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积月累。
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2、辨字组词。
宵( ) 观( ) 淙( ) 谛( )
萧( ) 砚( ) 综( ) 缔( )
3、组词。
帕(_______) 柏(_______) 腔(_______) 控(_______)
秩(_______) 袄(_______) 胎(_______) 怠(_______)
扰(_______) 犹(_______) 捕(_______) 辅(_______)
4、补全下列词语。
满(_____)怒火 全神(____)注 五(_____)六色 斩钉(_____)铁
热血(_____)腾 (____)首挺胸 气(_____)山河 (_____)精会神
(_____)言自语 四(____)八方 (_____)天动地 坚强不(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瞩目 全神( )( ) ( )( )以待
( )( )盈眶 雄浑( )( ) ( )( )上升
6、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习题。
江上渔者①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小、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捕鱼为生的人。
B.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C.次句写岸上来往的人,只想着鲈鱼的美味 。
D.后二句写捕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随意闲适。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B.主要采用想象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
C.此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请再列出三个词牌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词的上阕,填空。季节: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静中有动:明月________,喜鹊________,清风________。静中有声:宁静的夜里,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不绝于耳。
3.读词的下阕,填空。星是________的,雨是__________的。“见”同“________”,应读作________。作者行走在__________道中,转过溪桥,看见了旧时熟悉的________。
4.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______________和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之情。
8、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素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长征》是一首_____律诗,作者是_______。
【2】对全诗起概括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
【3】“_______”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困苦。“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绘了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具体表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4】诗中的“万水千山”,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千山”的代表。诗中的用词__________写出了五岭山脉高低起伏,连绵不绝;__________写出了山的高大雄伟,可在红军眼里五岭只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山只不过是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 “暖”字表达了红军渡金沙江的___________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__________________。
【6】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到今天止,已经80多年了,但红军的精神却被一代代人继承和发扬起来,请你来谈一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发扬红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
9、(1)《将相和》中导致将相不合的原因是蔺相如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连立奇功,做了上卿。在廉颇看来自己久经战场,劳苦功高。所以心生不满。同学们,你们觉得蔺相如的职位应该高过廉颇吗?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在生活中,同学、朋友又该如何相处?从本篇文章受到了什么启发?谈一谈吧!
10、非连续文本阅读
孝心教育
【材料一】 ①千万经典,孝义为先。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③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④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材料二】 由某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颁奖辞:
这些荣获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出了成人所能承受的……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行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身边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你的关爱?是否懂得帮你分忧?对你的态度是否友善?……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材料三】
中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表
项目 | 给父母过生日 | 外出和父母打招呼 | 主动做家务 | 与父母顶嘴 | 与父母谈心 | 给父母夹菜 |
经常 | 35% | 60% | 10% | 70% | 5% | 5% |
偶尔 | 65% | 40% | 80% | 30% | 70% | 90% |
从不 |
|
| 10% |
| 25% | 5% |
【材料四】 天津市对多所学校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父母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父母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组成员魏永田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的表现?( )
A.长幼失序
B.德智失序
C.育孝失力
D.男女失序
【2】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给父母过生日,“偶尔”的占65%,说明大部分孩子都不给父母过生日。
B.主动做家务,“偶尔”的占80%,说明大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的辛苦。
C.与父母顶嘴,“从不”的为零,说明所有的孩子都很有个性,很有思想。
D.与父母谈心,给父母加菜,“偶尔”所占的比例很大,说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比较疏远。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
B.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
C.虽然考分红榜之下的孝道有其合理性,但少数中学生不关心家庭和父母的现象也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D.“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4】从这四则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一句有关“孝心”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自己某个方面的不足,说说今后该怎么孝敬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在选文第三段的空中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爱慕——______________分辨——______________
【3】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相比,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将它们的果实进行对比,写出了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我”说的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我”从花生可贵的品质和父亲对“我们”的希望中得到的感悟。
B.这句话是指只讲外表美而对社会和他人没有任何益处,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C.这句话强调做人要有益于社会和他人,不能讲体面的人;要对别人有用,这才是人的唯一价值。
12、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完成练习。
①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选段主要写阿瑟林斯基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他产生一连串疑问,接着_______________,最后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我发现,这个事例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填序号)
①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 ③发现现象 ④进行实验
【3】选段中画“ ”的句子一连用了三个_______________句,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 )”来概括最恰当。(填序号)
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低头族”:他们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概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概率增加43%。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剪影,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1】文章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写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文章,你会对“低头族”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穷人》片断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手苍白僵硬,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胖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回到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寒冷”,请指出这句环境描写能说明什么。
(2)请画出文中对西蒙和两个孩子的肖像描写语句,并指出作者写这两处肖像意在说明什么。
(3)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她的心里也有些矛盾,这矛盾体现在哪里,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桑娜让西蒙的孩子同她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这说明什么?
(5)桑娜的高尚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结合你知道的事件谈一谈,好吗?(80字以内)
15、句子加工厂。
(1)孩子们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孩子们在家中能照样有声有色地玩耍。(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改革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家访。(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老师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大家非常佩服他。(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粒种子的力量很大。(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全校师生和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2)故宫,天坛,三峡工程都是值得游览的名胜古迹。
(3)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4)早晨起来,我呼吸着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19、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染我们的眼睛,灿烂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你有过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经历吗?试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来描述自己的感受。