请结合片段的外貌、动作描写,分别说说闰土的形象。
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2007年1月的某天傍晚,塞纳昂停车的时候,借着灯光,他发现右前轮上沾有异样的东西,他走近仔细一看,很像血迹。他闻了闻,是一股子刺鼻的血腥味!塞纳昂一下子紧张起来,难道是自己赶路撞上了人?于是他立马调转车头,准备沿来路察看。
在大雾浓重的夜色中,他边开车边沿途察看。最后,在高速公路行程一半的路边,他看到了一个人躺在那里,赶忙停车下去。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是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孩。她的头部受了伤,血流了很多。他没有多想,把孩子抱上汽车,向市内医院疾驰而去。经过抢救,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还是昏睡不醒。
警方联系上了孩子的父母,这对丧失理智的夫妇呼叫着厮打塞纳昂。塞纳昂不做辩解,默默忍受。家里人都说他太傻,既然没有事实证明他就是肇事者,何苦再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女孩昏迷了26天,塞纳昂寸步不离地守护了26天,花费了38 000美元的医疗费。可喜的是,第27天,女孩终于清醒过来,然后向人们说出了事实的真相:事发当天,她到郊外写生,返回途中,为了抄近路,她越过防护栏上了高速公路,结果被一辆迎面驶来的摩托车撞倒。原来,塞纳昂车轮上的血迹是车子经过女孩身边时碾轧了流到地上的血而沾上的。
事情真相大白,有人问塞纳昂是否后悔。塞纳昂说:当时我只是想到如果我不返回去察看,我一辈子都不会安心。而且从事情一开始,我的做法就让我安心,我哪里会有什么后悔?
1.请你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起因: ;
(2)经过: ;
(3)结果: 。
2.你觉得塞纳昂“傻”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觉得下面哪个题目适合做本文的文题? ( )
A.只为心安
B.一场车祸
C.离奇的案件
11、阅读训练
材料一: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又,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材料二: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色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材料三:
材料一、二都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的素材,是鲁迅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它深刻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材料一是作者回忆中的画面请用小标题写出闰土当时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一,我们感受到少年闰土的___________________;读材料二,我们感受到中年闰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最后一句写出了“猹”的灵活。
B.材料一、二对闰土的描写都只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
C.材料一中划横线部分属于环境描写,写出了夜晚海边瓜地的静谧。
D.材料三是材料一、二的写作背景介绍。
【4】请结合材料一、二,写一写你分别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尽量写出你的观点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节选)
李兴濂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仰望,就是发现崇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精神昂扬的生存姿态,使生命自由奔放、激情四射,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稍后缓缓露出,突然体会到一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言表的壮丽和博大,他感动得哭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⑤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行走,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崇高,支撑起富有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⑥一次,我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中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中奔泻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⑦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量力,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难以言表:__________。
(2)惊心动魄:__________。
【2】说说你从加点词语“低头觅食”“矮化”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3】说说文中俄罗斯老画家和哲学大师康德仰望天空时的感受。(用文中词语回答)
________。
【4】读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
【5】“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你仰望过吗?内心会涌起“波澜”和“涟漪”吗?请选择一个,描写这种事物及带给你的感悟。
________。
13、说明文阅读。
美食身上穿
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衣料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化纤或人造纤维是用石油提炼而成的,而目前兴起的“绿色服装”“生态服装”则是利用天然作物开发的新型生物面料制成的。
②大豆一直是大众喜爱的食品。过去,大豆多用来磨豆腐、榨豆浆、榨油等。现在,一种用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新型服装面料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生产这种大豆蛋白纤维所用原料是榨油后的豆渣,经过生化技术的一番“点化”,大豆就从“吃的”摇身变成“穿的”了。
③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像棉花般柔软,看起来具有丝织品的天然光泽和悬垂感,且免烫、易洗、能抗菌、防静电,因此得到很多人的青睐。这种服装除了具备以上优点,还有很多独特之处。由于大蛋白纤维外层基本上是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保健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对现在穿着时尚的人们来说,大豆蛋白纤维的出现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余地。
④大豆蛋白纤维备受人们宠爱,玉米纤维也很受大家的欢迎。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中,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高好几倍的吸汗性,可以让球员在大汗淋漓时觉得更舒适,为球衣增添了人性化的色彩。此外,玉米纤维可以制成更柔软、更像真皮的人造皮革,而且通过加工改造,还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复合纤维。目前,已有科学家考虑用玉米纤维制作太空宇航服。
⑤由此可见,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生物面料,经济环保、前景广阔,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它取自大地,又回归大地。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传统的化纤或人造纤维是用石油提炼而成的。(_______)
(2)“绿色服装”是利用天然作物开发的新型面料制成的。(_______)
(3)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免烫、易洗、能抗菌、防静电。(_______)
(4)玉米纤维做的运动衣吸汗性强,穿着舒适。科学家考虑用大豆和玉米纤维制成太空宇航服。(_______)
【2】短文第④段画横线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____________
【3】短文的说明顺序是( )
A.按不同方面叙述
B.总一分
C.分一总
D.总一分
【4】短文第⑤段中“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生物面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的原因是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他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了一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非常光滑,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踩着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蹂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晩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蹂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1】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的功夫。
【2】读第一自然段,吴先生是怎样教梅兰芳练功的?请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梅兰芳又是怎样刻苦练功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3】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得到了什么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的意思是( )
A.一日不练功,三日就空闲。
B.一日不练功,好几天不长进
【5】“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可换成:________________
15、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节人》一文中,同学们、老师们玩竹节人时入迷的样子你还记得吗?请你仿照课文中的描写,写一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彩的童年 冬日的早晨 饱经风霜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几个字中选择一个字,仿照例句写一写。
忙 悔 盼
(例)甜:我的作文在校刊上刊登了,老师表扬了我,我的心里甜丝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句子改为转述句。
(1)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照顾好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班长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开展班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文章难道不是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强烈对比中彰显人物品质吗?
(2)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3)真正的伟人怎能强迫别人尊重自己呢?
19、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圆月。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让我羡慕。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爱”是多种多样的,有父爱、母爱、师爱、友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请以“爱”为主题,精心选取自己亲身经历或听到见到的故事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